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80节

  周秋萍倒是落落大方:“我和那边谈了,等我们的方便面开始正式投产,就会往那边发货。但现在他们缺食物,需要我支援一段时间。我想如果以后方便面在那边也受欢迎的话,那就再开一家分厂。”
  诺维科夫没意见。
  如果要开分厂,那就意味着现在的工厂规模扩大了,需要更多工人。说不定整个罐头厂的工人都能重新找到工作。
  招聘的事,周秋萍没管,她全部交给了李工。
  这就好比以前拉队伍打仗,给钱给了番号,后面招兵买马就是你自己的事儿。招来的人不好用,倒霉的就是你自己,自个儿担着吧。
  忙完了用食物做首付款的事,周秋萍又跑了趟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最后敲定正式合同,亲眼看着船离港,才算放下心来。
  这艘船会直接开去羊城,签给航运公司。
  南巡谈话一发表,国内的情况顿时不一样了。反应在运输上,就是要船的特别多,航运公司的船都已经忙不过来。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痛快地同意再租一艘船。
  就连好不容易挤出时间跑过来的卢振军都不得不承认,她不管是买船还是买飞机,都赶上了好时机,不愁没有接手的人。
  周秋萍煞有介事地强调:“我这都是分析过的。苏联解体,国内肯定立刻采取行动,不然继东欧苏联之后,下一个就是我们了。”
  卢振军下意识地反驳:“那你怎么不想想另一种可能是直接返回去搞阶级.斗争呢?”
  他不是信口雌黄,而是国内这方面的声音很大。去年819之后,国内一直有人认为苏联出事就出在了经济改革上,不搞改革就不会有这么多事儿了。所以,应该回到从前。
  周秋萍不假思索:“大人,时代不一样了,门打开了,捂不住了。你看多少人跑出来了,上哪继续糊弄去?再说咱们都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怎么想,决定的道路怎么走。”
  她又催促对方,“你看这航母怎么样?想搞吧?”
  废话,能不心动吗?中国海军都有个航母梦。但这大家伙不是你张嘴说心动就能心动起来的。想动手买它,没个几十亿美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人家还没建完,买回去以后必须还要再往里面砸钱。
  周秋萍正色道:“钱在所有的因素里面是最小的问题。我跟他们谈过,他们也渴望给航母个好归宿,不想让它荒废掉。只要有这个大前提在,大家就能坐下来好好聊聊,争取找个大家都接受的了的数字。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啊。”
  从乌克兰的角度来讲,按照目前尴尬的局势,俄罗斯掏钱购买这艘航母是最好的选择。这相当于兄弟内部分家,不至于引起西方国家强烈反对。可俄罗斯也穷啊。能买得起人家早就掏钱,让它继续干下去了,而不是摆在这里生锈。
  卢振军是越看越喜欢,正儿八经的大航母的确不一样,里里外外都不同,有这么个大家伙弄回去,可真是绝了。
  他点点头:“行,我通知他们派人过来考察,这事儿的确得快。”
  他们说着中文从航母上下来,又看到了那艘巨大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不知道是因为缺少拆除的资金还是其他缘故,它静静地摆放在那里,沉默地旁观着岁月的沧桑,没有围着工人对它进行拆解。
  周秋萍转头问给他们当向导的工程师,后者只是摇头,表示不清楚情况。他们只是在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
  “拆一艘航母也很麻烦,我们现在必须得慎重地做事。”
  对方显然不愿意深谈,周秋萍自然也不好追着人家问。
  一直到离开的时候,卢振军还在感叹:“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强大的苏维埃,即便从里面开始烂了,好歹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轰然倒塌吧。
  周秋萍暗道,这才刚开始呢。你以为现在是至暗时刻,其实它是未来几十年里最好的时光。
  到了今后,国民经济倒退,寡头垄断国家,方方面面,无论经济还是媒体,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控制国民,才叫可怕呢。
  忙罢这些事,时间已经飞快地跑进了92年的3月份。周秋萍和卢振军等人都不敢再耽误,赶紧收拾行李往俄罗斯去。
  那个军事基地改建成服装厂的工作,他们要参加招标的。
  但这件事,周秋萍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很少。包括卢振军在内,只需要当那个拍板签字的人。其他招标前的琐碎准备工作,则需要从国内来的专家一点点地捋。
  好在竞标对象实力不算强劲,废旧钢铁对大家的吸引力也有限。眼下的独联体国家,谁家没有一堆废钢烂铁呀。
  他们缺外汇并不缺生产资料。钢铁换服装,化肥换粮食,木材换服装,旧军械换民用工厂设备,燃料换投资,都是常见的事。
  国内的专家认为很可以努力一把,就竭尽所能干活了。
  庞老板对此毫无兴趣。他一到俄罗斯就去找他的老关系,继续跟油井死磕。他就不信邪了,倒买倒卖的事情他是行家,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只要土地没变,他就能继续转下去。
  周秋萍帮不上忙,索性全心全意做自己的事,也就是从俄罗斯的银行尽可能搞更多的贷款。
  乌克兰已经是苏联解体国家中的老二,包括它在内现在都无法完全放弃卢布。其他国家更加如此。
  现在使用卢布,还是能从这些独联体国家扒拉出不少好东西来的。所以,她必须得弄到更多卢布。
  为了这事儿,她那位投资经理david特地从香港又飞到了俄罗斯。对于客户的要求,他十分为难:“您已经抵押过一回,二次抵押很麻烦,银行很难同意再度借款。”
  周秋萍斩钉截铁:“这由你来想办法,我需要更多的卢布。大量的,越多越好。”
  要是这事儿简单,她干嘛花佣金找他呢?要说在俄罗斯的关系,他还比不上庞老板呢。庞老板要是能够从银行给她捞出钱来,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对她的死缠烂打了。
  david思考半天,最后终于下定决心:“那只能从私人银行贷款了。”
  从1990年开始,苏联,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称呼为俄罗斯了,反正这片土地上出现了私人银行。这些私人银行规模普遍不大,对整个金融市场起的是一种补充作用。
  david之所以不考虑它们,是因为它审慎的个性更加青睐于相信俄罗斯的国家银行。
  在他看来,一个长期经历了社会主义的国家,私人金融在这里发展其实很危险。所谓积重难返,苏维埃的影响很大,说不定过不了几天就突然间国旗又变了颜色,私人银行作为资产阶级剥削的代表,会被收为国有。
  连银行都不存在了,又该如何保护客户的利益呢?
  况且私人银行的贷款利息很高,是国有银行的两倍甚至三倍。作为代理人,她当然需要竭尽所能保护自己客户的利益。
  周秋萍好奇:“他们资金少,利息又摆的这么高,有人愿意从他们手上拿贷款吗?我是说正常的贷款。”
  david跟她解释:“从国有银行拿贷款审批手续很复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通过。而且他们完全没有服务意识,对客户的态度很糟糕。私人银行在这方面就做的好多了,他们知道客户的重要性,就是利息太高,普遍超过10%,甚至能达到20%,国家银行只有6%。”
  周秋萍在心中估算,认为这个数字完全可以接受。
  “走吧,你陪我去银行走走,看到底能弄出多少钱来。”
  3月中旬的莫斯科天气依然寒冷,还看不到春天的影子。街头上所有人都武装齐全,戴着帽子裹着大衣。
  商店门口没人排长队,要是有妇女儿童在那里盘旋,怀里抱着生活用品或者玩具,如同她在基辅看到的一样,默默地兜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货商店里的热闹。无论珠宝还是香水,永远不缺少消费的客人。街上的麦当劳和意大利冰淇淋店同样热闹。人们用几天的生活费去享受一餐。
  横七竖八的酒鬼倒是看不到,几乎每一个走在街上的莫斯科人都表情平静,没有多少悲伤的情绪流淌。
  时间果然是治疗伤痛最好的良药。
  周秋萍收回伸长的脖子,小声嘟囔:“看样子还好啊。”
  石磊发出嗤笑:“这是莫斯科,你换个地方看看。南方城市的牛奶、黄油还有香肠供应,现在都非常紧张。”
  朱莉恍然大悟:“这是不是你们说的保首都?因为是脸面。”
  石磊笑出了声:“对对对,所以说,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说深受社会主义影响的国家,很多方面是共通的。”
  车子停在了私人银行前,银行不大,外表看来只有两层小楼。
  不过银行里的客人不少,储蓄窗口前甚至排起了队。
  没有人不耐烦,因为银行职员的态度非常好,始终笑容亲切,还给坐着排队的客人送来了咖啡和小点心。
  热腾腾的咖啡香气逼人,小点心也滋味可口。除了太甜了些之外,没有任何可以被指摘的地方。
  周秋萍看着大批人过来存款,不由得感叹:“任何行业只要沾上服务两个字,落脚点都要在服务上啊。”
  莫斯科的国有银行她去过,可没有这么多储户。银行职员的态度也很糟糕,脸上永远写着不耐烦。
  跟他们一比,私人银行的竞争力就强了不少。
  david在旁边微笑摇头:“他们真正的竞争力在高利息,在这里存钱,利息要比国有银行高的多。”
  石磊点头,一针见血地强调:“风险也要大很多。万一银行倒闭了,那就是血本无归。”
  他这人喜欢跟人聊天,知道的杂七杂八的事情特别多,小道消息也不少。
  “你们以为这些小银行是怎么搞起来的?他们有关系,可以从国有银行里面套出大笔贷款,用来支付自己的客户。不然如何支撑高息吸储?6%的贷款拿出来,15%发出去,中间的差额全被他们赚掉了。”
  石磊又开始愤愤不平,“所以说光是倒掉一个苏联还不够,必须得把所有的旧权贵都给换掉才有希望。”
  david反对:“那不行,国家会混乱的。国家需要管理者,不然所有的机构都会陷入瘫痪。包括你们当年进城,不也留下了很多旧机构的职员吗?”
  石磊撇撇嘴:“所以就让他们继续当蛀虫,比苏联时代还明目张胆的蛀虫,吸的还是老百姓的血。羊毛出在羊身上。”
  周秋萍赶紧喊停:“好了好了,这种小银行多吗?”
  “很多,估计现在俄罗斯有一两千家了。”石磊不以为意,脱口而出一句话,“我看你也别搞贷款了,你还不如在这儿也开一家私人银行,到时候想要多少卢布人家就给你送进来。反正现在外资银行也不少。”
  周秋萍猛然回过头:“外资银行?”
  石磊莫名其妙:“怎么啦?外资银行不是很正常吗?街上多了去。”
  周秋萍像是被雷劈了一样,她突然间明白了为什么今年俄罗斯的经济会崩溃,卢布会跳水。
  不仅仅是休克疗法呀,里面应该有更多的东西。让所有苏联共和国的财富急剧缩水的东西。
  第459章 怎样吸纳卢布(捉虫)
  上辈子周秋萍打过工, 自己也当过小老板,自认为还是比较关注经济的。
  但她毕竟不是学者,知道的也就是只言片语和零散片段。
  在她的概念里, 俄罗斯就是被休克疗法彻底拖垮的。到底是怎么个拖垮法, 她就说不清楚,毕竟上辈子她连股票都没炒过, 也不明白什么叫做空。
  现在把它们连起来看, 一切又似乎隐隐绰绰显出了真面目。
  她其实也怀疑过,一个偌大的国家又没发生战争又没发生灾荒。怎么就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把丰厚的家底子给霍霍完了呢?
  就是不事生产,在家里坐吃山空,烂船也有三千钉,哪那么容易破产?
  除非赌输了或者被人骗了,大把的家当全部被搬走了。
  但原苏联国家的人又不是傻子, 一个由傻子组成的国家能够那么强大吗?既然这样, 他们又是怎样被忽悠的呢?以至于卢布急剧贬值。
  要知道, 俄罗斯是有家底的。那丰厚的家当谁看了不流口水,它们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叫中国人罐头换飞机, 牛仔裤换坦克给换没了?
  那中国人也太看得起自己了。这种贸易发展到后期, 中国就是廉价供货商而已, 根本谈不上吃了多少红利。
  因为你是拿实打实的东西出来换的呀,你认为廉价的轻工业产品,它自身凝聚了大量价值。只不过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也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所以你才认为它们不值钱。
  真正不值钱的是什么?钱, 急剧贬值的钱, 变成废纸的钱, 光明正大把你的家当全部掏走的钱。
  周秋萍的脑袋瓜子拼命地转。
  她知道今年在世界金融史上发生了一件赫赫有名的做空事件, 也就是让索罗斯声名大噪的做空英镑。据说他仅此一战,赚了几十亿美金,从此之后才被称为金融大鳄。
  但这又算什么呢?短期作战而已,最多就是在英国人身上咬了块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