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招娣的重生 第48节

  宋诗远抢过小妹的笔记本,借着路灯微弱的灯光仔细看首付和贷款的数字,心里百般滋味,那就是说,其实出门打了几年工的人都能买得起城里的房子!可谁也没想过要跟银行贷款!更没有谁成功过!
  宋秋凤也想起了自己打工几年寄回家的几万块,又气又心疼,还想打自己几拳,蠢死!辛辛苦苦赚的钱用来买房多好!
  徐山平怯怯地说,“可是……得背二三十年的债啊!这……万一有个什么事,还不上银行的钱怎么办?谁能保证自己没个病没个灾呢?”
  余自新反问他,“你不买房,就能保证自己将来二三十年里没病没灾?”
  徐山平语塞。
  余自新又问,“老家每年都有人起新房子,钱不凑手就问亲戚借,是不是一样得每年还钱?”
  徐山平点点头,不仅如此,逢年过节要加倍送礼还人情,以后人家问你借,你也不能不出。跟银行借钱可不用这样。
  余自新渐渐怒气上涌,继续问徐山平,“还有,你和我大姐过两年结婚了,你想过孩子要怎么养么?孩子没有户口怎么上学?借读?以后中考高考怎么办?课本都不一样,怎么回老家考?还是,孩子一生下来就送到老家,你一年就春节那几天回去看看?”
  想到这儿她就火大。他每年春节在家两周就滚蛋了,爹妈、孩子、一家的事全丢给大姐,还有他那个糟心的妈——就这还一副自己是家里顶梁柱的样子!
  靠,拳头又硬了。
  现在还没留守儿童这个词,可村里出门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少孩子是被老人带大的,一年只能见爸妈几天,爷爷奶奶溺爱,父母未能尽到责任感到愧疚,往往对他们千依百顺;老人本身受教育水平低见识也少,更不懂怎么辅导,孩子的学业全凭自觉,成绩能好到哪儿去?
  于是他们长大后又重复父母的轨迹,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可这时世界已经变样了,当年父母进城时的低端产业逐渐转移到更落后的国家,工作更难找,又没有技能,从小在溺爱中长大,不通人情世故,受不了流水线的枯燥和高强度劳动,有人被拉长骂了会跳起来跟拉长对骂……
  城市很大,却不是他们的。
  那么,回乡下务农?很多人从来没干过农活。
  怎么办?于是有人靠在网吧中玩游戏暂时麻痹迷茫和失望,一不小心又陷入更深的困境。最后做着每日结薪的工作,干一天,在网吧玩三天。还有人急着用钱,卖掉自己的身份证、微信号……
  宋秋凤默默在心里发誓:我一定不让我的孩子只念完初中就去打工。只要她能念,我就一直供她,就像二姑和姑丈供雯雯那样,刘阿姨和林伯的女儿在国外的大学念完了博士!如果我的女儿也有这个本事,我一定也让她念!
  徐山平看看秋凤,再看看两个妹妹,她们都沉着脸在思考,小妹还在笔记本上写字。
  唉,看来,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得制定五年计划。他也逃不掉!
  果然,小妹发话了,“这几天不能营业,刚好可以想想自己的五年计划!明天晚上咱们再讨论!”
  啧,这比上学时还严呢!
  第54章 促销预热  优惠券复印的也可以用!……
  天公作美, 连着几天都是晴天,房子粉刷的气味散得差不多了,四个人在院子里搭蚊帐露宿也没挨淋。
  宋秋凤和徐山平跟着城哥办好了各项手续, 就连余自新和宋诗远也去防疫站打了甲肝乙肝疫苗, 办了健康证。免得被谁挑刺。
  证件办齐全了, 软装修也搞的七七八八了。
  余自新跟峰哥要了几个水磨石的洗碗池, 这种水槽笨重得很, 还很深,不管是洗碗还是放在厕所都不好用,老房子拆迁之后扔在工地好多, 用来种花正好。
  家属院里喜欢种菜种花的人不少,后面的几栋楼门前都开辟的菜地花池, 看院门的王老太太帮三姐妹跟邻居们要了几棵香蕉树,龟背竹,还有些杂七杂八容易活的花草,宋秋凤趁机给人送些她做的试验品丸子,小妹说了,这叫睦邻友好。
  她虚心请教邻居们, 口感怎么样?咸淡如何?
  还真有人给她出主意呢!g市拜神的人多, 吃素的人也多,你这几种素丸子做的不错,要是高汤也做一个素的,邻里们也有人买。
  这主意正中秋凤下怀。她就发愁寒暑假这几个月没生意呢,要是能把素丸子做出名堂,那以后就多一份收入来源。
  隔天她拉着徐山平去书店看书,两人花了一上午时间抄了好多素食菜谱,回来连做了几天素菜, 反复调配,用胡萝卜、香菇、黄花菜、玉米和洋葱做出来素高汤了,加上香茅和姜调味,浓香扑鼻,味道居然不比用猪骨鸡架子炖的高汤差,汤汁还更清亮。
  周一晚上7点,宋诗远和余自新去美术学院上第一节 素描课。
  老师讲明暗关系的时候,余自新醍醐灌顶——这不就是高光、修容的原理嘛!还有怎么涂眼影才能把眼睛画得更大更有神,怎么让五官扬长避短,把注意力吸引到面部最美最有特点的地方……哎呀,这课程报的太对了!
  她兴奋了一节课,回家路上跟二姐不停地说,回到家又抓住两个姐姐当试验品给她们画妆,检验理论。
  宋诗远要到周四上水彩课时才有类似的感想。
  老师讲了色彩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回家后自己用水彩做一套色卡,她做完后,把最近买的杂志重新翻出来,剪下一些模特的服装图片,先按照色系分类,再按照冷暖重新分类,又给不同颜色的衣服搭配,尝试撞色,再做同色系的搭配。哎唷,这可是门大学问。
  周五这天中午,四个人提着两个保温箱的丸子串串去中大。
  大家兵分两路,徐山平和宋秋凤去了离一号教学楼最近的食堂,宋诗远和余自新去另一个大食堂门口。
  11点半开始,陆陆续续有学生下课了,宋秋凤打开扩音喇叭,“串串香,串串香,鱼丸肉丸香菇丸,吃完一串你还想!物美价廉!欢迎试吃!”
  有人认出她,“阿姐,你们要正式开店了?”
  宋秋凤递过去一串丸子,“对!周六开业,今天免费试吃!来一串试试!”
  免费啊?
  那谁不要!
  “阿姐给我也来一串!”
  “别急别急!”宋秋凤掏出一叠传单,“开业优惠券!明天拿着优惠券来能享受优惠,买五串还送一串!复印有效!”
  只一会儿工夫他们俩就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学生围住了,徐山平刚开始还胆怯,忙起来也忘了,提前练过的几句广东话现在有八分熟了,“一串三个不同口味,这是你的优惠券!”
  优惠券是宋诗远和余自新商量着画的,一张是四分之一的a4纸大小,上半截画着“姐妹串串香”和店地址的示意图,下半截画了五个小长方框,每个都是一张优惠券,已经剪开了,撕下来就能用。
  也就十几分钟,他们带来的一百串丸子全送完了,有人没领到试吃的丸子,“优惠券还有么?”
  “有!复印的也有效!”
  “开业当天还有更多口味!”
  “芋圆串串也有么?”
  “当然有!”
  两百张传单一眨眼的工夫也发完了,徐山平擦擦汗,“妈呀,这比拧一个小时螺丝还费劲呢!”他现在心还砰砰乱跳。
  两个人背着空箱子顺着食堂和教学楼之间的路走,扩音喇叭还开着,不少学生问,“还有优惠券么?”
  “没啦!不过可以问有优惠券的同学复印!”“复印的也有效!”
  宋诗远和余自新也是同样套路,她们俩站在另一个大食堂门口,优惠券刚发了几分钟,食堂管理的人出来赶人,“不可以在这里卖外面的吃的!再不走就没收!”
  姐俩也不争辩,赶快走了。
  周围的学生们愤愤不平,“食堂东西又贵又难吃,还不给人进来卖!想吃点好的要跑到校园外面去!”
  “也不知道食堂摊位都是谁家亲戚承包的!”
  食堂管理员大言不惭,“这是为你们健康负责!谁知道外面来的小贩做的东西脏不脏,你们吃坏肚子怎么办?”
  东边不亮西边亮,中大的大食堂有八个呢,再去别的呗!
  两人也一边走一边播放喇叭的录音,效果还更好了,不断有路过的学生向她们索要丸子和优惠券,还有人从反方向追来的,说是尝了别人拿的丸子就来讨优惠券了。
  “明天开业,大家一定来哦!”
  “靓女,你们不卖衣服了呀?”有人认出她们了。
  宋诗远微笑,“卖!从下周起,每周四营业。”
  “每周四?就卖一天?”
  “是啊,我们的衣服都是外贸货,本来货源就不多,不过选出来的都是精品。”宋诗远已经和金姐签了合同,下周二正式上班,一周休两天,周末这几天是必须要去金姐那的,周一她想和大姐他们一起休息一天,那就只能是周四开自己的小店了。
  卖了两□□服,她对大学生们的消费规律有了大概的了解,主要客户群还是女生,尤其是大一到大三的女生,大四女生要工作了,不可能穿着牛仔短裤和t恤去上班,如果是更正式的衣服,她们宁愿花多点钱去商场而不是街边小店买。
  而大一到大三的女生在买衣服上的预算天花板不是很高,夏季的衣服单价最好不超过五十,如果是连衣裙可能更高一点,夏季可能还买的频繁些,因为要天天换,秋冬衣服单品预算高一些,但是一季可能只买一次。最多两次。
  这样一算,还真应该搞小妹说的“饥饿营销”。
  虽然营业一周只有一天,但“营销”可以不止一天啊!
  时不时搞点促销噱头,送小礼品,做宣传,现在有了单独的隔间,当初她和小妹商量的“一次性消费满100送一次化妆体验”也可以搞起来了,还可以像贝斯塔曼书友会那样搞会员制,会员有积分,享受优惠,还可以专门定制搭配……
  嗯,先帮大姐把店开起来,再和小妹慢慢商量这些。
  发完传单回到家,四个人又各自忙碌起来。
  宋诗远和余自新把店面最后清扫一遍,桌椅全擦得光可鉴人,门前几个种上花花草草的水磨石水池再调整下位置,让芭蕉叶子对着街道,营业证、健康证昨天就放在相框里挂在店堂墙上了,再调整一下角度,务必要整齐好看!
  宋秋凤和徐山平又去了趟菜市场购买原料。
  两人骑着电动三轮,这心也跟三轮似的蹦蹦蹦个不停,徐山平隔一会儿就问,“明天会不会没人来啊?”然后自问自答,“肯定不会!今天试吃的学生都说好吃!咱们用心做的吃食,不怕卖不出去!”
  一会儿他又问,“要是卖不完可怎么办?”宋秋凤答:“没事,咱有冰柜呢!”
  高汤够不够用?碗筷呢?要是提前卖完了可怎么办?去圣诞市场摆摊的时候不就闹过这一出?
  两人算是把能想到的问题都问了一遍,齐齐舒了口气,徐山平回过头,和秋凤一起笑了。
  买完菜,经过一家卖糕饼点心的店时,宋秋凤突然停住,拉拉徐山平,“你看!”
  “谁要过生日了?诗远么?”
  “唉,我让你看那个——”宋秋凤悄悄指店里做蛋糕的师傅,这家店卖的酥皮鸡蛋糕,现做现卖,玻璃橱窗后面,师傅正往一个大锅里打鸡蛋,一边打蛋一边搅拌一点不耽误,因为人家用来搅拌面粉的是机器!
  一个吊扇去掉风叶,换上一个两根铁丝捆的罩子,就像个特大号打蛋器!
  徐山平会意。
  他们搅拌食材也很用得上这东西!
  “你不是怕做的慢么?咱也搞这么个帮手!”宋秋凤把手里的肉菜塞给徐山平,走到橱窗前跟蛋糕师傅搭话。
  她打听出来了,这个搅拌机是人家自己改制的,倒是不难改,吊扇和钢丝在旧货市场都能买到。
  两人匆匆跑回家,又急冲冲去了旧货市场。本想着就买两个旧吊扇呢,结果还买了两个台扇,一台只剩下内筒的单缸洗衣机。台扇正好给宋诗远的小隔间还有徐山平的厨房改造卧室用,单缸洗衣机再配个大塑料桶,又能洗衣服,又能洗菜!
  余自新感叹,“哇,这下产能翻倍了!”
  第55章 开业大吉  充完电,人更精神了,做什么……
  周五这天四个人起了个大早, 再把各项准备检查一遍。
  正忙着呢,花店的人来了,林通求真买了两个花篮送来, 这边花篮刚摆好, 又有人送花篮来, 黄阿姨、刘阿姨一人送了一个。
  花篮摆在店门外, 一看就气派热闹了许多。
  入乡随俗, 他们开店也请了吉时,十点一刻。优惠券上写的开业时间是十点,这时已经来了不少学生, 人气也有了,到了吉时鞭炮一放, 余自新和宋诗远在人群里率先鼓掌,宋秋凤和徐山平挑起蒙在招牌上的红布,众人欢呼着进店点菜。
  林通求来的正巧,揭幕时他走到店面前面,看见大大的“姐妹”两个字,下面是“串串香”, 还有几个串串型的霓虹灯, 想必晚上亮起来十分惹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