[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分卷阅读_192

  她照戏志才的意思,特意隐瞒了他的存在,只说自己是无意中得知的。
  崔颂听后,不由沉默了好一会儿。
  他早猜到甘姬逃离后,既不敢投奔刘耀,又不敢独自一人离开长安,只能在长安城内徘徊。已做好应对的他,低估了人性之恶。
  想来又有些懊恼,如果当时不是刘曜突然上门,他根本不会给甘姬逃跑的机会。
  崔颂毕竟不是李儒。作为法治社会长大的三好青年,在他的潜意识里,杀人是犯法的。罪犯应当交给执法机关处理。如果遭遇了生命危险,反杀,那叫正当防卫,否则就是防卫过当,甚至蓄意谋杀。
  因而在消除隐患与杀人灭口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半点后者的念头都不曾有过。
  他却忘了这是古代。
  甘姬的行为虽未给他造成实质的影响,却不啻当头一棒。
  “要规避怪物的伤害,难道要把自己也变成怪物吗?”
  他有些迷茫。
  幸而,因为他的防备,参与王允的谋划也好,去见董卓也罢,从来没让甘姬几人知道。因此甘姬哪怕有算计的心思,也缺少了发挥的余地。她陷害他的行为,反而打消了李儒对他的怀疑。否则,要是甘姬假借他的名义在李儒那兴风作浪,李儒第一个怀疑的就是身为主人的他。
  貂蝉说完正事,忍不住道出她挂怀了许久的问题。
  “公子怎么会出现在董卓的宴席上?”
  为了不让貂蝉担心,崔颂同样做了隐瞒,没有将刘曜的那一部分告诉她,只说自己正想打入内部,就托人说项,与董卓见了面。
  可即便崔颂一派胸有成竹的模样,貂蝉仍有些忧愁:“公子何必参和……董卓暴虐不堪,在他跟前露了名,只怕讨不到好。”
  她说的很委婉,中心意思就一个:与董卓打交道太危险了。
  崔松安慰她: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过了明路很多事能方便许多。
  想了想又道,入了董卓的眼皮子底下,未必就有危险。在背后小心谋划也不一定安全。例子就是王允与许攸。他们一个每日与董卓打交道,一个躲在背后出谋划策。结果,王允加官进爵,而许攸却被抓起来了。
  貂蝉这才舒展眉眼,又与崔颂说了董卓府上近期的小道消息,起身告辞。
  崔颂回到驿站,发现郭嘉已经醒来。
  郭嘉见他面色有异,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崔颂叹了口气。因为郭嘉在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同,是除了另一个崔颂以外唯一能坦露些许真实心思的人,就把事情简略地提了一提。
  郭嘉听了他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子琮如今所纠结的,可是甘氏险些造成的恶果?”
  崔颂顺着这个思路考虑,觉得如果仅仅是甘姬逃跑,他未必会如此纠结。反而是甘姬的死讯,非但没有让他觉得高枕无忧,反而徒增烦恼——他的思维方式与三观似乎并不适合古代的生存法则。
  郭嘉听了他的困扰,问了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若是你在发现甘姬背叛后,第一时间将她处置了,如今的情状会是如何,你现在又是何种感觉?”
  崔颂先是不解,待仔细琢磨,他终于回过味,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诚然,他若是能狠下心,将甘姬灭杀……或许能省些事,但总归是弊大于利。首先,他心里未必好受——即使为了自保,他也做不到不把人命当回事。其次,诛杀甘姬,他就能杜绝各种危险,躲过所有的明枪暗箭吗?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还可能会因为粗暴的手段而留下无数隐患。好比董卓,杀人无数,却不曾有一日安生。
  “人生在世,直意以畅怀,曲意以生计。既然结果不会比现在更好,子琮又何须徒添烦恼?”
  人违反自己的意愿是为了过得更好。既然不能过得更好,那就该顺从自己心意,率性而为,否则不是找罪受吗?
  听着有点像歪论,但又有几分道理。崔颂如若醍醐灌顶,再不纠结这些细枝末节。
  他感念郭嘉的另类安慰与开导,又说了几句,不知不觉地论起了“灭董”之法。
  “诡道之四: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1]”
  郭嘉的思路是这样的:在双方差距悬殊的情况下,首先要转换双方差距——即毁灭对方优势,增加己方优势;增加对方劣势,削减己方劣势。
  董卓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执掌了朝政大权,且武力值强大,兵员强悍,经过这几年的抢劫,银、粮、威望都不缺。
  而董卓这人的劣势也很明显,外表宽厚,实则刚愎,义气有余而驭下水平不足,一碰到事就想着杀人,做事简单粗暴。
  既如此,不如先想办法架空他的权力,让他无兵可用,无力可使。
  所以离间计在其中的作用确实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如果能里应外合,让董卓众叛亲离,那一切都将变得明朗。至于操作思路,正所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2]。他们可以利用董卓性格上的弱点(多疑,自大),加以放大,诱他入陷阱,自己把亲信或远离,或处置,或夺走权柄。
  当然,光让其内部分崩离析还不够,如今城里的兵将们几乎全是董卓的嫡系,哪怕董卓死了,但凡有个能出头的人,就能迅速镇压长安城。甚至这些西凉兵可能因为董卓的死而失去了制约,变得更加混乱。哪怕王允这边能成功策反一部分部将与士兵,也不代表他们能高枕无忧——首先,能策反多少部将士兵犹未可知,其次,哪怕策反了那些人,那些人就真的可靠吗?城内的反董人士大部分都是文官,哪怕加上世族家的家丁护卫,比起董卓的兵力来说也是不过是滴水对长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