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01节

  这时一座牛车缓缓驶来。堵在长庆楼前的汴京百姓自觉地让开一条道路。
  只见那牛车上填满了稻草,稻草中埋着像窗格一样的物事,上面也同样镶嵌着那些亮闪闪的“玻璃”。
  看热闹的人们顿时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跟在牛车后的两个工匠却很耐心地向围观市民解释:“这不是窗户,是罩在晚间点的灯外面的罩子。史东家说这是一个‘灯箱’!”
  “灯箱?”
  围在长庆楼外的汴京百姓此刻只感觉新名字层出不穷,脑子不太够用。
  “就是把灯烛放在里面点着,烛火能够透过这些个玻璃,映到外面来。”
  好心的工匠不忍心见到人们受好奇心的折磨,耐心地给出解释。
  “这些玻璃不惧风吹雨打,里面的灯烛在风雨天气里也一样明亮。”
  粗略解释过之后,工匠们七手八脚地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灯箱”各部分组件拼搭起来。
  只见这用作“灯箱”的玻璃,又与长庆楼上新安的窗户有所不同。灯箱表面与窗户上一样,依旧是象眼纹路,但是纹路中镶嵌的玻璃,每一片虽然透明,但都是有颜色的。红黄蓝绿紫……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交错排列于不同位置。
  “真好看!”
  挤在人群的最前面,眼巴巴地看着工匠们将这座“灯箱”在长庆楼前立起来的汴京百姓,忍不住叹出这样一句由衷感慨。
  “如果到了晚上,点上了灯烛……”
  有些人已经在想象到了晚间,整座灯箱流光溢彩的模样。
  工匠们却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用于想象。他们手脚麻利地将灯箱的每一面立起来,固定好,还按照设计安装了一个可以打开的玻璃小门,方便人们替换里面的灯烛。
  一时间灯箱装好,汴京百姓们一拥而上。
  得亏这灯箱前面都设有拒马杈子2,东西才没有被热情的人们冲上来挤碎。
  汴京百姓在“近距离”端详过“灯箱玻璃”的时候,又重新将眼光投向长庆楼二楼窗洞里装上的一枚又一枚“玻璃窗”。
  他们纷纷发出由衷的感慨——
  “长庆楼什么时候才能开业迎宾啊!”
  *
  明远远离“装修工地”,此刻正坐在《汴梁日报》的编辑部里,阅读日报小编准备好的“头条新闻”。
  他怎么可能错过宣传自己的“利器”?
  自然是安排了记者,将长庆楼前出现的“玻璃窗”、“玻璃灯箱”和人们争相观赏的盛况,原原本本地报道了一遍。
  明远冲报社编辑点头,对详实的报道和栩栩如生的现场描绘表示非常满意。
  他买下长庆楼真的只是要做饮食酒水生意吗?
  不,他也是为了带货。
  如今宫黎的玻璃作坊已经雇佣了一批工匠,熟悉了制作平板玻璃的工序,也将成本成功压低。是时候可以让长庆楼带带货了,顺便也提高人们对长庆楼的预期。
  “您再看看这份开业公告。”
  明远不置可否地接过来,看过经过精心设计与排版的“开业公告”。这份“仿单”,将夹在明日出售的《汴梁日报》里,送往这座偌大城市的各个角落。
  上面写明:长庆楼将在八月初十开始“试营业”,八月十五月圆那日,正式“重新开业”。
  最终他点了头。
  这份仿单就立即被送去排版,片刻都没耽搁。
  然而明远却在想,从现在到八月十五,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
  这“长庆楼”,到底该经营什么样的美食才好呢?
  身为现代人的明远面临的选择太多,选择困难症当场发作。
  第93章 百万贯
  要拿一个餐饮行业的成功案例出来, 对于明远来说,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他有太多作业可以抄,甚至让他犯起选择困难症, 不知该抄哪项作业才好。
  明远花了几天的工夫思前想后,竟然都没能得出一个结论。
  直到最后, 他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去长庆楼探店的情形, 想起被偷偷叫进来的闲汉,被当场赶出去的歌女……
  明远开始有了些主意。
  前一任店东和主厨摆着高高在上的架子,要让这长庆楼成为一座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楼”, 他现在就要反其道行之,让这家正店, 重新回到接地气的“正轨”上来。
  于是明远招来史尚, 他要和外面的一些店铺谈生意合作。
  史尚:……?
  这难道不是在向黄仙叶俊生这等人示弱吗?
  自家请不到主厨, 就请外头的人帮忙?
  这消息传出去,岂不成为全汴京的笑柄?
  日后还有谁, 敢来长庆楼就餐饮酒?
  明远笑眯眯地开口:“你要是不同意,就去外头现找一个靠谱的名厨回来啊!”
  史尚:那我可找不来!
  明远:“找不来就按我说的去谈吧!八月初十已经快到了。”
  *
  八月初十那天, 长庆楼到了试营业的日子。
  这一整天里, 长庆楼厨房里的灶就一直是冷的, 灶火从未被点燃过。
  但是长庆楼照样开门营业了。
  店家给出的理由是:今日“试营业”是为了满足汴京市民的好奇心,欢迎各人入内, 参观长庆楼“装修”之后的新环境。
  这个机会可是被汴京百姓惦记了好久的。
  全城的百姓,人人都想上楼来,一睹那“玻璃窗”的真容。
  于是乎,八月初九之前, 长庆楼二楼的閤子就全部被订满了。
  初十当天, 长庆楼一开门, 店里就坐满了人——全是来看玻璃窗的。
  人们满脸好奇,伸手去触碰新式窗户上,那象眼窗格之间镶嵌的“玻璃”。
  “透亮!”有人大声赞道。
  “就算是关着窗,也能将外头看得一清二楚。”
  “这敢情好,冬天屋子里也亮堂得紧。”
  安装了玻璃的象眼窗格,为长庆楼二楼室内带来的明亮光线,是以前那些糊着窗纸的长窗无可比拟的。
  此刻长庆楼里几个酒博士,此刻正从善如流地为食客们演示开窗关窗。
  他们一会儿关上长窗,让宾客体会一下透过窗玻璃观赏风景的乐趣;一会儿又打开窗户,让他们再次感受一下窗外的瑟瑟秋风与凉意。
  “这下可好,想要看到外面的景致,就不用开窗吹冷风了!”
  “老天爷,这要是在自家装上一扇,得花多少钱哟!”
  “听说也没多少钱!有人前几天就去城外玻璃作坊问过价钱了,说是不贵,跟那天然水晶没法儿比。这东西,就跟烧瓷器似的,在窑炉里烧出来的。说是指定会越来越便宜。”
  “只是那作坊接的订单太多,早已排到明年去了。”
  人们纷纷好一阵议论,才将视线转到长庆楼中的其它装饰上。
  “嗯,短短几日,竟是修葺一新了!”
  熟悉这家正店的食客认真评价:“终于能配得上这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的身份了。”
  长庆楼除了所有窗户都换成了新式“玻璃窗”之外,墙壁重新粉过,地板擦得锃亮,用清漆重涂一遍。桌椅还是以前那些老桌椅,但也全部修葺过,损坏之处涂上一层腻子再刷上一层老漆。
  整座店面里,既保留了老店的气息,又一尘不染,令人觉得焕然一新。
  大厅中与二楼的閤子里,四壁悬挂着不少名人字画。墙壁上则是按照四时节气,贴着绘有应景纹样的墙纸。
  如今是夏秋之交,墙壁上绘就的是荷花白菊纹样,连一应金银器皿,白瓷茶器,也同时配套同等花纹。
  处处透着一个“雅”字。
  “看得出来,这新店东相当用心啊!”
  “而且有钱!”
  亲眼旁观过丰乐楼那一场“扑买”的客人补充一句。
  但是……食水呢?
  这么多食客,一下子全涌进了长庆楼,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有人伸手招来一个酒博士。
  “敝店今日是新东家亲口宣布的‘试营业’,主要是为了看看各位对这店中的新装饰有哪里不满意的。至于酒水嘛,本店自有名品‘瑶光’酒,随时可以供应。但如果您想要点菜……”
  酒博士就像是变魔术似的,从怀中掏出一张仿单,上面印着的,全是附近各家脚店的名称,还大致列出了几样招牌菜。
  “从外面的脚店叫餐食?”
  食客们都惊呆了。
  “是,今日本店不开灶火,盼各位谅解。”
  酒博士耐心地解释。
  “因此本店特地招募了不少‘闲汉’,唔……我家东主称他们为‘外卖小哥’。”
  酒博士伸手一指,果然见一群年轻的“闲汉”们,正雄赳赳气昂昂地站成一排,随时准备出发。
  “各位找他们跑腿,不需给跑腿钱,所有跑腿钱都由本店代付。”
  “这些脚店都在本店附近,很快就能将各位点的茶食送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