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张希孟的小发明

  朱标抱着饭碗,大口吃肉,似乎是亲手晒出来的盐,不管什么菜,都比应天的更入味,他吃得很美,肚子都鼓起来了。
  但他也没有忘了听大家伙聊天,怎么从吃的就扯到封狼居胥去了?
  这也太远了吧!
  更何况北平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哪里还有精力去打仗啊!
  不行!
  绝对不行!
  朱标放下了碗,认真看了看张希孟,还有争抢的几位大将,其中就有堂兄朱文正,朱标觉得从他下手比较合适。
  “朱大都督,眼下出师远征,合适吗?”
  朱文正一愣,稍微沉吟,就道:“殿下,打仗没有什么是绝对合适的,关键就是看看天时地利人和,知己知彼,有七成把握,就可以开战。”
  朱标低垂着,又想了想,这才道:“我是觉得百姓太苦了,为什么不能等恢复了元气,再出兵不迟?”
  这时候李文忠竟然开口了,“殿下,出击元军,跟恢复元气,算不得冲突,也可以相辅相成。”
  朱标怔住,“怎么说?”
  此刻文武都凑在一起,张希孟笑了,“既然殿下发问了,咱们就讨论一下……就让李文忠,朱文正,还有蓝玉,你们三个主要分析,然后越国公,宋学士,伯温先生,你们帮忙拾遗补缺。”
  几个人纷纷点头,大家伙围坐在一起,也不似宫里那般讲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断。
  朱标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讨论,但他很快就被热闹的气氛吸引了。
  首先是态势分析,这点李文忠做得就很好。
  当下元军还有辽东和山西两个重兵集团。
  面对山西方向,徐达和常遇春已经分兵疾进,而在另一边,冯国用也已经杀到了狄道……有这三位在,足够对王保保进行标本兼治了。
  可事情却也不是这么简单,或者说就算元廷彻底完蛋了,后面还有许多麻烦在等着大明朝。
  元廷统御天下一百年,再往前追溯,金朝,辽朝……或者再干脆点说,由于宋朝没能一统天下,长期南北朝对峙。
  有太多的汉人,被掠到了草原上。
  元朝就更厉害了,他们还从西域等地,弄来了许多色目人。
  原本像上都开平城这种规模的城市,草原根本不存在,而现在草原上却足有好几座。
  保守估计,在草原上,现在有几百万人。
  由于失去了元廷的钱粮供养,他们生存非常艰难,为了活命,必定会拼尽全力,南下抢掠。
  李文忠总结道:“我们只有大半年的时间准备……其一,必须把烽火台建起来,遇到了敌袭,能够果断出击。其二,要把军民百姓安排好,军屯需要建立起来,民兵要练起来。至于这第三条,就是抓紧机会,主动出击,尽量驱逐各部,清理元廷残余势力。把他们赶得越远越好,另外一些汉人,愿意回归,我们要想办法安顿好,削弱北元的力量。”
  李文忠的这番分析,堪称鞭辟入里,让人叹服。
  主动出击,同修烽火台一样,都是保护自己。
  眼下的大明还没有选择打不打仗的权力,做得一切,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已。既然如此,就算要承受很大的代价,也不能不出兵。
  而朱文正接下来道:“虽说要打,但怎么打,也是很讲究的。几万,十几万,大军出塞,浩浩荡荡,这根本不行!一来人马庞大,耗损太大,二来动作迟缓,还没等赶上,敌人就远遁千里,逃之夭夭了。所以我们只能派遣几千人的精兵,携带足够的武器粮食,果断出击,抓住机会,痛打一切敌人!”
  朱文正说到了这里,就把目光放在了张希孟弄出来的调料上面,眼睛里冒光……只有在军前征战多年的人,才会知道这点小东西的价值。
  蒙古骑兵横扫世界的时候,他们吃苦耐劳,骁勇善战,四处抢掠,就食敌人自不必说,另外他们会晒牛肉干,这种牛肉干,硬如木材,盐分也足,很咸很咸,味道肯定谈不上多好,但能果腹,而且不易腐烂。
  每逢打仗的时候,就把肉干放进羊尿泡里面保存,饿了就啃几条,渴了就喝马奶。所以他们才能四处征战,横行无忌,如疾风骤雨,无可阻挡。
  中原这边,没法像蒙古人这样作战,不过历朝历代,在军粮的探索上面,耗费了更大的功夫。
  军粮需要耐储存,方便携带,还能饱腹。
  生鲜蔬菜就不要想了,军中通常携带粟米,豆类,稻谷,作为主粮。
  再有就是盐巴,好的有些酱,差的就只能用醋布这种要命的玩意。说多了都恶心,真不知道以前的将士是怎么挨过来的。
  张希孟在军中推行了很多改革,其中军粮就是最重要的一项。
  干菜,梅菜,猪油,腊肉,豆子,果干,甚至还包括一点茶叶,岭南产的红糖……就是张希孟凭着一己之力,把军粮提高到了普通家庭吃饭的地步。
  等于是从十八层地狱,拉到了地面上。
  要不怎么说将士们格外尊重张相公呢!
  真是好人啊!
  不过很显然接下来要向草原发起攻击,人烟稀少,民夫跟不上,干菜,腊肉,猪油,甚至是米粮稻谷,都不合适了。
  张希孟听说有一种军粮,是把米煮熟,然后晒干,再煮再晒……反复十次,剩下来的东西弄碎,装进口袋,就能作为军粮了。
  十石稻谷,往往只剩下一石军粮。
  张希孟听着都摇头,经过这番折腾,就算还能吃,也不过只有一点热量罢了,什么营养都谈不上了。
  张希孟觉得要想方便携带,可以伴随士兵,长途奔袭。最好的东西,还是类似锅盔这种大饼,或者是炒面。
  大饼之中,可以混入一些晒干的紫菜海带,提前碾碎了,然后用猪油制作油酥,一起混入面里。
  不用烙饼,而是用铁炉烤制,可以保存时间更长。
  吃的时候,配上熬制的蚝油,涂在饼上。
  蚝油用瓷瓶保存,时间还是很长的。
  如果没有蚝油,或者担心变质,没法携带。就用调制的味精粉……也就是贝类,螺类,海肠,这些东西,晒干碾成的粉,这里面还可以加入食盐,海藻、海带的碎屑。
  吃的时候,用点水溶解就行了,如果有锅,放些干净的水,煮一锅汤,那就更好了,还能吃点热乎的。
  干净的水?
  没有怎么办?
  容易啊!
  张希孟鼓捣过滤盐水的那套工具,稍微改造一下就行,用砾石、粗砂、细沙,再加上些木炭,就能制造一个过滤桶。
  针对不同程度的脏水,进行不同次数的过滤,差不多就能得到可以喝的清水!
  但张希孟把这一套东西摆在大家伙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包括刘伯温和宋濂,谁要是还敢说张相公不务正业,那脑子纯粹是坏了,更有可能是良心坏了,也可能是二者兼有!
  原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还真能成为战场利器,克敌制胜,无往不利!
  蓝玉最是兴奋,他一手抓着蚝油瓶,一手抓着过滤桶,脸上乐开了花。
  “有了这个,封狼居胥就更有把握了!只怕当年霍去病也没有咱们装备齐全!”
  确实,有张希孟在,大明的后勤水平提升太大了。
  眼下这几样东西,更是能作为明军直捣大漠的标配神器。
  “张相用心良苦,是我们肤浅,真是惭愧!”宋濂连连躬身。
  “别给我脸上贴金,说实话,我也用不着。”张希孟笑容真诚,没错,他真不需要这么刷声望了。
  “我弄这些东西,确实是为了晒盐,也是为了菜肴更加美味,主要还是落在百姓日用上面。至于对军务的帮助,那是次要的。如果非要说点什么,这就叫军民一体,触类旁通!”
  张希孟再一次语重心长道:“这也是我非常看重技术创新进步的原因。咱们不说别的,贾参政那边,用来治理水患的龙骨水车,弄到咱们这边,能不能用来提起海水?”
  刘伯温眉头挑起,感叹点头,“确实,那个水车能省很多人力。”
  张希孟又道:“如果这些东西有用,能帮着咱们克敌制胜,建立功勋,封狼居胥!是不是文人又多了诗词文章?又能记录历史。所以说军民能放在一起,文武也能密切合作。过去很长时间,文官都太执着于压制防范武人,是时候换个思路了。”
  张希孟语重心长道,这话更是给朱标说的,这位太子殿下若有所思,来北平时间不长,可所见所闻,处理事情的方式,都让他耳目一新。
  一点海蛎粉,就让菜肴变得鲜美无比,这点神奇的东西,还能帮助大军远征,解决士兵吃饭的大事!
  你说神奇不神奇!
  朱标觉得每天都有新鲜的东西可以写,文思如泉涌了。
  朱文正、李文忠,蓝玉,他们全都在筹划着,建立堪比霍骠骑的功勋,哪个男儿能受得了这种诱惑?
  他们很快也都遇到了和霍骠骑一样的问题。
  茫茫草原,一望无际的大漠……要怎么寻找道路,如何准确掏到对方的老巢……霍去病真正厉害的不是战场多么所向无敌,虽然他也很能打!
  霍去病最强的是每次出战,都能准确找到敌人老巢,一打一个准,钓鱼佬永不空军。
  与他相反,就是李广次次迷路,永远都赶不上关键的大战。
  他压根就不是难封不难封的问题,是他的功劳根本不够封侯!
  该怎么办吧?
  咱们也需要向导啊!
  去哪儿找?
  李文忠去找胡商,朱文正去找了关铎的红巾军旧部,至于蓝玉,他最直接,来到了功德营。
  “我想叫十个向导,你去问问吧!”
  也先帖木儿答应,去了不多时,等他再回来,一口气带来了一百多人……大家伙的积极性超出了蓝玉的估计。
  他往人群中扫了一眼,突然目光顿住了,下巴都要掉了。
  铁锅!
  你怎么在这里面?
  你是大元皇帝啊!
  我们是去灭亡大元残部,是去追杀你的子民部下,你知道不?
  “那个蓝将军,一直到和林,我都熟悉,保证比他们强多了,你就带我去吧!我也想出去透透风!”铁锅近乎哀求道。
  ------题外话------
  推荐朋友的新书,很有趣的创意,值得一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