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春风 第83节
百姓们终于信服。
迦南人亦不敢再闹事。
一场流血,到此为止。
姜玺忽然朝这边望过来。
唐久安立即闪到巷后。
然后才发现,他不是发现了她,而是在她离开的方向。
“殿下。”
唐久安翻身上马,这一次,是真正的离开。
“保重。”
第50章
小楼上, 披着斗篷的人望着人群散去。
一名黑衣人上楼请罪:“属下等没能拦住唐久安,反而折损四人。”
“罢了,北疆飞焰卫统领,平京得意楼老酒鬼, 原就没那么容易拿下, 她走了便好, 留在京中更麻烦。”
斗篷人低叹, “让底下的人小心,莫要被姜玺的人咬住。”
黑衣人听命,顿了顿,问道:“属下等无能,坏了主人大事, 请主人责罚。”
斗篷人低低一笑。
“这算什么大事?”
“不过一道开胃小菜而已。”
“好戏,还在后头。”
*
皇帝有旨,此案命三司主办, 太子监查。
姜玺难得地勤勉,不是在京兆府审嫌犯, 就是在大理寺查案卷。
没几日功夫, 除了将《大雍律》倒背如流之外,一无所获。
眼看大朝典就要到了,总得推个人出来交差。
开始有人上折奏请将唐久安召回京城。
无它,要她回来背个锅,毕竟她是首一个得罪迦南的人,若是好好处置了她,至少能暂时平息迦南的怒气, 也免得京城时是暗浪涌动,总要提防哪里又要爆出乱子。
折子被姜玺摔回那名御史的脸上, 顺便将御史骂了个狗血淋头。
刑部尚书给出一个建议:这时候也别管刑上不上大夫了,牢里的三位官员是唯一经手之人,必要之时,可以严刑拷问,若是有鬼,自然能问出一点名堂。
姜玺算是听明白了,神龙冠到底是谁偷了好像并没有谁真正关心,人们关心的是如何了结此事。
不同的了结方法,只在于推出来的人不同。
姜玺怒道:“既然东西是在我朝丢的,我朝便向迦南赔个不是。若实在一时找不到真凶,或是照价赔偿,或是多加封赏,总能解决此事,为何一定要推人顶罪?”
没有人回答他。
皇帝直接命退朝。
还是姜珏告诉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雍的官员可以出错,但大雍不可以出错。”
皇帝最后还是同意了刑部尚书的奏请,预备对文公度等三人行刑。
文公度年岁已高,声名最大,轻易不能动。
便从主管贡品库的员外郎开始提审。
京兆府尹往牢里带人时,文公度站出来道:“我有一事,欲禀明圣上,请大人两个时辰后再来可否?”
京兆府尹十分为难:“最多只能一个时辰。”
文公度苦笑:“那便就一个时辰。”
文夫人虞娴每日都会到牢中探监,给文公度送饭。
这是身为三朝元老应有的特权。
这一日虞娴在牢里停留的时间比平时要长得多。
眼看就要到一个时辰之期,京兆府尹在牢外来回踱步,若不是顾及文公度盛名,他几乎要进去催促。
就在这个时候,虞娴出来了,脸上带着泪痕,手里捧着一封奏书。
“这是外子的奏章,烦请大人代为转呈陛下。”
京兆府尹接过,打开一看,满纸殷红,竟是血书。
虞娴交还这封血书,像是耗尽了一切力气,晕倒在地。
仆从扶住她,她的外袍底下露出纯白麻衣,那是一身孝服。
京兆府尹大觉不妙,冲进牢房。
牢房内,文公度直挺挺躺在床上,已然气绝。
*
连日风雪,唐久安错过了宿头,只能在郊外一家老庙过夜。
庙内正在做一场法事。
法事乃是几位赶考的举子所设,当中案上供奉着文公度的灵牌。
唐久安起初以为是文公度年纪到了,毕竟老年人在冬天总是很难熬。
但举子们满脸哀戚地告诉她,文公度乃是为保下鸿胪寺大小官员,所以一己之身担下贡品失窃之罪。
文公度本就是文坛领袖,如此死得如此慷慨激昂,天下文人震动,各地悼念的集会一波接着一波。
唐久安对朝中局势并不是很了解,却有种感觉,文公度的死虽然足以让迦南人闭嘴,但对于大雍人来说,恐怕是雪上加霜,火里添油。
陆平已经捞了半天羊肉,才见一向和他抢饭吃的唐久安居然没动筷,当下大惊:“怎么了?生病了吗?”
唐久安叹道:“殿下现在怕是很头疼吧。”
陆平:“哪个殿下?”
“当然是太子殿下。”
“我还以为是三殿下。”陆平道,“太子殿下那样的人,哪怕是陛下驾崩,他的头也不会疼吧?”
陆平顺嘴说完,才捂住嘴,左右看看,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这里不是京城。
可以胡说八道。
唐久安的腿在桌子底下踹了他一脚。
陆平委屈:“小安,你怎么跟太子殿下学坏了,还踹人。”
唐久安用下巴点一点桌上的羊肉火锅:“知道这一桌子酒菜是怎么来的吗?”
“买的啊?”
“拿谁的钱买的?”
“你的啊。”
“我夏天从北疆过来时,还是一个只吃得起馒头的穷光蛋,为什么现在却可以吃得上羊肉锅子?”
还不是多亏了姜玺?
那满山谷的玉珠他当真折成了现,厚厚一叠银票,就在唐久安的包袱之中。
陆平恍然大悟:“该死,我不该亵渎金主。”
“错,是恩公。”
“有什么两样吗?”
“金主听上去像是我出卖了美色。”
嘴里虽是说笑,唐久安还是觉得心里有什么地方不大得劲。
这个案件是由姜玺监管,文公度一死,百姓的怨怼之心多多少少都会迁移到姜玺身上。
只愿那个没心没肺的太子还能一如从前,不将任何人的话放在心上。
到底有宠妃为母,还有大督护做靠山,想来也不会有事吧?
唐久安这般对自己念了几遍,然后抄起了筷子。
*
京中百姓确实因为文公度之死对此案的主管姜玺颇有怨言。
但这种怨不算深。
因为大家早就习惯了太子殿下的不靠谱,原也没指望一位二十来岁的太子监察出什么名堂来。
大家闹的主要是京兆府。
因为文公度是在京兆府大牢去世的。
京兆府尹已经好几天没出府了。
眼看明日便是大朝典,不可能不上朝,府尹急得满头汗,第几十遍问徐笃之:“那些百姓还没散吗?”
这年还过不过了?!
“尚未,门前跪着的,除了太学生,现在又多了几位刚入城的举子。”
徐笃之同样被堵得好几日不曾出门,并非不能以武力解决,但两人都知道此时民情汹涌,若不让大家宣泄出来,只怕会生出更大的乱子。
自文公度死去,太学生便在京兆府门前长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