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1084节

  无论真相如何,至少有一点赵宁可以确定。
  那就是,他不能被魏无羡牵着鼻子走。
  “现如今的朝廷,能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并吞天下,无惧群雄?”魏无羡肃然看向赵宁。他先是称晋朝为大晋,现在又称朝廷,自觉态度已经非常明显。
  他要提醒赵宁注意的,是现在的晋朝虽然强盛,却不能以一敌多,在多线作战的情况下一一击败对手。
  既然如此,朝廷就应该向形势妥协,改变策略,以保留秦国世家大族的主要利益为筹码,换取秦国归顺朝廷。
  赵宁察觉到了魏无羡的让步。
  但他并没有轻易相信。
  他都还没有施压,对方就主动让步,这很难说不是为了将他引诱进对方的圈套。
  “朝廷本来是要一统天下的,区别只在于早晚。”
  赵宁淡淡地道,“如果我们现在选择了容易的道路,未来就一定会付出更加艰难、惨痛的代价。妥协只能利眼前,不能利长远。而赵晋要的,一直是长远。
  “舍难就易,无异于舍本逐末。”
  魏无羡脸色黑了下来,再也无话可说。
  赵宁的态度强硬得让他莫名其妙,甚至感受到了侮辱。
  他今天是带着诚意来的,一开始就表现得很明显,他本以为他会被以礼相待,赵宁会积极回以他真情。却不曾想,赵宁竟然是什么都没得谈的态度,完全没有把他当兄弟,甚至没把他当回事!
  对方没有尊重他。
  因为接受不了吴国使臣韩守约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愿意为一己私利没了大丈夫的尊严,魏无羡才不想跟吴国合作,他更愿意为了天下大计、青史留名归降朝廷。
  所以他来了燕平见赵宁。
  可他怎么都预料不到,赵宁的态度居然比韩守约更加倨傲,全然没有正视他的努力、付出与真心!
  跟吴国本来就是利益联合,韩守约不过是别国臣子,对方轻视秦国轻视魏氏,魏无羡没有感受到那么大的伤害,但赵宁这位兄弟的漠视,却让他的心灵遭受重创,无法接受。
  “我早该想到的,我们早就不是什么兄弟,而是敌对国家的对手!赵氏对我们早就没了情义可言!招降......招降,他们果然只是想以君主身份,高高在上地对我们颐指气使!
  “这怪不得别人,谁让他是天人境,是能以二敌四的天人境?!而我只是一个王极境后期罢了!我原就没有跟他平等交流的资格!
  “魏无羡啊魏无羡,怪就怪你是一个弱者,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念及于此,恼羞成怒,自觉颜面无存的魏无羡站了起来,冷梆梆地道:“既然你什么都想好了,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告辞!”
  赵宁眼帘垂了垂。
  他感受到了魏无羡的屈辱与愤怒。
  但很难说这不是对方在表演,是以退为进的策略。
  先前中原大战时,秦国已经跟吴国联合过一次,彼时他给过魏无羡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对魏无羡抱以过期望,但对方是怎么回应他的?对方最终选择了跟赵晋开战!
  数十万秦军随后进犯河东!
  秦国的立场、魏氏的思想,早在那时候就显露无遗。
  他跟魏无羡是私交甚笃,但私交在国事面前不值一提。
  而今,苏叶青传回的情报说得很清楚,天元帝国跟秦国、吴国已有战争盟约,三方约定了一同行动,且这份盟约怎么看怎么符合秦国的现实利益。
  这个时候,难道要赵宁不相信苏叶青,转而相信魏无羡?
  他有什么理由这么做?
  魏无羡抓起斗笠夺门而出。
  他本来打算直接飞上半空,以王极境后期的修为赶路回去:赵宁无视了他的真心,他不需要再隐藏自己。
  归顺朝廷的道路走不通,往后秦国就只能跟吴国结盟,与赵晋战斗到底,他不必再遮掩此次行动。
  这次行动没有任何成果需要遮掩!
  但魏无羡站在茶楼门口深吸了几口气,最终还是强行压下了涌到嘴里的莫大苦痛,带上斗笠走进了大街熙攘的人群中。
  赵宁站在二楼雅间的窗口,看到了魏无羡在人流中快速远去的背影,体会到了对方脚步所传达的悲愤。
  他没有什么表情,也没什么触动,目光平静毫无波澜。
  如今的大晋已经足够强,且正在以天元帝国、吴国无法相比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强,无论是他个人,还是整个皇朝,都不需要再看谁的脸色与心意,不必再对旁人抱有奢望。
  大晋,可以凭借手中利剑,强势并吞天下!
  第一二二六章 没有把握
  皇朝以一敌三、多线作战,这的确不是一个理想的局面。
  实事求是地说,对眼下的大晋而言,走这条路确实会颇为艰难,不仅皇朝压力大、军队伤亡也会多,且容不下大的意外。
  可意外未必不会来。
  格兰帝国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真到了关键时候,仅仅是安德鲁、弗朗西斯科带着圣者境高手下场,就足以让大晋陷入险境。
  若是可以有选择,赵宁当然不愿把本来可以归顺的秦国推到对立面去。如果魏氏能够归降,都不需要秦国高手们为朝廷而战,只要他们不帮敌人,赵晋的顶级战力就不会陷入太大劣势。
  但这个可能果真会出现吗?魏无羡当真愿意被招降?
  有多少时候多少事,就是因为自己想要它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选择了相信,最终犯下了愚蠢而致命的错误,导致自己损失惨重,沦落到根本无法接受的境地?
  对好事的幻想,对希望的痴迷,是决策者最大的忌讳。
  小心方能驶得万年船,谨慎无大错,赵宁需要克制心中蠢蠢欲动的,对胜利与功成的渴求。过分的渴盼是贪婪的毒蛇,世间无数种陷阱专门为其而设。
  回到茶案后坐下,赵宁端起茶杯啜了一口。
  他的心绪依然平静,一如既往的平静。
  跟魏无羡的会晤虽然没有任何成果,但至少不曾暴露任何破绽。现在回顾整个见面过程,赵宁在细细思索之下,心中渐渐有了触动。
  他先前的种种判断,除了现实利益方面的考量,还建立在一个相当稳固的前提下:苏叶青的情报准确无误。
  但如果苏叶青的情报有问题呢?
  作为细作,苏叶青已经工作了二十年,她之前传回了无数消息,大的小的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赵氏因之获得了难以准确计算的好处。二十年的成绩与建立在成绩上的信任,可谓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赵宁没道理怀疑苏叶青。
  包括苏叶青的能力。
  但身为决策者,赵宁在看问题的时候必须全面思考,从不同角度去认真分析,抽丝剥茧地推算各种可能性,以此达到没有遗漏的目的。
  事情总是在变化,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更何况苏叶青身在敌国,周围的每一步都是危险,她根本无法掌控一切。
  如果今天魏无羡没来,赵宁不曾跟魏无羡有这场会晤,他就算去想苏叶青情报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只是例行公事,不会过于深究。
  因为过往的经验与信任,就算有问题,赵宁也难以发现。
  但现在,想起魏无羡的悲愤、无奈与痛苦,赵宁就不得不深入分析。倘若魏无羡的情绪不是作假,如果魏氏真的有意归顺,那事情会是什么样的真面目?
  问题是,真有这种可能吗?
  中原大战时与吴国结盟跟朝廷开战的魏氏,现在却要归顺?
  可能性当然不是一点儿都没有。
  这些年来,赵宁一直跟魏无羡保持着私交,他从异界回来之后,也会把在彼岸界的见闻都分享给魏无羡,私下来往时除了必要机密,两人依旧是坦诚相待。
  他们毕竟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也是国战时并肩浴血的袍泽。
  赵宁之所以愿意这么做,一方面固然是出于两人的交情,另一方面正是为了潜移默化影响魏无羡,拓展对方的视野,开阔对方的胸襟,让对方认识到真正的天下大势、文明潮流,引导对方投身其中。
  而不是一味逆势而行!
  如今的大晋日渐强势,而秦国呢?
  逐鹿中原时,秦国就不是大晋的对手,倾举国之力却连河东都未曾攻下,眼下大晋获得了彼岸界文明力量的加持,而秦国什么都没得到,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强弱之别愈发悬殊,如若云泥。
  魏无羡看到了这种悬殊。
  他不是天人境修行者,秦国无法从彼岸界获得滋补,天下大势风云变幻,魏氏跟秦国却成了局外人,未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从现实利益的角度上看,现在弱小以后只会更加孱弱的秦国,只有一个选择:抱大腿。
  摆在秦国面前的大树只有三棵。
  大晋,吴国,天元帝国。
  选择吴国吗?吴国本就不如大晋强盛。如果魏无羡去吴国看过,把吴国跟大晋比较过,就知道除了眼下这一战,吴国再也不会有机会。
  选择天元帝国?不是没有可能。但跟选择吴国、大晋比起来,选择天元帝国的理由不坚实。
  真要说,选择大晋的理由也不是那么坚实,因为那意味着魏氏要失去权贵的特殊身份。
  如果魏氏愿意归顺,那只能是魏无羡的思想高度超出了一时利益的束缚,达到了更高的层次。
  “如若事实真是这样,那只能说明我之前的所作所为,的确是都起到了效果。”赵宁摸了摸下巴。看不到未来与文明大势的魏无羡,很难会生出归顺朝廷的想法。
  “先假设魏氏真心归顺朝廷,那么出问题的就是苏叶青。”想到这里,赵宁脸色变了。
  秦国既然不曾与天元帝国结盟,那苏叶青的情报就出了岔子。
  赵宁首先排除了苏叶青背叛大晋的可能——这毋庸置疑。
  剩下的可能就只有一个:萧燕向苏叶青传递了假消息。
  也就是说,苏叶青暴露了!
  这个可能性有没有?
  二十年没暴露的苏叶青,突然之间就暴露了?
  可能性当然有。正因为苏叶青在漠北工作了二十年,无论做得多好都会雁过留痕,所以现在才会暴露!
  要知道,她可是在萧燕身边活动,而萧燕并不是一般人。她本身就是资深细作,乾符初年她是以燕平为中心,在齐朝建立过地下情报王国!
  这也就意味着,苏叶青刚刚传回的情报,极有可能都是假的!
  最为关键的是,苏叶青现在非常危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