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这个姓氏很少见,莫非是他?

  杨本满脸色复杂的从四轮马车上下来,走进了楚王府别院。
  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发请柬的人没有留意,杨本满居然也收到了今天永平县主周岁宴的请柬。
  这让杨本满纠结了两三天,最终还是决定过来看看。
  “杨御史,你也来啦?”
  杨本满刚刚进入别院,就有同僚过来打招呼。
  楚王府别院今日邀请的客人,基本上是把满朝文武都给一网打尽了,碰到几个熟人,那是太正常不过了。
  “谢县丞,好久不见。”
  看到跟自己说话的是长安县县丞谢天武,杨本满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自家茶叶作坊就在长安县的境内,跟谢天武打好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这场盛宴,还真是开眼界了。听说楚王府专门去登州府运输海鲜的马车就高达一百辆,还有大量从凉州快速运输过来的牛肉。”
  谢天武一边感慨一边看着四周人来人往的情景。
  这跟多年前自己第一次来的时候,完全是两幅模样啊。
  听了谢天武的话,杨本满脸色一黑。
  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满朝上下,谁不知道前段时间弹劾楚王殿下最厉害的就是自己。
  而登州的海鲜和凉州的牛肉,是弹劾的重中之重。
  “据说专门用来制作冰块的硝石,就用了三十多辆马车专门运输,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今天宴席上大家品尝到的海鲜都是最鲜美的。”
  谢天武虽然是长安县的县丞,但是并无太多的实权,再加上天子脚下,他也不敢手脚伸的太长,所以家中谈不上多么富裕。
  虽然点都德和五合居等酒楼已经推出海鲜宴有段时间了,但是他也就去吃过几次而已。
  每次回味那盐焗登州大虾、香煎大黄花鱼,还有肉质鲜美无比的金枪鱼,他就忍不住要流口水。
  如今逮到一个自己还算是相熟的杨本满,立马滔滔不绝的谈了起来。
  “谢县丞,我们站在这里会堵住后面的人,先往里面走吧。”
  杨本满强作冷静,示意谢天武跟自己一起往里头走。
  “楚王府内的道路都很宽敞啊,不会堵住后面的人啊。”
  谢天武疑惑的看了看四周,不过看到杨本满脸上似乎有尴尬之色,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走,进去里面看看也行,难得有机会参观楚王府。”
  ……
  楚王府的客人有点多,虽然不是所有收到请柬的人都来了,但是几百桌人还是有的。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也辛亏是王玄策的能力够强,又有上官仪帮忙,才让现场呈现一片井井有条的局面。
  宴席的位置是有区分的,不是大家随意想坐哪里就哪里,这凭空给王玄策增加了不少麻烦。
  “阿翁,今天这里人很多,孙儿一向是不喜欢人多的地方,为何今天您要带我来呢?”
  在一个不好不坏的靠边位置上,一对祖孙安静的坐在那里,等待着开席。
  周围很多人各自找到了相熟的,在那里交谈着,他们两安静的坐在那里,反倒是有点格格不入。
  特别是那个小郎君,满脸的不乐意。
  在家里看书多好啊,偏偏让自己出来参加宴席。
  “怀英,你不是最爱那些算学书籍,还有那什么《逻辑论》,这些都是楚王殿下编纂的,你就不想见一见这些书的作者?”
  说话的老者显然对自家的孙儿很是了解,三言两语之下就把他搞定了。
  祖孙两就这么安静的做了小半个时辰,总算是开席了。
  李宽夫妇亲自带着小玉米出来转了一圈,说了几句客套话,下人们就开始端上了一盘盘的山珍海味。
  楚王府的美食是出了名的,今天不少人都是冲着美食而来。
  而作为主人,李宽虽然不用每座都敬酒,但是前面几排主要的客人,还是要一一寒暄一下的。
  虽然房玄龄、魏征这些当朝大佬没有过来,但是都有家中后辈作为代表。
  再加上一些长安城里的勋贵世家,这么一番寒暄,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李宽也算是多多少少喝了不少酒,不过,当他去了一趟洗手间,回来的时候却是意外的发现边上的一张桌子上,坐着一个少年郎,居然拿着一本书在那里看起了书。
  谁家的小郎君,这么好学?
  今天,也不是没有人带家中子弟来出席,但是更多的都是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家子弟介绍给一些值得认识的人认识。
  像是这样安静的坐在这里看书的,还真是少见。
  “王爷,这是尚书左丞狄孝绪。”
  王玄策看到李宽的眼神停留在一对祖孙身上,立马就附耳过去提醒了一句。
  今天的客人这么多,说实在的,大部分李宽都不认识。
  要不是有王玄策和来福在一旁提醒,指不定就闹出笑话来了。
  不过,或许是感受到了李宽注视的眼神,狄孝绪抬起了,发现李宽站在自己旁边,连忙起身见礼。
  “见过王爷,久闻县主聪明伶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狄孝绪嘴里说着客套的话,实际上刚刚小玉米也就在人群之中露面了不到一刻钟,他又哪里分得清楚她到底聪明不聪明?
  李宽听多了好听的话,倒也不以为意。
  不过,狄这个姓氏太少见了,只要提起它,自己就会想到一个名字。
  相信很多人也跟李宽一样。
  “狄左丞把户部的钱谷等事打理的井井有条,本王倒是久闻大名。今日招待不周,还请海涵,这位是……”
  尚书左丞也是一个正四品的官员,在户部里头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大体上相当于后世财政部的一个司长了,妥妥的正厅级干部。
  “这是舍孙狄仁杰,小字怀英。”
  看到李宽居然对自己的孙儿感兴趣,狄孝绪连忙拉了拉狄仁杰的手臂,把他从书海之中召唤出来。
  狄仁杰?
  李宽眼睛一亮,果然不出所料。
  狄仁杰是并州人,自己还以为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认识,没想到居然在这里意外的碰到。
  “见过楚王殿下,敢问王爷,《高级算学》一书,可是王爷亲自编纂?”
  狄仁杰收起了手中的书籍,中规中矩的见了礼,嘴里却是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个问题。
  毕竟只是一个八九岁大的孩子,城府再深,也就是那样。
  “没错,正是本王编纂的。怎么,你现在就能够看得懂了?”李宽见识过李治在算学上的天赋,对于所谓的神童,接受起来也容易多了。
  这狄仁杰小小年纪,手中就拿着《高级算学》一书,这可是妥妥的后世初二初三的数学内容,是李宽从系统奖励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整理出来的。
  这书,可是为观狮山书院算学院的学员们准备的。
  狄仁杰要是能够看懂,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呢。
  只听说过狄仁杰在历史上是个神探,没听说他还是个算学大家啊。
  “我有几个问题,一直不是很明白,以后我可以来楚王府找王爷请教吗?”
  狄仁杰脸上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狄孝绪作为尚书左丞,负责的是钱谷等事情的管理,对算学的要求比较高。
  所以,狄孝绪虽然本身的算学水平比较普通,家中却是收集了不少算学相关的书籍,哪怕是阿拉伯数字,他都学过。
  这就方便了狄仁杰。
  这个家伙,可谓是文理通吃,不仅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经典学习的非常好,算学、法学等杂学书籍,也很是精通。
  这也算是为他今后的神速破案奠定了基础。
  “当然,本王还是第二次看到有人在如此年纪的时候看得懂《高级算学》呢。这样吧,荻左丞,你要是不介意,本王就收怀英为弟子吧,让他跟着本王身边学习。”
  李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主动收徒过。
  当初那个刘元,也是借着获得明算科状元的机会,才拜入李宽门下。
  如今碰到狄仁杰这种百年难遇的大才,还不赶紧把它收下?
  “多谢王爷,怀英,还不赶紧给楚王殿下行拜师礼。”
  狄孝绪听到李宽的话之后大喜,也不顾此时是什么场合,赶紧让狄仁杰磕头拜师,把这个师徒关系给落实了。
  也不能说狄孝绪这种行为有多么谄媚,实在是李宽在长安城的名声太响亮了。
  太原荻氏,虽然已经有了祖孙几代的辉煌,但是跟真正的世家大族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
  自己孙儿要是能够拜倒楚王殿下门下,既可以圆了他探索算学的梦想,又能给狄家的崛起提供助力。
  不管是狄孝绪还是王孝绪、李孝绪,碰到这个情景,做出的选择都不会有什么差别。
  狄仁杰脑子也不笨,相反的,他还很聪明。
  见到李宽居然愿意收自己为徒,立马响当当的磕了三个头。
  大唐虽然不兴跪拜礼,但是拜师的时候,还是免不了的。
  很快的,楚王殿下在宴席中间收了一个弟子的消息就传开了。
  “刘兄,楚王殿下新收了一个弟子,你总算是有一个小师弟了。”
  刘元和李谚,一个是李宽的大弟子,一个是李淳风的儿子,观狮山书院的杰出学员,自然都参加了今天的宴席。
  “师父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主动收过弟子呢。平时也就晋王殿下和晋阳公主能够时常聆听他的教诲,没想到今日居然有此出人意料之举,我倒是对着小师弟充满了兴趣。”
  刘元能够取得明算科的状元,脑子自然也是好用的。
  这些年来,在观狮山书院里头,他也算是把李宽的各种算学书籍吃透了,时不时的还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理论出来。
  不过,时常聆听李宽的教诲,却一直是个奢望。
  “回头找个机会我们看看他,看看这个狄仁杰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地方。”
  李谚也是一脸好奇的看着狄仁杰的那个方向。
  刚刚还冷冷清清的坐在一边的祖孙两,如今已经迅速的成为了今天的焦点之一。
  不少宾客都主动的跟狄孝绪攀谈了起来,甚至还有人在打听狄仁杰的生辰八字,大有趁着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抓住狄仁杰这个佳婿的意思。
  李宽作为今天的主人,自然不可能留在那里跟狄孝绪他们说太多的话,简单的吩咐了几句,让狄仁杰明天开始搬到楚王府别院来,他就继续忙自己的去了。
  而在后院之中,程静雯也在招待一帮女眷。
  李宽收徒的消息,自然也很快就传了过来。
  “二哥真的收了一个弟子呀?九哥和我想拜二哥为师好久了,他都没有同意,怎么今天就收了一个弟子呢”
  兕子坐在程静雯旁边,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小玉米也不逗了,脸上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如今的兕子,也是个五六岁的丫头了,早熟的她,懂的东西比大家想象的要多很多。
  “兕子,你跟雉奴是王爷的弟弟妹妹,哪有当哥哥的收弟弟妹妹为弟子的呀。”
  程静雯捏了捏兕子的小脸蛋,温柔的说道。
  “哼,回头我非得让九哥考考他,看看他配不配作为二哥的弟子。”
  虽然程静雯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小丫头很显然还是不大服气。
  ……
  大明宫中,李世民的心情有点不佳。
  前段时间,高士廉把修改好的《氏族志》草稿给自己过目,发现黄门侍郎崔民干居然被定为第一等,这让李世民非常不满意。
  多番折腾之后,按着李世民的意思,高士廉等人总算是修改了一版让他满意的《氏族志》出来。
  可是,最近刚刚把《氏族志》颁行天下!
  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非议。
  在诏令中,李世民说明了自己重修《氏族志》是为了整肃人伦,维护礼仪,也指出了氏族卖婚的丑陋现象。
  不过,根据李忠的反馈,效果似乎并不嘉。
  李世民的心情还没有从这个打击之中缓过来,昨天又收到了吐蕃国侵扰松州的消息,当地损失惨重。
  这让他大发雷霆,史无前例的立马下旨,以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以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以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大军五万攻打入侵的土藩大军。
  房玄龄等人要知道李世民最近心情不佳,倒也没有触霉头的反对。
  实在也是吐蕃国的行径太让人恶心了。
  不教训一下,还真以为大唐是好欺负的。
  李忠自然也是知道李世民心情不好的,不过,刚刚收到的这个消息,他觉得李世民可能会感兴趣,便心中一横,进入御书房给李世民汇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