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酒一仙人,亦眠亦醉亦长生 第239节

  说回元日。
  元日在第一次被贬后,不到三个月,就被重新调回京城,还升了官。
  他给陶眠写信时提到这件事,语气淡淡,言简意赅地提了一嘴,更多的文字用在聊他的爱子元行迟。
  元日三十岁那年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和同僚相比要晚得多,又是独子,对这孩子有着多一分的疼爱。
  夏晚烟身子骨弱,当年生下元行迟差点耗掉她半条命。
  守在房间外彻夜难眠、担忧得连坐立都难安的滋味实在不好受。元日不舍得再拿妻子的性命冒险,于是元行迟成了他唯一的孩子。
  元行迟很懂事,又聪慧。陶眠说他是元日翻版,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比起他爹小时候营养不良的孱弱样子,元行迟要茁壮得多。元日每天下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树上或者屋顶,把儿子抓下来。
  说起这些琐事,元日总是不吝惜笔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元行迟慈爱的心。
  他如此珍视他,把他视为世间一切可怜可爱的集合。
  陶眠读着那一封封信,里面写着的是他们父子之间相处的趣事,每每都要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妻子和孩子的存在,让元日感到慰藉。
  元日在回京后,过了两年的安生日子,又一次被贬。
  被贬的缘由他没有与陶眠细说,只点出“诽谤朝廷”几个字。以元日这种清廉克己的做派,估计又是因为朝堂内部的党争。
  陶眠不懂这些争斗,元日也不与他多谈,只是说这次被贬的地方不错,山茶花很美。
  他简单的一句,勾起了陶眠的心思。于是仙人也在山中,择地种了一小片白山茶。
  这次被贬的时间有一年,朝堂又起了变化,元日又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京城,再次升官。
  不过好景不长,再过一年半,元日又被贬。
  这次他说新家门口的荷花很不错。
  陶眠看见了信,又种了一小片粉荷。
  半年后,元日接到旨意,再叫他回京。这次他都不想和陶眠在信中啰嗦,只是简单的“归京”二字。
  然后又是贬谪、回京、升官、贬谪……
  几度循环。
  只是读着信,陶眠都无力吐槽。
  更何况是亲历这些起起伏伏的元大人。
  往好了想,每次被贬之后就能升。乐观点,说不定日后真的能“贬”出个宰相来。
  陶眠在心中把这话挂上,元日还回一句——陶师父说得对。
  在元日第七次被贬出京城的时候,他的发妻晚烟,身子撑不住了。
  元日很久没来信,陶眠放心不下,动身前去探望他们一家。
  等他到元家的时候,一大一小父子俩,坐在门槛发呆。
  偌大个家,只有他们父子二人了。
  第292章 一块难吃的馍
  元行迟长大了,十五六岁的年纪,差一脚就能跨过那道门槛,步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只是这门槛太高,往往伴随着意外、离别、绝境、死亡……一切负面的词藻。
  他大抵是头一遭面对生死这件事。没有死,就不会衬托生,生就是被呼吸着的空气,总要等人感到窒息时,方能意识到它的珍贵。
  他的两腿并在一起,手搭在膝盖上,呆呆地望着前面一棵枯萎的树。
  那是什么树呢,他不知道。
  他在想什么呢,他也不知道。
  人在被超出自身认知的事情打击的第一时间,不是悲伤难过,而是茫然,和无助。
  疼爱他的娘亲走了,闭上的眼睛再也不会睁开。睡去还能再醒,死去就是永远地睡。
  爹已经连续三天没说过话了,只是到了该吃饭的时间,像在完成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给他做饭,把饭菜端上桌。
  米饭硬得能把牙齿打掉,菜的味道也是错综复杂。
  元行迟不敢吭声,少少地扒了两口饭,就说自己饱了。
  爹也不责怪他挑食,只是麻木地把碗碟盘子都收走。
  做完这些事,他就会坐在宅子的正门口,一坐一下午。
  元行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就陪着爹。
  他们坐在这里,似是在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直到陶眠出现。
  陶眠来得匆忙,什么都没带。看见父子俩几乎同时望向他,眼神空洞,仙人一瞬间就猜到发生了什么事。
  “元日……”
  他上前两步,半蹲下来,先去看元日的情况。
  或许是操劳过度,或许是妻子的病逝给他带来巨大的打击,元日的鬓角都霜白了。
  听见陶眠的声音,他只是下意识地抬起唇角,做出笑的动作。
  其实完全没有笑意,他甚至不清楚自己现在到底是什么表情。
  大的那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一时半会儿叫不醒。
  陶眠又转过头看小的。
  少年一时间没能认出他来,露出困惑的神情。
  毕竟上次见到陶眠,是在他很小的时候,那是两人之间唯一的一次见面。
  “行迟,”陶眠不难为他了,主动说出自己的身份,“我是陶眠,你父亲应该提过我。”
  “陶、小陶师父……?”
  元行迟嘴唇蠕动,呆愣地跟陶眠打招呼。
  这几个字像是打开了闸门,潮水般的记忆向他涌来。
  他记起了总是和晚霞一起归来的父亲,弯下腰,张开双臂,笑着等他扑进怀里。而他的母亲,在这时总是从院中的桂花树下走出来,和父亲一起,用手帕擦着他额头上的汗。
  他记起了父母教他读书绘画。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母亲则极为擅长作画。妙笔丹青,伉俪情深。他们轮流握着他的手,毛笔在如雪的宣纸上留下深深浅浅的墨痕。
  他记得母亲身体不好,经常要喝药,身上常年萦绕着淡淡的药香。他跟府中的侍女学煎药,端给母亲的时候,还不小心被门槛绊倒,药碗碎裂,药汁洒了一地。
  母亲从不责怪他,反而紧张他有没有受伤。
  总是弯着笑眼的母亲,总是用善意和耐心对待每个人的母亲。
  这样好的母亲,再也不会回来了。
  元行迟蓦然哭出声,所有的情绪找到了宣泄口,他懂得了死亡的意义,死亡就是再也等不来母亲叫一声“行迟”,没有了早安午安晚安。
  在他身后,一左一右,推着他向前走的父母。如今残缺了半边。
  元行迟的哭声让元日微微动容,但此时的他根本整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更是无力去安慰儿子。
  陶眠把元行迟单薄的肩膀揽住,拍拍他的后背,给他依靠和支撑。
  他就这样默默地陪伴着一大一小,直到日薄西山。
  元行迟哭得累了,声音越来越弱,眼皮变得发沉。
  陶眠把他送回房间,然后又回到了门口,和元日并排坐下。
  折返的时候,他手里多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陶眠自制的馍馍。
  “吃点吧,”陶眠给元日递过去一个,“几天没好好吃饭了?脸都瘦得窄了。”
  元日道了声谢,他的行动和语言,现在完全被习惯支配,早就不受脑子控制了。
  等他咬了一口仙人自制馍,嘴巴僵在那里,咀嚼的动作停住。
  难吃的馍馍把他四散的意识瞬间集中。
  太难吃了,怎么会这么难吃。
  元日沉默着,把馍馍从嘴边拿走,捏在手里。
  陶眠浑然不觉,他甚至给自己也拿了一块,嚼得津津有味。
  或许是对自己的厨艺早已脱敏。
  “元日,”他一边慢慢咀嚼着馍,一边和身边的人说,“陶师父来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元日飘游的心顿时安定下来。
  陶眠来了,他本人和桃花山一样,承接所有的好和不好。
  元日这时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和情绪。他望着天边的如火晚霞,张了张嘴。
  未语,眼睛先红了三分。
  “陶师父,”他把手中的馍攥紧了些,嗓子干涩,这句话仿佛从喉咙里挤出来一般,带着沙哑和泣音,“我找不见她了。”
  第293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
  陶眠静静地靠在门框上,手中捏着一根狗尾巴草。
  草尖沉甸甸地垂下去,仿佛低头哭泣的人。
  元日说起了他和夏晚烟的曾经。
  他说他和夏晚烟是媒妁之言。那时他满脑子的经史子集,根本没存什么风花雪月的心思。给他说媒的人很多,但真正上了心的,一个没有。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