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心如故_分卷阅读_175

  当踏出宫门时,阿竹忍不住吁了口气,怀里抱着被层层包着的胖儿子,与诸人告别后,在陆禹的小心护送下登上了马车。
  上了马车,阿竹掀开披风看了下胖儿子的情况,见他睡得香甜,小脸也暖乎乎的,没有被寒风吹到,忍不住微笑起来。不过想到了什么,微笑很快又掩了下来。
  “怎么了,不高兴?”陆禹轻拍着她的手问道,从她怀里抱过胖儿子,省得她抱着手累。
  阿竹将脑袋倚靠在他肩膀上,他坐得很稳,靠着他让她感觉到安心,仿佛如此就能积攒很多力量,面对未来的一切困难坎坷。
  “不是,我只是担心太后的身子……”若是太后不在了,昭萱郡主怎么办?今晚她看到了昭萱郡主处处讨好承平帝,心里看得难受。昭萱郡主也担心太后不在了,承平帝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忘记她这侄女罢。
  帝王心最是难测,昭萱郡主心里也是不安的。
  陆禹有些沉默,然后叹了口气,腾出一只手揽住她的肩膀,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语言,因为此时所有的语言皆苍白空泛。
  除夕夜便在这般压抑的气氛过去了,大年初一的宫中宴会,与百官同乐,没有宫里的宣召,陆禹继续在府里闭门思过,阿竹这端王妃也不好去参加,便也留在了家里陪丈夫孩子。
  这个年过得并不热闹,端王府没有接到任何酒宴的帖子,连大年初三时的女婿携妻回岳家的日子陆禹也没有带阿竹回去,安安份份地呆着。端王府仿佛就这般被人忘记了,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了十五元宵节。
  出了正月十五,便是齐王就藩的日子。
  那日天空下起了绵绵春雨,天气寒冷,齐王一家子便这么出发离开了皇城,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场夺嫡大戏,却没有惹来任何一个关注。
  一个失败者从来不值得关注!
  陆禹站在书房的窗口前,看着窗外飘洒的春雨,远处一片雨雾迷蒙,压得人心头沉沉的。
  听着下属的报告,陆禹眉眼清淡,知道一个齐王不过是个开胃菜罢了,他的目标从来不是搞垮那些兄弟。
  ******
  时间就这般不紧不慢地过下去,很快便到了正月下旬,宫里宫外皆传出了一个消息:承平帝因身子不适,命周王主持祭祀礼。
  每年正月时,朝廷会选定一个黄道吉日,皇帝在郊外指定的田地里设行宫、御账、亲耕台、观耕台等,与诸位大臣一起斋戒一天,然后皇帝率领诸位王公大臣到田里亲自耕种以示重农。
  而 从去年入冬起,这天气便是大雪小雪不断,到了正月,天气仍是冷得紧。也不知道是不是去年被齐王之事气厥过一回,或者是年纪大了,承平帝不过是在郊外吹了会 儿冷风,待亲耕结束后的当天,还未回到宫里,半途时身子便不舒服了,待回到了皇宫,便直接病倒了,可将众人吓得够呛。
  皇帝生病永远不是小事,而是国家大事。听闻皇帝生病后,联系到他现在的年龄,宫里宫外的目光都盯向了乾清宫。而这会儿,糟糕的是,过几日便到了皇家的祭祀日,因先帝当年是在正月下旬驾崩,是以每年这时候,承平帝都要带领皇子们去祭拜先帝。
  当承平帝带着病体上朝,并且当众命令周王代他去郊外陵墓祭拜时,不只朝臣面面相觑,连周王自己都傻眼了。
  他们以为现在秦王受宠的趋势,怎么都应该让秦王去祭拜才对,何以会将这任务交给皇帝自己一直未正眼看过的周王?莫不是周王也是承平帝心中考核的储君人选之一?
  周王接了这差事后,马上被各种关注及众人巴结不提,秦王回到王府里倒是气得下颚抽紧,寒着脸进了正房。
  秦王妃正竖着抱着女儿拍抚她的背,摸着她乱动的脑袋,见他如此模样进来,挑眉道:“王爷又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
  秦王一股脑儿坐到秦王妃身边,闷声道:“父皇派了七哥后日祭拜先帝。”
  他已经完全搞不懂那位皇父到底想要干什么了,到底他看重谁?就不能吱一声么?他觉得自己的耐心快要被玩完了,似乎无论他如何努力,总会在以为希望即在前面时,那位皇父又刷了他一次,让他发现自己就像个跳梁小丑般,原来不过是皇帝手里的一枚棋子罢了。
  秦王妃听罢,便道:“既然如此,王爷寻个机会请旨出征吧。”
  “……”
  这话题为毛会从周王祭祀变成了他非请旨出征不可?跳跃性是不是太大了?
  秦王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冷笑道:“王妃似乎对出征这事情极为执着呢?可以告诉本王为何?”他心里想要咆哮,眼看着皇帝的身子就要不行了,这是离开的时候么?离开了,若是到时候没能及时赶回来,就什么都没了。
  秦王妃点点头,理所当然道:“大丈夫立世,当保家卫国,方为正理。”然后不屑地道:“王爷莫不是舍不得这富贵之乡,学那些纨绔子弟一般整天涂脂抹粉、逛花街柳巷?”
  “本王不抹粉!”他气道,“而且现下边境战事虽吃紧,但没必要让一位皇子去坐镇安抚民心。”
  “长阴山——仓州!”秦王妃说道:“很快便会出事了。”
  秦王眉头跳了跳,他记得年前王妃曾和他说的,是岳父那儿传来的消息,但其实心里却不怎么相信的,可现在听她又提了一次,不知怎么的,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正思索着,便见王妃指腹间寒光一闪,正玩着一把飞刀,然后对着他仿佛在琢磨着他身上哪个地方好扎窟窿。
  秦王僵硬了下,压抑地道:“你还抱着夏儿,刀剑不长眼,能不能先放下!”
  秦王妃瞅他,“王爷可是觉得臣妾先前的提议怎么样?”
  他很想说不怎么样,但看了看那把飞刀,再看看被王妃抱在怀里的女儿,终于自暴自弃地道:“好了好了,到时候如果长阴山那边真的有事,本王一定会去向父皇请旨,可以了吧?”
  “自然可以!”秦王妃朝他笑得灿烂。
  ******
  然而,在长阴山还没有出事之前,大夏隋河沿岸便发生了灾民暴.乱之事。
  原 来是去年冬季的雪灾,承平帝命人去各处赈灾,却不想有护送银粮的官员联合当地的地方官,直接私吞了赈灾的银粮,落到灾民手中的银粮连预算中的十分之一都不 到,很多灾民无过冬之粮物,冻死者十之五六,终于引起了暴.乱,据闻很多灾民直接闯入了当地官衙占据粮仓府衙,诛杀各地官员。
  承平帝知道后,自是气怒不已,怒极攻心之下又晕了过去,等他被太医救治清醒,直接下令斩了几个贪墨赈灾银粮的官员,其他人再事后料理,便又让另派人去平乱镇压。
  自然,这人选又是一翻的挑选。
  承平帝目光在朝堂上转来转去,目光阴沉,所有看到皇帝那副阴沉模样的人心里都打了个突。
  ☆、第144章
  胖儿子已经五个月大了,学会了翻身,而且也显示出了活泼好动的一面,每次因为身上被裹着襁褓而无法翻身蠕动时,便要扯开喉咙嚎上那么一嗓子,将人弄得够呛。
  俗话说: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阿竹家的胖儿子很忠实地遵守着这个规律,别看他胖,但是胖子也有活泼好动的权利嘛,所以在小胳膊小腿开始有力能蹬被子后,便显现出好动的一面,不再像只小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
  只 可惜,天气太冷了,即便在室内烧着地龙,阿竹也不可能直接让胖儿子穿着夏天的开档裤,让他满床翻滚,而是裹着不那么厚的襁褓。如此,胖儿子只有双手能动, 腿被包裹着,翻身困难,每次都要嚎那么一嗓子来抗议,起初阿竹不知道他在发什么脾气,见他好端端的突然哭时,还无措担忧了好一会儿,直到有经验的奶娘在温 暖的室内松了襁褓,没有系那么紧,阿竹才明白真相。
  胖儿子变得活泼了,于父母而言也变得好玩了,至少阿竹夫妻俩每日在府里都要玩一玩胖儿子,在他躺在炕上努力翻身时,直接一根手指头戳过去,破坏他的翻身大计,直到将莫名其妙翻身不成功的胖儿子弄得哇哇大哭,才抱了起来哄。
  当然,以上的事情不是阿竹做的,而是陆禹时常干的一项消谴。
  每次胖儿子哭时,阿竹就要生气,而那位恶劣的王爷还一副高冷的男神范儿,表示他其实很无辜的,是孩子自己爱哭,不关他的事儿。
  阿竹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促狭的,也喜欢逗胖儿子,但发现和那位王爷一比,这位才是个狠的,连儿子都能将他玩到哭。而且让人感觉到违和的是,他能端着那副尊贵又优雅的模样,逗哭儿子后,若无其事地看着他哭,好像孩子是自个莫名其妙地哭一样。
  怨不得何泽总在私底下说他的主子是个多少恶毒的男人,小时候就喜欢逗着当时还是个胖妞的王妃,现在便喜欢逗是个胖团子的儿子。
  这日,春雨又没完没了地下了一天,阿竹刚从厨房回来,便听到了胖儿子的哭声,拎着裙裾有些湿的裙子快步进来,便见到陆禹坐在炕上,怀里抱着哭得脸都红了的胖儿子,顾不得衣服湿便将披风脱了,然后坐过去抱住胖儿子。
  “怎么哭了?是不是王爷又欺负豚豚了?”阿竹边哄胖儿子,边谴责某位王爷。
  “那么爱哭,一定像你!”陆禹哼了声,看着正将脑袋往阿竹怀里拱的胖儿子有些儿不爽。
  阿竹摸摸胖儿子的脑袋,哄了几句后,见他像只小猪一样拱着自己的胸,便知道他饿了,微侧了下身子,解了衣襟喂他。听到陆禹的话,忍不住反驳道:“王爷这话错了,儿子明明就长得像你,母后和母妃都说像你!”
  他瞥了她一眼,扭头看书去了。
  这会儿轮到阿竹笑嘻嘻的了,瞅着他继续笑,就算他只用后脑勺对着她也没生气。
  阿 竹会这般欢乐,也是有原因的,她终于知道这位王爷的小怪癖了,竟然是个脸盲症患者。这还是上回豚豚满月时他喝醉了酒表现出异样,尔后又有几次似乎不太高兴 儿子长得像他,阿竹心里越发的怀疑,最后去和耿嬷嬷东拉西扯地扯了一堆后,耿嬷嬷也不知道基于什么原因,隐晦地提醒了句,终于让阿竹解开了疑惑。
  脸盲什么的,她以前也遇到过一些人有或轻或重度的脸盲症,在医学上称为“面孔遗忘症”,而且有研究发现,在她那世界里是极为普遍的存在,全球普遍都有。症状有二种:一为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二为患者对别人的脸失去辩认能力。
  陆禹应该就属于第二种。
  当然,陆禹的表现太优秀太正常了,若是没人说,估计没有人能知道他还有这点小毛病,对他的生活及识人上没有任何的阻碍。要辩识一个人,并不完全需要在长相上来辩识,气质、高矮、胖瘦、谈吐、举止、衣着……都能让他轻松识别一个人的身份,未给他带来过什么麻烦。
  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他堂堂当朝亲王,也不必去记什么,自有人为他记下。而且他记忆力惊人,观念力敏锐,总能发现旁人没发现的细节,使得他比正常人还自如,别人还未反应过来,他心里已有定数,可怕到极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