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 第589节

  她没法说动整个东海龙族,就只能以自己的影响力号令两江五湖的部属与众多兄弟子侄。
  而此时李轩麾下的两位神将,则是反应各异。
  天刑将军兰御闷声不吭,神色沉默的看着这片熟悉的山河,想着他昔日在塞外征伐的岁月。
  兰御对于蒙兀人固然瞧不上眼,甚至是含着蔑视。
  可李轩与敖疏影的所作所为,也让他提不起太多兴趣。
  他对大晋的一切都痛恨之极。
  如果不是自身受制于人,现在的这位主公也让人敬服,兰御绝不肯为这次晋军的北伐出力。
  他尤其佩服李轩的兵法,兰御不确定大晋能否在漠北建立稳定统治。却认为此战,蒙兀人的胜算渺茫。
  那位玄黄大帝的兵法,哪怕是在过往万年岁月中,也足以跻身前五。
  监刑神将伏友德则不似兰御那样桀骜,他回以一笑:“龙君勿需客气,陛下有过吩咐,让我等二人都听从龙君号令,全力协同龙君作战。何况你我都是天庭一员,自当同心戮力!”
  何况他眼前这位,在民间的信仰中,还是他家那位玄黄大帝的妻子——
  敖疏影微微颔首:“那就全军进发吧!”
  此时她已望见克鲁伦河的上空,盘旋着一条巨大的黑龙。
  这条黑龙隐藏于云雾之中,气息阴冷深沉。他那含着滔天杀意的黄金色龙瞳,正俯望此地。
  敖疏影不由握紧了双拳,高昂的战意在心念之内滋生。
  她知道那是自己肃清克鲁伦河的最大障碍——
  第742章 这是什么东西?
  九日之后,捷胜冈。
  捷胜冈原本无名,晋太宗北伐时经过此地,亲自取名提字。
  此处位于擒胡山的北面,有溪泉数条,甘甜清冽,可以供十余万大军饮用,由此成为历代中原王朝北伐的重要据点。
  其位置恰好处于戈壁沙漠与乌兰巴托之间,可以作为二者之间的中继。
  所以不独大晋,昔日汉唐之时攻伐大漠时,也曾数次经过此地。
  李轩就在捷胜冈的几条溪河沿线建立了几个简易土堡,作为后方粮草转运的据点。
  也就在这一天,位于捷胜冈的东面二十里,竟是万马奔腾。
  为数两万人的大晋骑军,正在往捷胜冈方向疾驰而去。在他们的前方,则隐隐有炮火轰鸣声传来。
  十余日前还是牧奴身份的早日格图正匆匆策马回奔,来到晋军阵前,寻到了这支晋军的将领,宣府总兵范广。
  “总兵大人,已经探查清楚了。那是兀良哈三卫的人马,我认得他们的图腾,黑狼含箭,只有兀良哈三卫在用。正面攻城的只有十二面千户骑。我过去的时候,他们正以骑射之法围城,射术非常精准,战马也很健壮。
  除此之外,我还在旁边的林中,发现了一支兵马隐伏。我不敢靠近,只能估算他们的人数,应该是我们的一半——”
  早日格图搞不清楚一百之后的数字,只能约莫估算兀良哈三卫的骑军数量。
  他的眼中含着些许忧意:“他们所有人都携带弓刀,穿着黑色鹿皮裘,应该是兀良哈的黑狼骑,据说都是兀良哈三卫中十里挑一的勇士。”
  早日格图正是十余日前,在二连浩特第一个对千户下手捅刀之人。
  这位昔日的牧奴原本没有名字,是事后那位汾阳郡王亲自给他取的名字,早日格图意为‘勇气’。
  可早日格图知道自己其实不像汾阳郡王以为的那么勇敢,他当日之所以敢首先站出来,首先是刻骨的仇恨驱使,其次是认为风险不大。
  即便大晋从草原退走,早日格图也可以内附。。
  他很早就听说过,早年太宗时期内附的那些蒙兀人,有很大一部分退到长城之后。
  这些汉化后的蒙兀人,日子都过得还不错,虽然也有不少人死于宣府与大同的历次战事。可至少与他们这些牧奴比起来,过得像是人样。
  可如果有可能,早日格图当然希望晋军克定蒙兀,让他们这些牧民们能够继续待在草原上。
  不到不得已,早日格图不想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还有汾阳王殿下承诺给他们的草场。
  所以早日格图自愿从军,主动做晋军的向导。
  他昔日曾经追随他的主人,那名被他捅了一刀的千户那颜穿越漠南漠北,对漠北这边的地形了如指掌。他更具备着一种藏于血脉中的力量,可以让早日格图拥有鹰一样的视力。
  可今日前方的情况,却让早日格图颇觉担忧。
  那些黑狼骑的数量超出了驰援的晋军骑军,而在早日格图的认知中。
  晋人长于步战,他们曾经以无敌的步阵横扫草原。
  可在骑军方面,晋军却不占优势,晋人都不擅骑马,无论如何都及不上草原中在马背上长大的牧民。
  如果是在马背上作战,两人晋人骑兵,都不是一个牧民的对手。
  而今日他们的敌人,还是战力不下于怯薛军的强大骑军。
  “兀良哈的黑狼骑?照你的说法,也就是两万出头,比我们人数多一点。”
  范广的目中就透着凶光:“运气不错,汾阳王殿下最担心的就是这支黑狼骑。只要除掉他们,兀良哈三卫就不足为患。”
  “可我们疾驰一日,从北清水源到此地,奔驰千余里,沿途都没有休息过。”范广的副将,含着苦笑道:“马力只怕还是不足。”
  “累归累,用来克敌足够了!估计兀良哈的那些狼崽子,也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
  宣府总兵范广的神色淡定如常:“怎么?你对此战没有信心?”
  那位副将则微微摇头:“末将只是担心,届时追亡逐北时体力不足,没法将他们全歼。”
  “那就想办法用地势弥补,我们到那边去列阵。”
  宣府总兵范广冷冷一哂,从容的用马鞭往南面方向点了点:“在这里还可稍加修整,差不多能休息半刻。”
  宣府副将当即往他说的地方看了过去,然后眉眼微扬:“总兵英明。”
  那边恰是一条溪河的河畔,地势较高的一块地带。
  难得是那溪河湍急,最深处有两人多高,整体则呈人字形。
  此战一旦他们取胜,将对方击溃,就可很轻松的将那些蒙兀骑军,堵在人字的内部。
  范广则一声冷笑,“发我将令!通告兄弟们,我们去那边布阵,所有人即刻换上战马,给左轮枪装弹!
  还有,让附近的捷胜冈甲堡,丁堡与乙堡弃城而出。让他们赶到河对面去看着,稍后不许一人一骑从对面登岸逃脱。”
  早日格图感觉不可思议,他听范广的军令,竟是有着围歼那两万余黑狼骑的打算。
  而此时两万晋军骑军,已经轰然而动。
  他们在奔行的途中,就已换了马匹。
  这次北伐的晋军,大多都是一人双马。唯独范广麾下这只用于维持沿线粮道的骑军,是一人三马。一匹战马,两匹驮马,可以让他们在粮道沿线高速机动。
  而就在他们列阵的同时,也在整理着他们的装备。
  他们更换了战马,同时将一块块明亮的胸甲穿戴在身前。然后将一颗颗定装子弹,装入到那名叫‘左轮枪’的枪械当中。
  在土木堡的时候,瓦剌大汗缴获了大量的晋人的三眼铳。
  早日格图从没见过这种枪,看起来它们与三眼铳有些相似,都有个蜂巢般的结构。可左轮枪的前面,只有一个枪管。
  除此之外,三眼铳虽然也很轻便,却无法单手握持,可这左轮枪却可以。
  也就在所有晋军骑士,都准备妥当的时候,前方已经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骑士。
  果然就如早日格图所说的,全都是身着鹿裘,弓马精良的骑士。
  最开始是一万四千骑,总共十六面插着苍鹰尾羽的千户骑,从左侧翼的密林方向出现,掀起大量烟尘,并惊起了无数的飞鸟。
  之后又有一万一千骑,十二面千户旗匆匆赶至——这应该是从土堡那边匆匆撤围赶至的。
  范广哈哈大笑,万分欣赏的拍了拍早日格图的肩膀:“好汉子!这份探看军情的能耐可真不俗,有没有兴趣到我的麾下做夜不收?我让你直接从小旗做起。”
  晋军的所谓‘夜不收’,就是哨骑探骑的意思。
  范广刚才也放出了不少人出去,可没有一人及得上早日格图这么迅速准确。
  这让他多了至少半刻时间用于应变。
  早日格图却只能强笑了笑,同时紧紧握住了他手中的缰绳。
  他心中有些发虚,此时唯一能给他信心的,就只有自己胯下的战马,还有他从小锻炼出来的骑术。
  而此时在他们的对面,朵颜三卫之主‘孛儿只斤·阿札失里’,也正在观望着晋军。
  “有意思,他们这是想要与我们正面厮杀?”
  蒙兀的兀良哈部,是元太祖的‘幼弟’孛儿只斤·铁木哥斡赤斤世传的家业。
  在他们降服大晋之后,晋太祖曾经尝试将他们拆散。
  其中的一部被迫南下,成为宁王的部属,也就是朵颜三卫。
  一部分则继续留于原地,也就是兀良哈部。
  而在太宗时期,晋太宗征服了降而复叛的兀良哈部,将之进一步拆分,成为兀良哈,木里塔,木里吉三卫。
  可蒙兀人尚贵种,此时的兀良哈三卫,又全数回到了铁木哥斡赤斤的后人——兀良哈汗,或称兀良哈台吉‘孛儿只斤·阿札失里’的手中。
  此时这位汗王的面上,既有疑惑,也有轻蔑。
  疑惑是因晋军竟然没有退往附近的土堡,依托堡垒休整作战;轻蔑的则是因他对自己手下的黑狼勇士有着十足的信心,他们正常情况下都能战胜两到三倍的大晋骑军,何况这个时候,他的黑狼勇士们已经养精蓄锐了将近一日。
  孛儿只斤·阿札失里稍作凝思,就果断下令:“不能给他们修养的时间,这次就以我的三千王帐军为中军!两翼展开,中央突破。我给所有人二百个呼吸时间休息,二百个呼吸之后就吹响战号!”
  他旁边的弟弟孛儿只斤·合撒儿却微微摇头,语含着几分嘲讽:“为了也先的王图霸业,兄长你这未免也太拼命了。难道你真想让那个绰罗斯的家伙取代我们孛儿只斤,成为草原之主?”
  阿札失里却神色淡然:“那又如何?反正这草原之主再怎么样也轮不到我们家。只需有人能击退晋军,让我兀良哈部不用再承受昔日的耻辱,那么谁当大汗都可以。
  你可知如今晋人在草原上做什么?他们攻占草原之后,没有礼待我族的贵人。而是残忍的将他们杀死,然后将他们的牛羊分给那些牧民——”
  就在这个时候,阿札失里的神色微楞,发现对面的晋军骑马,此时竟轰然而动。两万余骑军展开了三里余长的宽阔战线,主动向他们冲击过来。
  兀良哈汗孛儿只斤·阿札失里一阵发呆,然后哈哈大笑:“这群晋人,他以为我们让出了乌兰巴托,是怕了他们吗?给我吹起号角,传告所有儿郎,现在起放开缰绳,让他们控制马速,开两次弓后再全速突击!”
  随着苍凉的号角声传遍战场,所有的蒙兀骑士也是纷纷策马向前。
  他们遵循着自家汗亡的指令,一开始策马缓缓而行,沿途中张弓两次,泼洒出密集箭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