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727节

  排列着军阵徐徐而来的汉军军卒,每隔数十步便要重新整队一次,泥泞的道路限制了他们的进攻,也让他们难以保持行军的队形。
  许攸看着远方艰难行军的汉军,又看了一眼中军的那面大纛旗,心中一片明了。
  他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但是许安却是都已经了然于心。
  恐怕在他们进攻皇甫嵩带领的城南汉军之时,许安就已经注意到了道路的影响。
  繁阳城被围攻良久,汉军甚至还冒雨进攻,本来繁阳城外的道路都颇为不堪,人踩马踏之下更加的不平,对于进攻方来说无疑是一大阻碍。
  同时许攸也明白了许安另一层的用意。
  汉军因为骑军处于劣势,所以在军中装备了大量的强弓硬弩,就是为了压制魏军骑军的冲阵。
  攻城之时,强弓硬弩的作用有限,但是在野战之中却是能够打一个措手不及。
  皇甫嵩麾下的汉军一触即溃,是因为在猝不及防之下遭受了床弩的射击死伤惨重,失去了战意。
  但是现在孙坚带领的汉军虽然士气较为低迷,但是军阵还算整齐,汉军借助强弓硬弩依然占据不小的优势。
  虽说许攸毫不怀疑战到最后,战胜的一定会是明军,但是他也很清楚,这样的道路,只要汉军的弓弩手能够正常的发挥,明军的伤亡恐怕也不会太小。
  如今汉军正处于背水一战的氛围之中,他们士气虽然低迷,但是绝对不会一触即溃。
  许安先是践踏汉军的旌旗,又将皇甫嵩推出军阵,让汉军的众人看到他们主将的惨状,逼迫着孙坚不得不主动发起进攻。
  若是孙坚不主动发起进攻,恐怕许安真的会烹杀了皇甫嵩。
  而那时汉军的士气绝对会降到谷底,彻底失去战心。
  一军的主将何其重要, 寻常的军队若是主将被斩或是被擒早已经崩溃,也是孙坚的威望足够,不然这一战,明军早已得胜。
  不到一里的距离,汉军的前军转瞬间已经距离明军前阵不过百步。
  “咻————”
  “举弩!”
  明军武卒的军阵不断响起短促的哨音,前阵的明军武卒尽皆是举起了塔盾,排列成了密集的盾阵,遮蔽住了整个军阵,为其身后的袍泽提供了良好的防护。
  后排明军的武卒也是尽然举起了手中的弩机斜向上方,弩机其实也可以抛射,并非只能平射。
  “步弓手准备。”
  后阵的方向,大队身穿着革甲的明军步弓手皆是从腰间箭袋之中取出了箭矢,握持着强弓,紧扣着弓弦,屏气凝神,凝视着前方不远处将校手中的蓝旗。
  明军的前阵,数十辆弩车呈一字排开,列于步弓手的方阵之中。
  凝望着眼前缓缓席卷而来的红潮,许安心中犹如明镜一般平静。
  所有的一切,从冀州开始,又从冀州结束……
  第七百八十三章 破釜沉舟
  “咚!”“咚!”“咚!”
  繁阳城外,战鼓声如雷,汉军的力士猛烈的敲击着战鼓,他们都清楚,此战不胜,便将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汉军与黄巾军厮杀多年,彼此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默契,那就是根本不会将希望寄托于其在战胜之后会放其一马,留下生路。
  这一切都要归咎于皇甫嵩和朱儁。
  皇甫嵩在广宗、下曲阳两城,斩杀了二十余万黄巾,并将其收筑为京观,还将张角开棺戮尸。
  而朱儁则在宛城屠杀了十余万黄巾,起先冀州黄巾败亡之后,韩忠仍然带领麾下军队与朱儁相峙,后被朱儁设计大败,逐北数十里,斩首万余级。
  军无战心,将无战意,韩忠于是率众投降,但是在投降之后,韩忠却被南阳郡郡守秦颉所斩。
  秦颉的举动使得当时已经黄巾余众人心惶惶,汉庭并没有遵守他们的承诺,于是剩余的黄巾军尊奉孙夏为帅重新起义。
  而后朱儁进攻,孙夏不敌只能败走,朱儁纵兵再次屠杀了上万人,南阳黄巾因此破散流离,尽数消亡。
  皇甫嵩和朱儁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汉军对于黄巾军一贯便是赶尽杀绝。
  而汉灵帝后又下诏彻查各地太平道,凡信太平道者一律视为叛逆,此举沉重的打击了当时残存的太平道势力,也使得一大群无辜的百姓遭殃。
  自此,汉军和黄巾军之中便已经到达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葵城一战,许安其实并没有将汉军全部诛杀,但是汉军畏惧黄巾军报复,因此誓死抵抗。
  最终汉军战死者数以万计,只有孙坚带领的少数人逃出了生天,葵城之中并非没有投降的汉军军卒,那些汉军军卒后来被许安带入了太行山分配去乐矿场作为劳动力,进行劳动改造。
  虽然后面许安接连收降并州汉军、以及颜良、文丑,还有董卓麾下的徐荣等人,但是繁阳城外的这些汉军仍然有人害怕黄巾军的报复。
  毕竟带领他们北伐的,正是那个在广宗、下曲阳修筑了京观的皇甫嵩。
  天下的黄巾都恨不得食其肉、啖其血、敲其骨。
  浑厚的战鼓声一下接着一下的回荡在孙坚的胸腔之中。
  看着在泥泞的道路之上步履蹒跚的己方军卒,望着明军严整的军阵,以及前阵那一辆又一辆巨大的弩车,孙坚的心也慢慢的沉了下来。
  他不是初上战场的新人,他已经明白了许安的谋划。
  但是许安的计策并非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赤裸裸的阳谋。
  他下令进攻是正中许安的下怀,许安已经张开了口袋就等着他冲击军阵,以逸待劳,等着他自投罗网。
  但是他若是不下令进攻,只怕如今他麾下的军队已经尽数失去战心,陷入崩溃。
  孙坚脑海飞速的思索着,口中的号令也没有停止。
  一道道的军令自他的口中下达,汉军虽然因为道路的泥泞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但是仍然在稳步前进,各军也没有出现太多的混乱。
  孙坚久经沙场,这样大规模的调动对于一般的将领来说必须要全神贯注,才能保证大军的正常运行,但是孙坚有着丰富的经验,又熟读兵法,早已经是驾轻就熟。
  “传令刘备……”
  孙坚最后看了一眼不远处那面赭黄色的大纛旗,下定了决心。
  他知道现在的一切都在顺着许安的计划行进,他们的胜算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所以他绝对不能顺着许安的计划再继续前进,他要做破釜沉舟之举,做最后的一搏……
  军令传递,令旗飞舞。
  五万余名汉军在孙坚的指挥之下,在繁阳城南的原野之上展开了羽翼,露出了他们的尖牙和利爪。
  汉军军阵之中,旌旗摇动,枪戟起伏。
  五万余汉军已经是被孙坚聚拢在一起,化作火红的洪流向着明军的大阵奔流而去。
  “威武!”
  成千上万的汉军军卒齐声高呼,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之上,极力的压抑着自己的恐惧大踏步向前。
  他们又如何看不到明军军阵之中那一架又一架的床弩,他们又如何看不到明军阵中那一张又一张的弩机,他们又如何看不到明军那严整无比的盾阵,那锋芒毕露的长枪。
  只是他们已经是被逼迫到了穷途末路,退无可退,只有拼死一搏,背水一战,方有一线生机。
  风水轮流转,繁阳城外的这些汉军他们也遇到了曾经黄巾军所遇情况。
  曾经的那些黄巾军,他们也只是想要一条活路,他们只是想要活下来……
  他们生经受劳作之苦,被官吏肆意欺凌,天下大旱,颗粒无收,没有朝廷的振济,反而等来的确是收税的官员。
  他们跪下乞命,却被官吏抢走了最后一点粮食,很多人饿死在家中,百里无鸡鸣。
  无数人饿死在逃荒的路旁,他们最终陷入了绝望……
  “威武!!”
  繁阳城外,一众汉军高呼着威武,他们手持着盾牌,握持着长矛,坚定的向着前方行进而去。
  只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孙坚根本就没有将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在孙坚的眼中只是一群消耗明军箭矢和体力的炮灰罢了。
  汉军大阵之中军队不断被调动着,旌旗摇动之间,几处不太寻常的调动,却是被许安捕捉的一清二楚。
  孙坚之所以频繁的调动的军阵,又不断的使用旗号、应旗,只用大量的旌旗作为遮蔽
  千里镜下,汉军的调动却是被许安看的一清二楚。
  镜头之下,源源不断的有骑军从汉军的左右两翼并入了汉军的中军之中。
  平原其实也并非是说毫无起伏,实际上很多地方还是有一定的坡度,如果不是有千里镜在手,那么多的旌旗遮蔽,加上汉军频繁的调动,许安或许真的就忽略了左右两翼的骑军并入汉军中军的这样被孙坚极力遮蔽的调动。
  只可惜千里镜下汉军的行动在许安就如同是透明一般,哪怕是细微的调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孙坚这样的调动是在充实中军,积蓄力量。
  看来孙坚已经是明白了如果是正常作战,汉军的胜算微乎其微,所以孙坚想要破釜沉舟,集中所有的力量到中军,将其攥成拳头,一拳打来。
  许安的目光停留在了前阵的位置。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孙坚的计划很简单,作为善用兵形势的将领,遍观太谷、偃师等战,孙坚用兵和项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皆是以力破敌。
  无论是广宗、阳城还是在太谷关,亦或是偃师,孙坚基本都是仗着自己的武勇以及麾下军将的悍勇强行冲开敌军的中军,斩将夺旗,进而一举击溃敌军的主力,奠定战局。
  “传令!”
  许安没有过多的犹豫直截了当的下达了命令。
  “命庞德、马超两人返回中军……”
  “再派五百黄天使者保护何曼……”
  一道接着一道的军令从许安的口中下达。
  整个明军大阵的调动顿时间加快了许多,明军阵中,一队又一队的军卒领得了将令,飞快的向着既定的位置行进而去。
  孙坚的算盘许安尽皆是了然于胸。
  汉军的这一次进攻,那些普通的军卒只不过是被当作炮灰。
  孙坚的这一次的进攻不过是当初广宗之战的翻版。
  先以普通的军卒消耗敌军的箭矢和精力,再突然派出汉军锐士,由数名猛将带领锐士疯狂向前突进。
  很简单的战术,但是又十分有效。
  广宗之战黄巾军虽然在张梁的带领下挡住了孙坚带领的汉军锐士突击,但是却死伤惨重,失去了再战的能力,只能困守广宗城。
  数百年前的巨鹿战役,项羽正是依靠着自己的武勇,以及破釜沉舟的策略,带领着楚军一举击溃了数倍于其的围赵秦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