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之一剧透 第50节

  随着王游年老势弱,西夷许多家族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顺服,然而作为跟随对方多年的心腹,幕僚却知道,自己的主君虽然不如年轻时那样武力充沛,心思却愈发深沉了起来。
  王游虽然没有诸侯之名,私据台州多年,也有诸侯之实,对于此次建平与台州之间的大战,也做了不止一重准备。
  最好的自然是继续掌握一州权柄,要实在打不过对方,举州而降也并非不可考虑。
  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新帝,王游却觉得,如今的中枢比厉帝时期要有条理的多,要是她真的能带着台州归附于建平的话,说不准当真能带着台州王氏,跻身于世家之列。
  黎氏跟劳氏那边也不算看错了王游,她同意幺女随崔新静离开,确实是做好了两头押注的打算。
  王游喃喃:“以西夷如今的情势,若是要固守,必定是以扶何氏为首……”话音一顿,忽然道,“那两个孩子是自建平的营中跑出来的。”
  心腹幕僚闻言,神情一时间也是变幻不定,低声:“将军的意思是,他们发觉了什么?”
  王游一直觉得,跟建平私下有所勾连的西夷大族不止自己一家,结合上劳氏姐弟对扶何氏忽然冷漠下来的态度,总觉得扶何汸此人也十分可疑。
  “多半如此。”
  王游心中还是有些怀疑,她到底老谋深算一些,无法确定扶何氏是当真与建平勾连,还是那两个小辈有所误解,然而不管情况真实与否,凭现下的局势,她实在是太过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对扶何汸下手,所以纵然此事只是端坐在武安城中的那位小皇帝在弄计,她也不得不上对方的当。
  至于劳氏跟黎氏两家,以王游本人对他们的了解,既然此次作战不利,那比起自己承认自己带兵无能,他们更愿意承认是有叛徒下了黑手。
  王游站起身,负手踱步,片刻后道:“喊信使过来,我有话要告知黎劳两位乡长。”
  她的语气格外坚决,甚至带了遏制不住的杀气。
  *
  台州,扶何氏主宅当中。
  扶何汸身侧得力的谋士日前一去无踪,许多事情不得不由他亲自处理,比起往日,实在是繁忙了许多。
  虽然有些遗憾那个叫做任飞鸿的文士不在此处,然而扶何汸心中明白,自己跟对方在后续该如何行事上存在一些分歧,就算对方愿意留下,两人相处起来也未必愉快。
  作为一个野心之辈,扶何汸的许多想法与王游十分相似,他甚至同样也考虑过要不要举州投降,只是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打算。
  在任飞鸿的计划中,扶何汸需要趁着其他家族势力尽数出动的空档,把台州攥在自己手中,若是前线作战不力,扶何氏就正好趁势而起,若是黎氏,劳氏还有王氏等人占据上风,就干脆举州投降,然后凭借献州之功,问朝廷要一个刺史之位跟将军头衔。
  任飞鸿的眼光本来不算错,在原来的支线里,哪怕继位的皇帝是素有贤名的泉陵侯,最终也会天下大乱。如果以数年后天下动乱为前提条件进行谋划的话,那扶何氏不妨暂时向朝廷低头,借着中枢权威为自己牟利,等这世道的乱象再难遏制的时候,再以西地之力,图谋中原,若是现在就选择据州而守,那在消耗朝廷力量的时候,台州自身的力量也会被消耗。
  扶何汸有选择性地采纳了对方的意见——自立为西夷之主的诱惑实在太大,他原本打算,就算建平那边打不过西夷,他也要从后勤上做些手脚,以便消耗其他几家的力量,当日黎怀刀之所以急切地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也有后勤拖延,身边粮草有限的缘故在。
  如今王氏等人连连战败,扶何汸又派人出去散播流言,指责王氏与建平有所勾连,而黎氏跟劳氏昏聩无能,同时暗暗替扶何氏宣扬,表示能拯救西夷于水火之人,唯独扶何汸而已。
  就在扶何汸默默思忖之时,他的亲兵过来汇报,说前方战事不利,西夷大军已经打算撤到来安附近。
  ——又是来安。
  此战两度以来安为中心,然而今时今日,西夷那边的心情与刚开始显然大不相同。
  王游到底老成,在黎劳两军溃散之后,她一人被钟知微跟陶驾两军围攻,虽然同样连续战败,但保留下来的力量居然还要超过黎氏跟劳氏的总和。
  也正因如此,扶何汸已经在暗自定下拿王游杀鸡儆猴的计划,并想要借此吞并对方的兵卒。
  扶何汸把出言告退的亲兵喊住,笑道:“且等一会,我正要写信交给黎氏跟劳氏,你多留片刻,替我把信带过去。”
  *
  陶驾所领的前军与钟知微所领的后军已经汇合到了一处,如今正在缓缓向前推进。
  之所以是“缓缓推进”,名义上是谨慎行事,实则是故意留手,给西夷那边缓和的机会,毕竟光凭有着铁骑营为尖刀的前军,钟知微就可以击败王游,然而陶荆自武安归来后,也顺道带来了天子的最新指示——
  温晏然在锦囊中只写了四个字,“欲擒故纵”。
  如今台州已经被扶何氏所控制,倘若王游被击败得过于惨烈,那正好给了扶何氏吞并王氏实力的机会,然而只要给王游留上一口气,凭她的性格,便不会甘心引颈就戮,一定会与扶何汸斗争到底,他们完全可以先隔岸观火,看两遍内讧。
  陶驾感慨:“此计已然近乎于阳谋,以王游的能耐,未必看不出不对,然而她与扶何汸之间,早呈水火不容之势,纵然有所察觉,也只能顺势而为。”
  他年轻时候也总在军中,战场经验丰富,厉帝有一点跟当今天子相仿,便是总想把亲信派到军中,这对于做皇帝的人而言,本是常见行为,不过跟新帝相比,厉帝别说提供作战的可靠思路,前线将领们每次都得花相当一部分精力,来解决皇帝亲信的拖后腿问题,当时台州一战后,王游在得意时,甚至还公然宣称,她能屡战屡胜,虽然有自己的原因,也多亏了当时的天子不断帮忙。
  第79章
  曾经的厉帝固然折磨得建平大臣苦不堪言,却在王游那边得到了好评,自从此人成为台州刺史之后,每年上表赞颂天子功德时,措辞都格外真心实意,不过出来混总是得还的——陶驾第二次来台州,也为西夷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皇帝。
  因为皇帝已然定下了欲擒故纵的计划,钟知微跟陶驾便不忙着立刻发动攻势,时不时还碰个面,沟通一下对眼下战局的感想。
  钟知微年纪轻,而且勇武过人,屡立功勋,又深受皇帝信赖,原本十分容易有些骄傲之气,但她早年间因为边人血统的缘故在禁军中受到打压,等被天子提拔至身侧时,性格已经磨练得十分稳重,无论敌人如何智计百出,都岿然不动。
  在此之前,扶何汸还用了任飞鸿的计策,想试着离间钟陶二将,他们以刺史王游的名义,把信件夹带过去,里面的内容以赞扬钟知微对战争的贡献为主,然后又表达了一些不解——陶驾屡战屡败,钟知微一战奠定大局,结果武安那边,却把主要的功劳放在陶驾身上,简直是怠慢功臣,说不定还是因为钟知微有边人血统,才会加以打压。
  钟知微看到信后,不过冷笑两声,倒点了些人马,想要顺着信件的来路,抓住西夷人的尾巴,奈何这个计划由任飞鸿亲自布置,收尾收得干净,钟知微那边最终也只是抓了几个被西夷买通的小人物而已。
  她到底是能在评论区留名玩梗的人物,不止武力强横,综合素质也同样出色,钟知微当然明白,建平那边的计策能如此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军带兵之人乃是陶驾。
  陶驾心中对于一雪前耻的执念之重,中枢跟西夷都十分清楚,也正因为此,哪怕老成如王游,都没有怀疑过此人只是诈败,况且当时前军的普通将士并不知晓天子计策如何,队伍士气一定会因为表面上的不利而下降,陶驾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住队伍阵型,实在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
  所以平定西夷的功劳,除了天子之外,陶驾当论首功,至于她自己,钟知微倒是觉得,有皇帝这样英明的主君在,又配置了铁骑营随行,换了谁上都跑不了一个胜利的局面,自然不该居功。
  陶驾与钟知微相识多年,还曾经教导过对方一些兵法谋略,彼此有些香火之情,在知道对方的想法后,还额外提点了一句:“陛下此举,怕还有想要继续重用你的意思在。”
  钟知微闻言微顿,随即恍然大悟,拱手致意:“多谢老将军指点。”
  她如今已经有了宫中、北苑两次平叛之功在身上,又率铁骑营击退了西夷大军,要是此战不以陶驾为首功,而以她为首功,那钟知微的权势便过于显赫了一些,反而是陶驾,其人年纪已老,且劳苦功高,正好做两年武将之首,然后从容退下,慢慢安排年轻人接替。
  在许多老臣心中,正因为天子不愿意过河拆桥,所以才安排钟知微稳扎稳打地往上走,若是心中生疑,反倒会行捧杀之计。
  陶驾知道钟知微心里明白,也就不再多言,开始与对方讨论起西夷的战事。
  钟知微谦逊道:“在下初至前线,对诸般事务不甚了然,不过天子既然有意行反间之计,那此事关节或者便落在黎氏跟劳氏两家人身上。”
  陶驾感受着对方话里对天子的敬重信赖,再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旧事,一时间半是欣喜,半是怅然。
  *
  武安城内。
  细雨濛濛。
  这个季节,丹台两地放晴的日子不多,宫人们只得在屋中生火来烘烤被褥衣物,一时间十分怀念建平的气候。
  王有殷也凑了过去,在火炉边考了会外袍,摸着差不多干了,才套上衣服出门,看看今日有没有需要递到禁中的文书。
  她出身袁言时的府邸,作为一位士族文官,王有殷对稳定的局势有一种天然的推崇,她一开始也觉得天子有些过于锋芒毕露,如今也明白过来,其实皇帝御驾亲至武安并非是一件冒险的行为,相反对于整个天下的局势来说,这是最为稳妥而且成功率也最高的做法,旁人以为皇帝喜好弄险,其实是能力不足,看不出陛下布局的高明之处。
  抵达丹州之后,王有殷曾听得不少人抱怨丹州的生活,如今也慢慢少了,毕竟连主君都不曾抱怨当前生活艰难,做臣下的难道还害怕吃苦吗?
  ——不过王有殷虽然也算天子近臣,却实在不太了解温晏然的想法,对方倒不是觉得建平好而武安差,而是觉得两边的生活条件都不怎么样……
  王有殷动作轻快地把文书整理好,然后送去后衙。
  雨中落英,为此方庭院增添了几分遗世独立的清逸之态。
  无论外界如何,天子居处都有一种令人心神安稳的沉静之感,似乎只要温晏然在这里,所有大臣便有着充足的依仗。
  王有殷注意到,自己来的时候,天子正立在窗下看雨。
  她以前是觉得天子心中忧虑,借此排遣忧思,现在则知道自己有所误会:陛下分明是胜券在握,故而悠然自得。
  王有殷的想法能代表很多近臣们的共同心声,不过包括池仪张络在内所有人的猜测其实都跟事实关系不大——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温晏然深知,在伏案读书一段时间后,需要适当远眺来防止近视。
  武安这边办事流程没建平那么复杂,温晏然也不太喜欢繁文缛节那一套,巡幸在外,官吏向来从简,王有殷看着池仪在,就将装着文书的木盒呈给对方,再由这位中谒者呈给天子。
  木盒里装着的是前线的情况,如今西夷那边军队虽然已被击溃,天子却没有露出半丝放松之态,反而格外肃然,不管传来什么情报,都一定亲自垂询,事必躬亲,每日都批阅到夜间。
  王有殷佩服之余,想起此前曾听老臣酒后抱怨过两句——但凡先帝能有一分陛下的风格,这世道又何至于此呢?
  都是因为先帝过于放纵,才导致天子如此辛苦。
  她并不知道,温晏然近来之所以如此勤政,跟厉帝其实有着很大的关系。
  太多的臣子们拿她跟先帝对比,这些风声也传入了后衙。
  习惯于摸着忠臣过河的温晏然也没忘记从同行身上汲取工作经验,反思旧事,觉得先帝能成为昏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喜欢插手自己不懂的领域。
  她想得很好,先帝不通兵事,她也不通,先帝是昏君,她的目标也是昏君,只要方向错了,投入越多反而会越拖后腿——之前的计策能成功,主要还是评论区跟系统到的功劳,要不是评论区的热心读者提示自己西夷人团结友爱,让她想到了从中分化的计策,系统又更新了舆图功能,方便进行安排布置,还不知道战局会打成什么样,如今眼看着很快能见到胜利的曙光,大局将定,她可以适当多投入一点,让前线将士发觉自己水平不行,先存一点成见在心里,等日后天下大乱时,多半就会不再听自己调遣。
  温晏然很有自知之明,自己不用演戏,只要正常努力工作就行,前方战事复杂多变,难道还能当真事事被她料准吗?
  由于丹台两州距离极近,军中采用飞马传信,各类讯息可谓朝发夕至,也十分方便温晏然对前线做出各种安排。
  钟知微跟陶驾两人带着大军缓缓推进,陶荆等小将则率领轻骑,四处游荡清扫,他们顺利攻下了一座本来在西夷势力管辖下的城池,正要将对方逃走的残兵也清扫一空,温晏然知道后,却特地传来命令,让他们一力求稳,不要急着追击,先整肃城中吏治。
  *
  “陛下圣明!”
  靠近台州的武常城内,陶荆双目泛红,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他现在对天子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本来作为武将家族出身,陶荆以为自己不会轻易上人的当,如今却还是差一点落入了陷阱当中。
  之前驻扎在武常城内的西夷军乃是扶何氏的人马,任飞鸿跑去崇绥之前,特地做出过安排,吩咐此地守军,如果有人攻城,又难以防守,不若先将一部分人马隐在城中,然后再带着骑兵撤退,等敌军过来追击之时,留在城中的那些人马可以将对方辎重粮草尽数烧掉,断其后路,然后内外夹攻,不怕对方不败。
  陶荆想,难怪带兵打仗总说天时地利人和,武常城与台州相近,此地居民很多都是西夷人,民心并不向着建平,这也正是对方计策能够成功的原因。
  一位曲长:“少将军,既然如此,我们干脆……”
  话音未完,那曲长悄悄做了个手起刀落的姿势。
  陶荆见状,缓缓摇了摇头:“天子有令,要我们先整肃吏治。”又道,“此地居民多有西夷之人,但官吏大多是中原人出身,此地民心之所以不附,多是因为此地官吏处事不公。”
  曲长犹豫:“那少将军的意思是要与那些做官的为难?”
  陶荆:“为何不能与他们为难?”冷笑两声,“我不但要与他们为难,还要让所有人知道,陛下与先帝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他心中满是庆幸之情,昔日陶驾曾大败于台州,固然有自己的缘故,也跟先帝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有些时候陶驾本来不想出兵,却要被朝廷催促着赶紧动手,有好几次,算是被厉帝给推进了坑里。
  长辈不幸,自己却又幸运如此,如果说先帝是把平地上的人生生踹进坑里,那么天子就是把可能踩进坑里的下属给一把拉了回来,陛下用计大胆,却又步步为营,实在是亘古罕见的一位有道明君。
  第80章
  陶荆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后,很快就得到了天子的首肯,开始摩拳擦掌,拿着治军的态度开始折腾本地吏。
  王游知晓此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在战场之内西夷已然打不过建平,论起在战场之外的本事,就更加不如人。
  目前驻扎在武安那的小皇帝流露出的态度很明显,她不止是要打胜仗,在打完胜仗之后,还要重新整治丹台两州,收拢此地民心。
  王游的幕僚疑惑道:“西夷人心从来不向着大周,朝廷想要压制台州,就要靠在待这里的中原人,小皇帝下手这样狠,还没打过来安城,就处置了一大批官吏,竟不怕这里的大族生出二心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