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城头激战

  看着一片狼藉的炮队阵地,林成庭满脸铁青,一旁的太平军将领们看着林成庭这副模样,一个个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做声。
  不由得他们不害怕,以往的时候林成庭如果生气了,一般都会直接破口大骂,换成以往的时候估计这个林成庭都要直接对着手下们大骂特骂了。
  但是现在林成庭却是一直黑着脸,迟迟没有骂出声,这让人们更感到了一种暴风雨前的平行感,这种平静能让人窒息。
  只是现在的林成庭却是并没有和他的属下们想的那样,酝酿着什么暴风雨,现在的他还在回忆刚才的那副场景。
  自己部署在炮队后面留守的六百多人在余胜军的第二股骑兵冲击下,如同深秋枯叶一样被秋风一扫而落,而自己的大队主力又迟迟无法回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余胜军的那两百多骑兵冲进军阵后方的炮兵阵地中肆虐。
  尽管救援的大队步兵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跑过去增援,但是几分钟的时间已经足以让余胜军的骑兵把整个炮兵阵地破坏的一片狼藉了。
  无数的炮兵被敌骑砍杀,更有多堆火药桶被故意点燃,进行形成了大规模的爆炸,剧烈的爆炸摧毁了附近的几门火炮。
  所幸的是,除了靠近火药堆的几门火炮被炸毁外,绝大部分的火炮还完好无损,毕竟余胜军的骑兵冲进来砍杀也不过两三分钟时间而已,而且这些骑兵们其实一直都处于高速运动中,使用的又只是马刀,根本无法破坏这些钢铁铸就的火炮,能够点燃部分火药桶就是相当不容易了。
  然而火炮虽然没有损伤,但是炮兵却是死伤惨重!
  没有炮兵的火炮和废铜烂铁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如今死伤了这么多炮兵,你让林成庭到那里找那么多合格的炮兵去?
  要知道这年头的炮兵可不好训练,就算使用速成方式训练普通炮手,也至少需要一两个月,至于炮长,那更是需要时间以及大量的实弹射击来积累的,这年头的炮长都是依靠经验和直觉来瞄准开炮的,除了用大量的实弹射击外,根本就没有办法取巧速成。
  现在炮兵们,包括炮长以及众多的炮兵军官大量死伤,让林成庭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诸多合格的炮兵来替补。
  接下来,这炮队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就会迅速下降,这对于太平军的攻城来说是有着致命威胁的。
  没有大量的火炮压制,那么城头上的余胜军就能够肆无忌惮的躲在城头上猎杀自己的士兵,没有火炮把城墙轰塌,太平军要攻城就只能用传统的方式爬上城墙,而不可能直接从砸开的缺口冲进去。
  林成庭依旧没有开口喝骂什么,而是回头看了眼湖州城,深深的叹了口气。
  这湖州城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难啃,自己率军一万三千余,如果加上那些南下途中抓来的壮丁民夫,前后总人数超过一万七千人。
  而城内的余胜军才多少人?
  满打满算也就一千八百人而已,至于那些绿营和民壮则是被林成庭直接忽略了。
  自己率军以十倍兵力攻一个普通城池,竟然耗费四五天功夫还没有拿下来,拿不下来也就算了,偏偏还在城下损兵则将。
  那些民夫壮丁不说,死了多少没人在乎,但是他从皖南带来的一万三千多人里头,前后已经死伤千余,光光是骑兵就折损了两百余。
  昨日填护城河和今日的攻城中,就已经至少损失了上千士卒。
  再加上被敌军偷袭炮队,敌骑的两次冲击至少杀伤了三百多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炮兵。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他带来的一万三千人马就已经死伤超过一千五百人了,这个伤亡数字对于他的这一军来说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大的损伤了。
  也好在这些伤亡是多次累计的伤亡,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们都没有太多的直观他们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死伤超过百分之十了。
  见林成庭把目光从炮队阵地上收回来,一旁的几个人小心翼翼的对视一眼,其中一人硬着头皮道:“如今炮队一时半会怕是很难恢复炮击,军帅您看我们是不是……”
  话还没有说完,就是被林成庭挥手打断:“难道没有火炮我们就不打仗,想当年我们不仅仅没有火炮,甚至连刀枪都没有,但是只用着锄头和镰刀照样把这些清妖打的丢盔弃甲。现在不过是火炮一时不能用而已,我们还有攻城车,还有四千火枪兵,还有一万多将士,难道还拿不下这区区一个湖州城?”
  林成庭说话的时候露出了以往的狂傲自信:“传令下来,继续攻城,最先登上城头的百名将士一律赏银百两。率军主将官升一级,赏银千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林成庭就不信了,他许下厚重的赏赐,这些士兵们还不用心用命。
  可,他待在后方中军,根本就无法理解前头那些正冒着子弹往前冲锋的太平军士兵是什么心情。
  脚下踏着前两天填护城河而倒下的那些太平军士兵、民夫们的尸体,他们脚步踉跄的向前持续跑动,然而跑着跑着身边的战友就会突然栽倒在地,随即成为湖州城下的一具新的尸体。
  余胜军的火力打击总是对准冲在最前面的太平军士兵,而当最前排的几百名太平军士兵遭到余胜军密集火力的射击后,几乎是一片一片的倒下。
  如果你只是看到一个友军被击中倒下,那么没有什么,你还会鼓起勇气继续向前冲,但是当你看到你前面几排的友军齐刷刷的被击中倒下的时候,并且让你成为了最前面一排的士兵时,那么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他们冲进到百米左右距离,跨过用沙石和尸体填平的护城河时,他们遭到的余胜军火力也是越来越密集。
  三四百米外也许米尼步枪还需要靠排枪来补充精度的不足,但是在百米以内的时候,训练有素的士兵已经完全可以瞄准并击中敌人。
  虽然射速依旧保持在只有每分钟三发左右,但是精确的大幅度也就代表着余胜军的命中率大大增加。
  单位时间内发射出来的子弹命中率极大提高,同样也就代表着城下的太平军伤亡率大大增加。
  冒着死伤冲到城墙下,最先和余胜军发生接触的并不是那些手持冷兵器,扛着云梯,还在继续前进的士兵们,而是那些火枪兵。
  只见他们一个个在太平军军官们的带领下在城下列队,然后开始装填,试图用他们的火枪火力来压制城头的余胜军火力。
  城头上的石琅翼看见这个情况下,当即道:“传令,优先打击敌军火枪兵!”
  城外的太平军火枪兵们都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列队,硬扛着敌人的子弹,然后再装填、开枪的作战方式,诸多人已经是手脚颤抖,不少人看着脚下的诸多尸体开始干呕,这磨磨蹭蹭半天还是没完成第一轮装填。
  而此时,城头上的余胜军已经把枪口齐齐对准了他们,随着各级军官的命令,啪啪声响的清脆而密集,随着枪声过后,城下的那些太平军火枪就是齐刷刷的倒下一大片。
  看着战友成片成片的倒下,这些太平军士兵就更加慌张了,有些先完成装填的忍耐不住,先行开枪。
  两千火枪兵,能够完成装填并射击的不过只有一千人左右而已,只是这些人发射的子弹也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
  这和他们的训练时间短,素质差有关的同时,也得怪他们手中的枪支,太平军中装备的绝大部分都是缴获、自造的火绳枪,仅有少量几百支是购自洋人的击发滑膛枪。那几百支外购
  的洋枪还是集中装备了一个旅,平日这个旅作为林成庭的亲军。
  今日大战里,那个旅还待在中军呢,这来到城墙下作战的四个旅,用的自然还是那些老旧的鸟枪。
  不仅仅一分钟只能打一发,最关键的是射程和精度实在太差,一千多人对着一百多米外的城头开枪,取得的战果寥寥无几,这精度本来就够差的了,加上人家余胜军又都是躲在城墙后作战,只在缺口露出一个脑袋和枪口,除非直接头部,不然的话很难杀伤余胜军的士兵。
  一轮反击并没有杀伤几个余胜军士兵,然而就当着太平军的军官们高喝让火枪兵们进行装填,准备开第二枪的时候,余胜军的第二轮齐射已经到了。
  一轮齐射,就是带走太平军火枪兵至少两百人的生命。
  还没等太平军装填好第二枪呢,余胜军的第三轮齐射又来了,这一次的命中率也不差,至少杀伤了两百名太平军的火枪兵。
  短短一分钟不到的三轮齐射后,整个太平军的火枪方阵已经是千疮百孔,至少死伤了五六百人以上,伤亡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这种伤亡率下,别说这些普通封建军队了,就算是以英国陆军为模板训练的余胜军都得崩溃。
  伤亡率高也就算了,偏偏还己方光挨打,却是拿敌人没有半点办法,这种情况下,太平军火枪队的崩溃也就不用意外了。
  能够撑住余胜军的三轮齐射后才崩溃,都算是他们训练有素了,当然也不能排除他们被彻底打愣了,大脑一片空白才没有立即逃跑的缘故。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野战中,石琅翼就会高挥着自己的指挥刀,命令部队发起刺刀冲锋,不说全歼敌军,但是击溃敌人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现在嘛,看着那些太平军的火枪兵勉强撑了三轮齐射后,一个个转身就跑,他也没有功夫去搭理这些转身逃走的火枪兵了,而是转而命令士兵们把火力瞄准那些已经跑到城脚下的士兵,此时这些太平军登城肉搏士兵已经是一个个搭起云梯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的攻城器械的。
  然而城下这些没有任何遮拦的太平军士兵暴露在余胜军的数十米射程内,又没有远程火炮、火枪火力的支援,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
  尽管他们很顽强,比如说有的太平军悍将不顾战友的身死,口中含刀,双手双脚并用攀爬,试图爬上云梯登上城墙,但是往往还没登到一般高呢,不是被余胜军士兵发射的子弹击中,就是被城头上曲胜潮率领的民壮们推下的石头、火油、巨木等击中。
  也有人站在高达的攻城车上,试图用火枪、弓箭猎杀城头上的守军,但是依旧很快一个个倒下余胜军的枪口下。
  数分钟后,一个军官打扮的太平军悍将满脸是血,大声的叫嚷着什么,可是他身前身后已经没有听他命令往前冲的士兵了。
  此时他回头看看,只见大批已经丢弃了刀剑盔甲的太平军士兵正在狼狈而逃,低头看,是铺满了整个地面的尸体,地面上的这些尸体层叠交错,竟是让人找不到可以下脚的空袭。
  再抬头,城头上是因为火枪持续发射而弥漫的阵阵白雾,加上不时闪现的火光,彷佛人间仙境一般。
  他挥着手中的刀,大声的叫着‘杀清妖啊’继续脚步踉跄的向前跑动着,兴许是被尸体绊倒了,有兴许是因为泥土浸满了鲜血而滑腻无比,又或是他被余胜军的子弹击中了。
  下一瞬间,他就是摔倒在地,躺在了无数尸体上面,他的刀也是随之插在了其中一具尸体上,刀柄上红中露白的刀穗迎风飘荡。
  ps:被挤下分类推荐榜了,求推荐票啊!特地3.8k大章节送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