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_分卷阅读_93
蒜黄和豆芽一批批出货,名声鹊起,普通农户只得望芽兴叹,但宋家是不缺的。
“今天有蒜黄炒鸡蛋!”
不知谁喊了一声,几个挖地窖汉子本还慢悠悠走着,一听这话,立刻冲进豆油坊。
谁都没想到,他们东家竟然如此大方,今天中午管饮食的妇人炒了两大锅蒜黄炒鸡蛋。如今,豆油坊、馒头坊、蚕丝被坊和临时找来挖地窖的工人们都在一处吃饭。每到中午,大家便端着自带的碗,来到馒头豆油坊的灶间排队。
宋家作坊的伙食是出了名的好,馒头豆浆粟米粥什么的就不说了,不时还有拉面、浇头汤饼、烤羊肉串、葱油饼、油条和各种炒菜。当然,好东西总是不够吃的,若来得晚,可就只剩油渣了。
挖地窖的那几个汉子来得有些晚了,他们端着碗,不停数着前面排队的人数。还有十五个……还有十四个……又走了一个……哎怎么回来了?大娘你勺子抖一抖啊抖一抖,这蒜黄炒鸡蛋怎么能给这么多?
他们乖乖排着队,眼睁睁看着那金灿灿的蒜黄炒鸡蛋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减少,他们几乎想冲上去求盛饭的大婶给留一点。地窖已经全部完工,这可是他们在宋家作坊的最后一顿,以后哪里还吃得到这价比黄金的炒菜。
还剩两勺……
一勺……
还有一点点……啊,大婶盛给前面的小娘子了。
待到第一个挖地窖的汉子排上时,蒜黄炒鸡蛋的大盆已经彻底空掉。
那壮硕的汉子简直想哭。他是邻村的,宋河成亲那日地里有事来不了,听他工友吹了几天那蒜黄炒鸡蛋,还以为今天能一举尝到。
他委屈地准备往前头走,却听大婶突然喊他:“喂,你不要啊?”
只见大婶弯下腰,从台子下面端出一个大盘子,里面盛满了金灿灿的蒜黄炒鸡蛋,香气扑鼻。
“要要!我要我要!”汉子立刻精神了,像小时候等待阿娘开饭一样,乖巧地递上自己的大碗。
*
冬至之后,天越发冷了。
除了蒜黄和豆芽出货的日子,宋菽都懒得动弹。他穿着新做的丝绸里衣,躺在屋子里当咸鱼,他空间的硬盘里有好些电视剧,这会儿随便开了集美剧,闭上眼在脑内看了起来。
屋外,七郎穿着新衣服,不停摇他的拨浪鼓,边摇边咯咯笑,还喊阿姐来听。
六娘吃完葱油饼,瞄到宋阿南刚劈柴回来,过去缠着他要学功夫。
三娘和程二娘拿出刚从县城买回来的胭脂,在试色。
宋河从豆油坊回来,扭扭胳膊,有些不习惯那新做的丝绸里衣,太滑了,还是程二娘给自己做的那件好。
五娘问宋菽拿来了几间作坊的账本,躲在屋子里打算盘,午后又去找了李账房。
村子里,大家都农闲了,因着天气太冷,本村的村民们也懒得再背馒头和豆油出去卖。虽不像宋家那么夸张,但这半年多下来,他们也跟着赚了不少。
大多人家里都砌了火墙或者火炕,就算那没有砌的,今年他们的火炉里也短不了柴禾。
周围做木柴和炭火营生的都爱往相河村来,这里的村民和气,买东西也不胡乱砍价,一次买的又多。他们虽没有那样的好运与宋菽为邻,却也因相河村的逐渐富裕,而生意好了不少。
因为天气冷,蚕丝被的生意也越发好了,价钱越喊越高,原本卖七八百文一条的子母被,如今能叫到一千五六百文,连专注卖油的许多小贩也被吸引了过来。蚕丝被坊一天到晚都围了许多人,每做好一条被子,立刻一抢而空。
等到三九的时候,宋菽给三个作坊的工人都发了炭补。
工人拿到额外的钱帛,各个喜气洋洋,可把另一些得不到做工机会的乡民们眼热惨了。
这天,宋菽裹着棉衣从屋里出来,外头滴水成冰。
宋河刚从外头回来,说:“西北面那条大河都结冰了,可厚实吶。”
“真的?”宋菽一喜,“阿兄,六娘,麻烦你们出去转一圈,就说咱家招壮劳力,一天三十文,包饭。”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41章第四十一桶金
“……你说你,媳妇儿也管不好,要不然她那时去了馒头作坊,这冬衣炭补都能拿……”孙大郎卖油回来,又被阿娘唠叨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