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试探
东欧人生性彪悍,常年处于混战状态,这是灿少爷在书信中再三叮嘱的,嘱张水子不可轻敌。张水子打老了仗自不会轻敌,便觉得东欧人这个彪悍的民风不好,倘若此战是大明胜了,这个风气便要改一改,在张水子忠直的观念里,他觉得倭国的风气就很好。
数月前张水子偷偷回了一趟倭国,便被倭国的景象吓了一跳。
倭国除了街道狭窄,建筑低矮,书院林立的景象,几与十年前的大明城市一般无二。张水子行走在倭国的街道上,听着那书院中朗朗读书声,便觉得倭国如今的景象是极好的,读圣贤书嘛可以明是非,道德文章好呀,呱呱叫。他便觉得这一路打到了俄国,也应该让俄国人学道德文章。
脑中想象着金发碧眼,人高马大的俄国人捧着四书五经,那一副可笑的模样,便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张水子没心没肺,前线明军的心却提了起来,瞧着冲锋中的己方铁骑在敌前展开,与蜂拥而至的哥萨克人接战,骑兵对撞时骤然爆出一片硝烟。
明军轻骑装备精良,从武器到战马完胜哥萨克人。
远远瞧过去听不见声响,便只能瞧见大片硝烟升腾,同样排成横队的哥萨克人瞬间人仰马翻栽倒一片,明军冲锋队列中只有少量骑兵,倒在哥萨克人的箭矢还击下,一轮对射后马刀成片的亮了起来,两支骑兵瞬间变搅在一处,在亮出马刀后明骑伤亡陡然增加。
明军阵地上,观察哨。
数十万大军排开阵势,不免要互相试探一番,这骑兵前哨战便是一次试探,李争鸣和麾下参谋官们全程在千里镜中观战,心中便有了成算,他麾下轻骑新装备的马铳效果极佳,射程,威力都大幅度增加了,对哥萨克轻骑克制的也更厉害了。
在远程火力上明骑是完胜,哥萨克人的马上远战武器无非是弓弩,十分孱弱。然而当两支骑兵亮出马刀对冲时,他麾下轻骑便占不到多少便宜,明军铁骑个个都是玩马刀的好手,然而哥萨克人却是抱着马刀长大的,所谓征战,无非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于是一条严苛的军令便诞生了,并且被明军轻骑严格的执行了,这条军令规定非到万不得已,明军轻骑严禁与哥萨克人用马刀对冲,远远的发铳击之便可,这条审时度势的军令执行的很严格。浪战导致伤亡过重的,打赢了也得重罚,轻则革除军职,重则人头落地,明军各部无不遵从。
马城便对这条军令十分赞赏,认为是极契合实战的。
战马,军械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能远远的发铳击之,为什么还要傻乎乎的挥着刀冲上去。正是这条严苛的军规有效避免了明军的伤亡,也改良了明军的野战战法,让火铳骑兵的游斗战法,在明军中大行其道,笨重的西方重骑兵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轻骑混战中,李争鸣瞧着麾下轻骑无法击溃哥萨克人,便下令收兵。
山峰上军旗翻卷,明军轻骑开始救助落马的同袍,脱离战场,青翠的大片草场被马蹄践踏,训练有素的明骑且战且退,将一个落马的同袍拽上马背,互相掩护着交替撤退,很快撤进大炮的射程内,山峰上的明军大炮开始了掩护性的射击,将不依不饶的哥萨克人击退。
短暂的半个时辰交锋,狼藉的战场上伏尸处处。
明军参谋官们大约估算了伤亡,明军战死约三四百骑,哥萨克人倒毙的近千骑,多数是被明军装备的新式马铳击毙,伤亡比例大约是一比二,明军占优,双方都接受不了这个伤亡比例。自视甚高的明军接受不了,凶悍的哥萨克人也接受不了,竟不依不饶追杀撤退的明骑,却遭遇了明军的炮火掩护,付出了一些伤亡,又迎头挨了明骑一棍。撤退中的明骑在重炮掩护下组织了起来,勒住战马排成紧密的横队,等哥萨克人冲近了便赏了一轮排铳。
一边灌酒一边嚎叫的哥萨克轻骑,连人带马成片栽倒。
在明军骑炮协同作战打击下,凶悍如哥萨克人也只能败退,喧嚣的战场渐渐安静了下来。
战场中心,却仍有二三十个落马的明军,不及撤退,混战中这是无法避免的,
那一小股明军在重重包围下,组成一个小小的空心方阵,竟背靠背的打起排铳。那一团团硝烟升腾,虽深陷绝境却战意高昂,让成群结队冲杀过去的哥萨克人付出了十余条性命,最后一个明军才倒在马刀劈砍下。
激战过后,明军阵地上死一般寂静。
张水子这般百战老卒只是看着同袍倒下处,眼神一黯,便若无其事的闭目养神。前线一些新兵却羞愤,恼怒中腾的站起来,面色涨红嚷嚷着要报仇,要血债血偿,群情激愤。张水子身侧不远便有这样几个新兵,年轻的脸涨的通红,一面愤然之色。
“杀出去!”
“血债血偿!”
张水子闭目养神心中竟不觉烦躁,也未曾嘲笑这些新兵,鹌鹑,如今这大明军中遍地都是这样头脑发热的新兵,或许有些稚嫩,还很可笑,然而张水子却不会小瞧他们,这样的新兵满脑子精忠报国,不怕死,被将官一鼓动,嗷嗷叫着就冲上去了。
这样新兵越来越多,伤亡率虽然高了些,却勇气可嘉。
前线作为散兵使用的奇兵队老卒,自然不会如此激愤,百战老卒都是辽东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深知这样规模的大决战,这才刚刚开始呐,这必然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战,消耗战,没有哪一方能轻易压倒对方。这样的大决战便如同两头角力的公牛,双方统帅都会拼命在对方庞大的躯体上制造伤口,让对方不停流血,失去力量,最后轰然倒下。
张水子这样的百战老卒心中都很清醒,这场大战才刚刚开始,会死很多人,数十个英勇的同袍力战而亡,这般场景只是这场惨烈大战中,最不起眼的一幕,心中多数是波澜不惊的。
入夜,兵力较少的明军放弃了对敌军的骚扰。
夜间,东欧人的联军开始大规模的调动,明军,同时也谨慎的调动兵力,针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