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大佬的金手指外挂 第71节

  郑县令眼皮立刻跳起来,总觉得张玉寒想说的事小不了。
  之后半刻钟,郑县令手里握着茶盏,越听手心冷汗越冒越多。
  “你是说知府大人勾结榷场商人往北蛮运送粮食铁器,如今府城全城戒严在抓的两个人犯是军中探子,知府大人是贼喊捉贼?”
  “还有就是你觉得,榷场驻军和本地官员都不清白,北蛮很有可能趁此良机,挥兵入关?”
  张玉寒点点头。
  腊月天,哪怕衙门底下烧着火龙,手上的茶水还是冷得快。
  郑县令喝了一口冷茶,心里觉得他刚才的预感还真没错,见到这小子就没好事。关键是他听张玉寒叭叭叭一通分析,逻辑清楚,推论明确,还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
  他定定神,沉声道:“许知府是本官的上官,你可知道污蔑朝廷官员是重罪?”
  “学生知道,不过此事事关阖县安危,学生不得不过来汇报,也愿意为此事负责。”
  “知府大人的消息,你是打哪儿知道的?”
  张玉寒便说这事是一个跟他交好的北阳关驻军千户吐露的,当时他帮了这位千户一些忙,机缘巧合下知道了这件事。
  书房里沉默了片刻,郑县令在书房踱步走了几圈,问道:“跟你有交情的千户叫什么?”
  郑县令当官多年,就任时,对这一块的人事都有所了解。他觉得,张玉寒说的人要是他认识,这件事就又可信了几分。
  其实就是现在,他也觉得张玉寒没开玩笑,他辛辛苦苦考个功名,要是骗了他,以后就不用继续混了。
  张玉寒说了一个名字。
  “徐?”郑县令有些印象,但一时半会儿脑子里那层纸就是揭不开,问了张玉寒会画画,就让张玉寒把那人的画像画了。
  随着人物在张玉寒笔下成型,郑县令总算记起来了。
  张玉寒看郑县令一脸恍然的模样,也好奇徐绍之究竟是何身份,就问出口了。
  郑县令叹口气:“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我在京城见过徐老将军……”
  张玉寒这个画像一出,郑县令纵使不认识徐绍之,也知道许知府肯定有问题了。张玉寒画的这幅画叫他想起当年在京城见过一眼的徐老将军,当时同僚跟他介绍,说是徐家两家镇守北阳关,父子几人皆是战功累累。
  画上的人跟徐老将军长得一模一样,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胡子。
  此时,大冷的天,郑县令的心就跟外头一样拔凉拔凉的,心也乱成一团。
  罗美娘在家等了一下午,越等就越是心安。要是郑县令觉得张玉寒妖言惑众,肯定不会留他这么久。等过了晚点,罗美娘更觉得十拿九稳。
  及至晚上张玉寒回来,果然带回了好消息。
  就是张玉寒一回来就喊饿,罗美娘赶紧让麦苗去厨房下碗面,之后才好奇道:“县衙门的饭就那么难吃?”
  张玉寒摸着肚子:“说了一整个下午的话,晚饭还要跟他吃饭,有点吃不下。”
  “下午说什么了?”
  张玉寒正想说话,此时麦苗端来了一碗鸡汤面,还另外配了两碟小菜。
  张玉寒把丫鬟打发下去,吃了几口垫垫肚子,才把郑县令的话复述一遍。
  走私通敌是大事,背后牵连的无一不是大势力,这种事,不知道比知道的好,郑县令也就是个小小的县令,也怕惹祸上身,张玉寒挺能理解他的心情。
  下午郑县令沉默好久,才做出决定:“这几日本官会加强县里防务,不过知府大人是我的上官,在他尚未出事之前,本官不该对他有所怀疑,这事也不好随意声张。”
  说着还对他解释了一句,“大庆和北蛮平静了这么多年,谁都不会轻启干戈,你也只是猜测个大概,并没有北蛮起兵的证据。要是贸然宣扬,以后要是事情没发生,朝廷怪罪下来谁都担当不起。”
  张玉寒能听懂郑县令的意思就是一切以稳妥为主,在事情没摊开到明面上之前,他除了在自己能够掌控的一亩三分地做些小动作,其他啥都不会干。
  这也在他的意料之内。在去县衙之前,张玉寒就想过,郑县令就算不信他,以他持重谨慎地性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不会把事情宣扬出去。
  就是信了他,现在一点战事爆发的迹象都没有,也不会闹出大动作让人怀疑。
  就是没想郑县令接下来会邀请他在县里这段时间,暂时当他幕僚。
  这话才让张玉寒真的惊讶,他当然是愿意的,立刻就答应下来了。
  “郑县令请你当幕僚了?”罗美娘也很惊讶。
  张玉寒点头,他是个心眼灵通的,知道今日这个惊天霹雳的消息下来,郑县令也没心思听人奉承,几句虚词客套之后,便以北蛮叩关为前提,说了几个这些日子他琢磨出来的主意。
  他和郑县令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张玉寒对媳妇道:“咱们整个县衙门,衙役捕快加起来才不到六十人。这点人管什么用,我让县太爷先征点兵。”
  “这时候征兵?”
  张玉寒看罗美娘误会了,就道:“不是兵役,是征弓兵。”
  弓兵也是徭役的一种,主要负责稽查往来行人,打击走私,缉捕盗贼等等。
  他建议郑县令以剿匪的名义征发徭役,这个借口十分符合郑县令不招人眼睛的要求,一出口就被接纳了。
  之后他们还讨论如何修补城墙,操练弓兵,整理县里的粮储兵备,增强守备力量,不幸被突击怎么往外送消息求援之类的。
  罗美娘听他们一个下午就说了这么多,也能理解张玉寒为什么饿成这样。
  她帮他布菜,张玉寒继续道:“我和郑县令都觉得,要是真有战事,整个县的百姓一块出动,都是给北蛮送人头,主要还是得以防守为主。县城有城墙,只要水粮充足,凭借城池想要守个十天半月的不是难事,附近各镇各村没那么多人力物力,更需要防患。”
  张玉寒主要是担心北蛮兵真刀真枪地来,攻县城不下,怒气就得发泄到周围人身上,现在不好让百姓们全都撤到县里,所以就更得多花些心思。
  张玉寒把罗美娘夹到他嘴边的小菜咽下,擦擦嘴,继续道:“等到弓兵到位之后,县里会组织人教他们在村里如何防守。”
  罗美娘看他吃完面,便道:“要不要再吃一碗?”
  “快要睡觉了,就不多吃了。”张玉寒其实还有些饿,不过想想还是摇头了,又道:“明日你把衙门征人服徭役的事跟大哥说说,这回的徭役是要剿匪的,每家每户出一人,除非有功名,不准人以钱代役。这两日通知就会发到村里。”
  罗美娘道:“嫂子还打算让大哥多做些零食,年前再挣一回。”
  “这也没法。”张玉寒道,他给郑县令出这个主意,是想让阖县的人都练练胆气,这些年日子太平,也需要有点心理准备。
  隔日,高氏原本还为妹夫成了县太爷幕僚的事高兴,接着就听说了这件事。
  快过年了,这时候服役本就十分辛苦,还是剿匪的活计。
  土匪可是杀人不眨眼的,要是罗德金真出个什么事,她这日子就过不下了。
  高氏咬着唇,挺想问问张玉寒都成县太爷幕僚了,能不能让衙门开个后门啥的。
  罗美娘看出来了,道:“我昨儿也问过相公,相公说怕是不成,这回的事情县太爷看得重,谁说情都没用,到时候衙门那边会照着册子一个个认人,想出钱让人服役都不行,揪出来就得打几棍子。”
  其实罗美娘觉得,说是不准让人代替,到时候肯定不是这么干的。不说别的,何若水也没功名,难不成何家真让他去服役?那么一个胖子,能不能坚持到徭役结束都不好说。
  再者,郑县令肯定不愿意把阖县大户都给得罪了,到时候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还是不会深究的。
  高氏心里跟油煎似的:“咱们家这些年,服徭役都是拿钱替代的,你大哥就没去过,也没个经验,又是这么危险的事情……”高氏的心真是捏成一团了。
  其实哪怕不是剿匪,高氏也不愿意让罗德金去。服徭役哪有好的,每年去修路修桥的人回到村里,人都瘦得跟鬼似的。
  衙门征人服徭役向来就是把人当畜生一样使,吃不好睡不好的。
  罗美娘安慰道:“集合地点就在咱们县附近,到时候咱们多给大哥送几回吃的。”各家各户出一人,总不能让罗富貴去,她爹今年四十多了,早年吃太多苦,现在腿脚都有些不好。
  高氏也只能这么想了。
  很快的,衙门征徭役的事情,各镇村都收到消息了。
  罗家去的是罗德金,张家原本要是没分家,有张玉寒这个秀才,倒是谁都不用去。可家都分了,这回张家大房便要出一个人。
  张大郎才磕破脑袋没几日,张大福想想就把自己的名报上去了。
  罗村长看着私下找到他的张大福,砸吧砸吧嘴,问道:“你要不要回去再和弟妹商量商量?”
  张大福摇头:“商量什么,大郎现在头上还包着白布,我哪能让儿子带着伤去服役?”前几日因着他和唐氏去镇上找钱寡妇的事,父子母子之间险成仇人,可再是这样,张大郎也是他儿子。
  罗村长想想道:“这事你不说,我也得跟弟妹说说。”
  要是别人,罗村长就这么过去了,可中间还有一个张玉寒,父子俩关系再差,张玉寒也没看着他爹干这些危险事的道理。
  作者有话说:
  昨天状态实在不好,这章算是昨天的,待会还有一章,但是还没改好,会有点晚。
  ————————
  第七十章
  张大福原本是想要私下把这件事敲定了,没想罗村长坚持要让唐氏知情,叫他回家时头皮都有些发麻。
  唐氏刚接待完罗村长,收拾完桌上的茶杯,看也没看张大福一眼,就进灶下炒菜。
  张大福被甩了脸色,也只得灰溜溜跟在她屁股后头进灶下。
  唐氏一勺猪油下锅,锅里立刻噼里啪啦响起来。
  待得油锅没了声响,她才道:“这次去了,要到过年才能回来,你自个受不受得住?”
  张大福原本还有些心虚愧疚,被唐氏这么一问,就嘿嘿笑了两声,道:“到时候我也不冲上前,跟在别人屁股后头晃悠一圈就回来了。我都这把年纪了,别人也不好意思叫我冲第一个。”
  唐氏哼一声:“你这傻子,就自作聪明吧,要不是村长过来告诉我,你得把事情办完才叫我知道。”
  张大福知道这事是自个没道理,就憋着没应她。
  唐氏继续下姜葱蒜,沉着面色道:“这事你得跟大郎说一声,得叫他知道,你为他做啥事了。别让他总一幅咱们对不起他的嘴脸,老娘养他这么大不是为了看他脸色的,他要是还嫌恶咱们,这回你也就甭去了。”
  张大福道:“哪至于这样。”
  唐氏道:“我就是这样,你要是不听我的,就自个一个人犯贱去,我收拾收拾住到隔壁。”
  唐氏不是说假的,要是老头子一意孤行,唐氏是真会这么干。
  她这当娘的,哪怕确实偏疼小儿子多一点,可打小吃喝穿用两个儿子都是一样对待的,大半辈子下来,没有一丁点是为自个,可最后,张大郎是怎么对待她的?
  前两日她和张大福去镇上找了钱寡妇的嫂子,钱大嫂看他们找上门,还不肯见,唐氏直接就让人传话,说是她家寡妇小姑子打算带着钱家的钱给她做儿媳妇,问钱大嫂管不管这事。
  双方聊了半个时辰,钱大嫂气得咬牙切齿,当即就冲回家收拾小姑子去。
  之后他们回了村,也不知道谁给张大郎传了话,张大郎两眼冒着红丝,踉跄着从床上下来,唐氏当时还以为他要对他们动手。
  没想到张大郎咬紧牙关,在他们面前一个个磕头,这回是真磕晕了,晕了之后醒来就一直不出声。
  唐氏知道,大儿子这是恨上他们了。
  这两日每当想到这事,唐氏就又心寒又难过,她不知道张大福怎么想的,对着张大郎的漠视,她这心比外头的冰天雪地还要冷。
  父母养他这么多年,为他娶了媳妇带大孩子,分家时钱跟地都没少给,他为了个外头的女人就是这么报答他们的。
  白菜叶子入锅,菜叶的香味不一会儿就冒了出来,满屋子热气腾腾的菜香中,唐氏却还能想起大儿子磕头时那双通红的眼睛,她倒真想看看,亲爹一把老骨头,为他服役,他那心还能不能硬得像石头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