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难嫁 第78节

  ……
  天气愈发转凉,到了该腌酸菜的时节了,地里的大青芥长的好,砍了之后得用绳子绑着放在担子里挑回来。
  新来的三个女孩子都有名字,一个叫黄栀子,一个牛雀儿,一个叫江佃伢,胆子都小,身子也细瘦,手脚却勤快,听说家里要腌酸菜,早早的洗了菜瓮,又烧好水,等着地里干活的人将菜送回来。
  院里有条不紊,玲珑倒显的多余,索性也不掺和了,由她们自己做去。
  她披了件衣裳,揣上半兜子瓜子,去前院的大门口找老吏说话,事实上,她也没心思做事,只想在这里等着结果。
  老吏稳的很,他从屋里挪了两个小竹凳,一个给玲珑,一个自己坐了,然后咔嚓咔嚓的开始嗑瓜子,一点儿都不急。
  他不急,玲珑也不急了,这人老油滑,整个南浦的事门儿清着,只是人不问他就不说,有时问了他也不一定说,只管守着门,晒着太阳,喝着小酒,挪着日子。
  也难怪徐郎君与他相处的来,他这作派,与随瓮是一般样的,都是心里装着一肚子货,神色半分不露,扫地僧一般的人物。
  瓜子皮嗑了一地,嗑的人也渴了,老吏又闷不声儿的去后院提了一壶开水过来,倒了一碗,慢慢吸溜着喝。
  玲珑没磕瓜子,口也不渴,倒是坐的发了困,扯了把披风后面的大斗帽遮在头上,就靠在墙上小憩,也不知是太阳晒的舒服的缘故还是这段时间真的太累了,这一靠,都是真睡着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就听老吏邦邦邦的敲了几下烟斗,含糊着说了句:“回来喽。”
  玲珑一下子就清醒了。
  第103章 略
  这一趟行动, 极为迅速,未等许多人反应过来,事情已经尘埃落定。
  身上有人命关司的, 都入了大牢, 等日后处置。
  四个家族,查抄出山地水田几万亩,而在衙门在录各户不过区区三千亩, 其中还有几千亩之数是纳在有功名的读书人名下,不曾征得一分之毫税赋。
  徐知安和一众属官商议后决定:那些未在衙里录契的田产,如果主家以银钱相赎, 则可归还, 但赎回去的田产必上在衙里上契, 每年的粮税课赋要按量缴纳;如果主家不愿赎买回去, 则衙门会对此产业进行公开售卖,并且写契,日后的新地主也要按时按量的缴纳粮税, 不得借故拖延。至于之前一直隐瞒未缴的税赋, 只追缴三年内的额量,三年之前的, 网开一面, 不予追究。
  那几家听了此令,真真是打落了牙齿和血吞进腹里, 田产乃是立族根本, 若没了田产,家族就难以维继,为了不使硕大的家族在顷刻间分崩离析,那些家主们只能掏出大量的银钱将田产赎买回来, 上了契录,补交了三年的税赋……就这么一遭,各家都如受重创,大约几年之内是恢复不了往日荣光了。
  而经了这么一遭,一贫如洗的官衙公库里总算有了些东西。
  刘同知拿着自已的辛苦钱,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有了这些钱,他们就能买到合用的农具和更换武器了。按着徐大人的规划,要推行民垦,还得推行军垦,垦了田地,养上牲畜,以后的守备军所再不受上面的掣肘,他们完全能自给自足。
  反正徐大人在任时,各寨多半是不会发生附乱或暴动之害,如此一来,守备军就会轻闲很多,完全可以半农半军,累是累了些,总比脑袋别在半腰上强出许多。
  谁不想过太平日子呢?
  平民百姓最怕的就是,日子不太平,人祸是一个,天灾也是一个,蜀中也不是年年风调雨顺,一时旱了,一时涝了,还要发生些地动山火,真要太太平平的年景,却是许多年都找不出一个平顺年了。
  灾景频繁时,人们也就习惯了,涝了就往山上走,旱了就去江边讨生计,出了山火就往山脚跑,总能想出个逃命的法子。只地动确是没法子的,只能听天由命,好运气的人能活下来,没福气的,没就没了……
  好在许多年没遇着地动了。
  才说着今年还算平顺,一场大雪就猛猛的降了下来,温度也骤降的利害,秋衣穿身上一点儿隔不住寒气,屋檐下的雨水瓮结了厚厚的冰,火塘的火一直不敢熄,屋里还是冷的受不了。
  玲珑将所有冬衣都翻了出来,急着打发人给徐郎君随娘子送去,家里几个女孩子的冬衣也单薄,回屋能缩在火塘边取暖,出了门,都缩着肩膀似受冻的鸡崽儿一样,看着可怜的不得了。
  这时候也管不得许多了,凡家里能收拾出来的厚衣裳都拾掇出来,给几个女孩子分着穿。
  这天气太寒冷,船夫挑夫都歇了,江边也结了冰,人在边上行走悬的很,一不小心就得滑进江里,这样寒的天,掉水里上来必是要生一场大病的,这一病,说不准人就没了,索性先歇几天,待天气回温冰雪化了再说。
  最难过的是,地里留的准备过冬的冬菜都冻了,叶子上封了厚厚一层冰壳,冰壳一化,菜都萎了,没几天,都烂了。
  山上山下寂寂一片,每家屋顶都冒着烟气,从早到晚一直没歇过,又过两天,山里多了许多打柴的人,旧年的枯树枝子,冻的邦邦硬的油桐白腊,这时只要稍用力一扯,枝子就从中间折断了,都背回去当木柴来烧。
  衙里的柴火管够,门吏们也不愿在大门口守着了,都抖缩着肩膀往院里去了,一群人守着火塘,烤土豆玉米粒儿吃,吃的口干了,就去外面揽一捧雪,捏巴捏巴成了一个雪球,一口土豆一口雪的啃。
  玲珑担心育幼堂的柴火不够烧,又挑去几担玉米芯,和柴草间或着烧,也能挨过这次突如其来的寒潮。
  山上山下的村子寨子肯定也有困难,但山路滑的利害,没法儿挨个儿去巡查,只能就近走一趟。
  屋子被压塌的情况不多,最多的是受凉后生病的,两个不靠谱的大夫又忙开来,有药熬药喝,没药就熬野葱须野蒜头山胡椒等散寒的东西喝,能不能熬过去就看命了。
  玲珑看着这样也是无奈的很,南浦缺了官学之外,还缺靠谱的大夫和药材,这一项也得列入计划中。
  还有一项,基本的住宅屋的建设也要列进来,要不再来几次寒流,人口肯定得折一半。竹屋木屋是轻便简单,但它不耐寒,一时天冷了,屋里屋外都是一个温度,火炉火炕也不敢砌,就怕一时不防将整个家都烧着。
  青砖瓦房就算了,实施起来太麻烦,南浦山石多,采些山石建个石屋比较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但这个事,不能强制要求,只能慢慢等百姓们手里有了闲钱才有实施的可能。
  都是穷闹的。
  有时,玲珑看着眼前的现状也会灰心,要改变如今的现状简直太难了。
  但是……眼见着民生凋敝而无动于衷,她自认无法做到,只能做些事情来安抚自己的良心。但她又实不是个伟大的人,能尽力却不敢尽全力,能做多少算多少,在这样一个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且形容的时代,她已经不敢以至高的道德感来要求且期待自己了,只能以最低的道德感来要求自己,或许该做些什么,应该能做些什么……
  为这些艰难而活的人们,也为自己的良心。
  贺嫂子一众人偏在这种时候回来了,江水寒凉,涧中风也大,普通的货船上不保暖,只靠火盆来取暖。一行人走时天还不算冷,走到半路天骤然变冷,就算停下也是冷的不行,干脆还继续走吧,早些到南浦早些有暖和的地方。
  好在这次楚嫂子一家也跟着,穷家富路,带的行礼多,厚实的衣裳被子暖靴都带着,冷的受不了时大家挤在一起围着被子也就暖和些了,就这么着,一路到了南浦。
  上了岸,船往码头上一锁,贺嫂子就带人去徐大船住的地方去暖和暖和,再让他喊些人把船上的东西卸了。
  还是有些急须钱物的挑夫来江边找活儿的,像这种天气,危险多,受的罪也大,得的工钱也比往常丰厚,靠挑东西过日子的人家,宁愿挨些冻也要来挣那几个丰厚钱的。
  徐大船喊一嗓子,江边的茅草屋里就走出十几个穿裹的臃肿的男人,很麻利的把行礼都卸下船,又跟他商量着将这些东西挑送到衙里给多少钱,要是价钱合适,他们就将这桩生意包揽了。
  也是徐大船有了官府做事的身份,`他们才肯过来商量,别的人家挑行礼,他们才不会这样干脆,非讨了最丰厚的好处才肯动手。
  给他们挑也无不可,一船的行礼货品,总得有人挑么。
  那个跟了贺嫂子回苏北的半大小子穿着厚棉衣看着东西,等挑夫们装好担子用草绳绑了死结封了边口再不能打开时,他才跺着脚回来。
  饿了一路,但徐大船住的地儿不常做饭,什么都缺,一行人就去了江边的食肆吃顿便饭,饭后又雇了几匹骡子,几人骑在骡子上,跟在挑夫后面回了州衙。
  走路的人热气腾腾,骑骡子的倒冻了个够呛,到地儿后腿脚麻的连路都没法走了,还是被人搀扶进去的。
  楚嫂子一家子都来了,她丈夫,两个儿子,一个儿媳。她丈夫是随家铺子的管事,大小子也在铺子里做事,前年冬上才娶了媳妇,二小子还小,之前在随园做了个小跑腿儿,这次来了也能在前后宅之间做个传唤。
  平湖带男人们去前院的换洗间暖和去了,贺嫂子带高许两位夫子和楚嫂子和她的儿媳来了后院儿,也没顾得上换衣服,直接脱了外面的衣裳,爬到炕上用被子包住全身来暖和冻的麻木的身体。
  黄绢画角带三个丫头把东西都搬进库房,也不细分了,先搬进库房,等天暖和过来再重新整理。
  东西一入库,又忙着做饭去了,玲珑也上了炕和贺嫂子楚嫂子两个说话,楚嫂子的儿媳看着有些腼腆,初次见面,玲珑给了她一对银镯子做见面礼,小媳妇腼腆不敢接,楚嫂子却大方,接了镯子给了儿媳。
  问及苏北的事,贺嫂子说:“大郎家的小子会走路了,身子也壮实,太太跟老姨娘都疼的紧,三娘子倒比太太和大奶奶两个还严历些。二奶奶看着和善,规矩也好,比大奶奶爱笑些,只口音还没改过来。三奶奶是个极体面和气的人,我瞧那性子,与姑娘有几分像,家里如今是她管着,很有些章法。太太身体还好,如今越发不管事了,比从前更宽和,性子却是一样的软,听说了姑娘的事,哭的很是伤心……老爷升了职,人倒没什么大变化,胡须比以前长了些,他说姑娘的日子自己觉得好就行,不用听别的话,家里也都好,不用姑娘担心,姑娘只管做自己的事。大郎也帮着老爷做些事,不过老爷不爱用他,说他不要在俗务上分心,只专心攻读才是正经。老爷喜欢用二郎,说年后让二郎带二奶奶去冀中,跟在大老爷身边做事。三郎比以前沉稳多了,今年考了生员,本来要往各处游学的,正巧今年各处不甚太平就没走。小郎长大了许多,正经入了官学,大老爷家的五郎六郎也在苏北,跟小郎都在官学读书。三娘子长开了,身段与姑娘差不多,性子没多变,还是整日笑吟吟的,爱弄些个花呀草呀的,太太整日介说三娘子没个正形,又不许舍姨娘管的严,近来一直跟在三奶奶身边做事,三奶奶很是喜欢她呢……唉哟,她还给姑娘裁了几套衣裳,跟画儿上的一模一样,叫舍姨娘好一顿说,她只不理,都叫我带了来。”
  玲珑听的仔细,等贺嫂子说完,她也大体知道了顾家如今的状况,大家都过的挺好,如此,她也不必太担心了。
  又问:“你见过方家小郎没?”
  贺嫂子说:“倒是没见,不过听人说长相俊的很,家境也殷实,太太是夸过的。”
  那应该是个不错的人,起码长的俊会来事这两个特点,茹婉该是中意的。
  贺嫂子又说:“家里给奶奶带了信,在皮祆子里装着,让画角去寻出来。”
  这倒不急,吃完饭再找。
  玲珑问过家里的情况,又问两位夫子的情况,这两个多时没出过门了,这一趟可折腾的不轻,上了炕就闭目休息了,玲珑与贺嫂子说话时,她俩也没睁眼。
  这会儿要问,许夫子只管窝在被子里睡着,高夫子倒说:“这会儿牙关还紧着,不想说话,敢明儿再说吧。”
  那成,先暖着,累了一路了,等歇过劲儿再说吧。
  第104章 略
  天又很快暖和起来, 雪水化成的溪流都往山下而去,土地也湿漉漉的,泥泞不得行。
  又晾了两天, 山路泥泞的不那么利害, 楚嫂子一家要去阿依寨探望随娘子。
  高许两位夫子也是想去的,被玲珑劝住了,这两人多少有几分矜持矫情, 寨子的饮食定是不合她们胃口的,人家热情端上来的吃食,她们若是一筷子不动, 反坏了好容易才维持起来的情意。
  就在家里歇着吧, 要实在歇不住, 去育幼堂里走走也好。
  这两人也真去了, 然后一脸麻木的回来。
  育幼堂里孩子多,拉了尿了要是不能急时换洗晾晒,那味道是真上头, 再加上孩子时不时的哭闹, 一般人进去还真消受不了。
  回来后就找了半袋儿碎银扔给玲珑说:“拿这些买些布跟棉絮给堂里送去吧,褥子上全是尿渍屎渍, 实在是没法儿看, 快做些新的用,把那些都扔了。”
  玲珑又给贺嫂子, 让她买好东西给刁娘子送去, 让刁娘子和几个妇人尽快做些新的被褥衣裳出来给孩子们换上。至于换下来的旧衣服被褥,即使骚臭难闻还板结的一疙瘩一疙瘩,还是舍不得扔了,趁天气好, 拆洗了晾干还能用,万一遇个天阴雨湿的,也能有个替换的东西。
  徐知安又忙了,这一场大雪损了许多冬苗,明年的春粮估计是没多少收成了,索性写了报灾的折子上去。估计这次寒灾不止祸及蜀中一地,江浙湖广应该也受到了寒灾侵袭,这样的话,这几个地方的税赋或能减免一些。
  现在又过了补种的时节,索性就不种了,下令让治下百姓们在平缓的坡地或是无主的荒地开垦田地,依着时下法令,新垦的田地可免三年粮税,第四年第五年缴半税,五年以后则要正常缴税了。
  如今最大的难处,还是农具不够用,没有方便的农具使用,开荒的进度是真提不上去。
  往来的商队也会私卖盐铁,但百姓手中没钱,这些盐铁都被富户买去后再高价租给佃农使用,到时候又得归还回去,这样一来,农人们付出了钱物,但到头来手里还是没有工具。
  许多人看“剥削与被剥削”只是一个关系词,但真见到了才知其中的艰难苦恨有多少。
  遇着这种境况,徐知安也没好法子,只能慢慢改变,等黄家商号来南浦,百姓们多卖些山货,就能有闲钱置办农具。
  但眼下怎么办呢?
  总不能白等着,即使商号来了,山民百姓们也不会一朝暴富,还是得有个过程么,而垦田之事又近在眉睫。
  徐知安说实在不行,只能动用公库的钱物去换农具再折价卖与百姓。
  玲珑觉的这个法子也行,但得改变一下:商队带来的农具都比较笨重,做工也原始的很,与其买他们带来的农具不如买他们带来的铁石,由官府出面建造冶炉,熔铁煅造新农具。这些农具也不能折价卖与百姓,最好是按批次的付款购买,如果实在拿不出钱来,以同等价位的药材香料布匹相抵也行。
  徐知安听了之后觉的或许可行,但这里面有个难题,怕是南浦没人会冶炼煅造农具,得去外面请些老行家来。
  玲珑一举手:这事我会啊!可会了,比缝衣服还熟悉。
  徐知安就半信半疑的很。
  玲珑:……等着。
  回书房画了一套冶炼煅造流程图,连原料配比和温度都标注出来了。
  还说:“就是最简单的土炉冶炼法,没什么难的,你要是能给我弄来煤碳,我一并能把钢都给你提炼出来。”
  徐知安看着那一大张的图纸,许多东西他都看不懂,但可以看得出这副图纸笔线流畅规正的很,还标着数据……他一时有些发懵。
  玲珑取过图纸说:“这只是简单的平面绘制图,看着有些困难,这样,我再绘个立体图纸出来,就能一目了然了。”
  徐知安呆呆的点头:“……哦,好。”
  玲珑见他这样,心里发笑,又忍着没笑,装做漫不经心说道:“这次寒潮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儿,百姓的住处得上些心,木屋竹楼平时住着还好,遇着灾害天气缺处就显的很大,还是得盖正经房子住的好。阿娘那边幸亏咱们催的紧,火炕壁炉都砌好了,要不就冲前几天那模样,石屋里冻的可不能住人。我思量着,让那几个匠人去其它寨子给叔父们也砌个火炕壁炉,一则有备无患,二也是让山民看着,能学会当然好,冬天也不用受寒冻之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