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一人才

  肉该怎么分呢,按李孟羲所想,应该按劳分配,可以分给战兵,看守辎重的乡勇也可以分,木匠营和民夫们大可不用分了,因为木匠们本就有一套功赏机制,而关羽部的战兵们,日日操练辛苦,还没办法挣得什么功勋,把肉食分给战兵们,正好作为犒赏。
  李孟羲是这么想的。
  刚吃完饭,李孟羲带着弟弟要去军医那里弄点水洗洗完,见传令骑兵跑来传令。
  “将军有令,暂止行军一日!”
  暂止行军,也就是说,就地休整一日。
  应该是刘备和关羽两人商量好了,决定停下来休整一下。
  大军给军中造成了诸多不便,坏掉的帐篷得补,士兵和民夫们淋湿的被褥衣服得烤干,别的不提,死掉的牲口要不宰好再走,就没法带了。
  两个大型牲口的尸体死沉,人背背不动,车拉没有车,并不好办。
  而且,宰大型牲口需用的时间不断,早饭本来就比平日晚了,再为了宰牲口而等上半天,又耽误许久,纵然今日就拔营,今天也走不多远。
  而且,等上一天,等到明日,路还干了一点,如此,明日再行军,路岂便利。
  李孟羲还没见过杀牛呢,他感到好奇,带弟弟去看。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太多富裕的粮食喂牲口,再加上牲口一般都是用来耕做的,不会经常杀着吃,宰杀牲口的数量少,因此,屠夫的数量也少。
  宰杀牲口需要技术,需要手艺高超的屠宰匠。
  军中现在万余人,屠宰匠还真好找。
  义军有过好多次挑选各类人才而情况,民夫们都适应了,都知道挑人是干嘛的了。
  挑人有活干,有活干就是好事。
  民夫营中的屠宰匠踊跃而出。
  挑的是屠夫,被挑中的屠夫们就猜是要干嘛,应该是要宰牲口的,不出屠夫们所料,就是宰牲口的。
  ——
  屠夫们在地上搭了两个三角架子,
  两头死掉的牲口,一头牛一头骡子,被屠夫们栓住四蹄,吊在上上,然后木杠两头都有四五个人抬着杠子,费力的把死牛抬着走。
  李孟羲就带着弟弟在一边看,死牛从眼前抬过的时候,李孟羲看到死牛的牛眼翻白瞪大老大,牛死好像都是瞪着眼的。
  木架子是屠宰架,用于悬置和固定牛尸的,屠夫们把吊着死牛的木杠放在架子上,放好之后,木屠宰匠们磨刀霍霍,开始宰牛。
  屠夫们拿的都是环首短刀,而不是尖头的宰牛刀,可想而知,肯定是因为急切间找不到足够的外牛刀,才被迫用环首刀的。
  刀不好用,可以想象,牛皮肯定会有损伤,得不到完整的牛皮,牛皮不完整,日后有了合适的条件硝制后的牛皮再做皮甲,就得把破损的地方丢掉,会浪费部分材料。
  开始宰牛了,一名壮实的赤膊屠夫抓住牛耳,环首刀一刀朝牛脖子捅去,正如李孟羲之前对环首刀的评价,环首刀刀尖强度足够,但刃角不够尖锐,穿刺能力不足。
  屠夫拿环首刀往牛脖子一捅,一下没怎么捅进去,同样的地方又用力捅了一次,刀才进去。
  捅牛脖子就不好捅,战场上,环首刀刀尖穿刺能力不够,捅敌人的铠甲,就更难捅穿了。
  刀刺进牛脖子里,有暗紫色的鲜血从刀口缓缓流了出来。
  不是活牛,一晚上的时间,牛通体的血液都快干了,要是活的牛,一刀刺进牛脖子,炽热的牛血会像裂开的水龙头一样,哗啦啦的往外流。
  宰牛之前,李孟羲还疑惑,疑惑屠夫们为啥只拿了大筐子来,不拿接牛血的盆呢,现在明白了,死牛放的时间长了,放不出多少血了。
  果然,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
  杀牛有些残忍,不适合小孩子看,李孟羲用手害住弟弟的眼睛。
  “哥哥你都挡住了,俺都看不见了!”弟弟推开李孟羲的手掌,就是要看杀牛。
  “那你做噩梦了我可不管。”李孟羲笑着摸了摸弟弟的头。
  看看也无妨,没啥大不了的。
  宰牛很有看头,最有看头的是剥牛皮,屠夫们按着刀一点一点的把牛皮和脂肪层切离开,因为人多,一堆屠夫,反而误事了。
  要是一个屠夫剥牛皮,还能把牛皮剥的相对完整。
  可是人多,都想凑着干活,一个没配合好,就有一个屠夫可能经验不足,把牛皮革破了。
  当时李孟羲就看到,一名正操刀的八字的精瘦老人,当场就对年轻屠夫破口大骂。
  年轻屠夫脸色讪讪,可能是被当那么多人面骂了,年轻屠夫觉得丢了面子,强硬了一下,“刀不好使,怎么怨俺?”
  八字胡精瘦老人脾气可能有点暴躁,年轻人敢顶嘴,老人指着就骂,“刀不好使,就剥不好皮?老汉宰牛的时候,你娃娃还没生下来呢。刀咋了?老汉我用个镰刀剥皮,也剥的囫囵。你娃这手艺,还当屠户,饿不死你娃!”
  年轻人被训斥脸涨的通红。
  老人言辞有点刻薄了。
  以李孟羲的观察,这发生口角的一老一少两个屠宰匠,应该之前都不认识。
  因为按李孟羲如今对汉末风气的理解,若是一家人,晚辈是不敢也不能跟长辈顶嘴的。
  这就有意思了,并不认识,别人割坏了牛皮,老屠户看不过,对人破口大骂。
  按说,对吧,这牛又不是你的,各坏管你毛事,要你多嘴。
  李孟羲目睹了口角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他觉得有点意思。
  有点口角,有点冲突,也总比麻木不仁的好。
  要是屠夫们来宰牛,应付事一样,牛皮管他烂不烂的就往下剥,赶紧把牛宰完想完事,这才是麻烦呢。
  一般呢,部分有本事的人脾气大,李孟羲认为,脾气暴躁的那个八字胡精瘦老人,就是今日这二三十个屠宰匠中,技艺最精湛的人。
  而在接下来的后续观察中,验证了李孟羲的想法。
  但见老屠户下刀利索,干到兴起,还挥手赶人,让碍事的人一边去,别挡路。
  因为他年纪大,别人只能忍让。
  又一个人才,被发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