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攻其不备
激战中,一些老兵可每分钟发两炮,在这时代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
炮手不足,只得抽调学院中炮科生员,以战代练,倒是马城极为顺手之事。
半月之后,熊廷弼自山海关谴使,转来圣上旨意,并进兵方略,全盘接受了马城的计划,攻其必救,击其惰归。
圣旨中,天子先劝勉一番,言此番请命江南之地民意汹汹,连直隶,京师也波及了,内阁四学士压力极大,不得不战。后文多处暗示,若战事不利当即收兵罢战,不可将辽镇兵马都陷进去。
总而言之,便是敷衍着打一仗,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马城将圣旨封存,只做未见,天子自是一片好意,却异想天开了,以步击骑,出了城还能撤的掉么,人还能跑的过马么,若败则必是全军覆没。从萨尔浒到抚顺,辽沈,有哪一仗是能安然撤退的。
突然警觉,如此消极可不适合领兵出征,忙振奋起来苦思对策。
在一叠宣纸上写写画画,至深夜时方有了大致的想法,战争,无非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开原士卒长于法度森严,组织得法,短于经验,多是只打过守城战,没有在野外开阔处被骑兵冲击,箭雨急袭的经验。建奴八旗兵则反之,人人皆身经百战,却自视甚高,上阵时不太讲章法战阵。
正沉吟间,留在戚金处的信鸽飞回来几只。
戚金态度极冲动,言宗祠被污,忍无可忍,当一死以证清白。
马城头大,这些忠臣良将动不动便一死了之,先有个一死以报君恩的,这又来了个一死以证清白的,着实头疼。却极同情他,戚家宗祠当是在浙江老家台州,可是供着戚继光灵位的,连戚帅灵位也敢污,戚金自是脑子一热,羞愤之下要拿刀四处砍人了,这毒计正中死穴,尤为可恨。
江南闹的沸沸扬扬,朝廷束手无策,马城才知道天启年间,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度极差,收不到税,征不到兵。难怪崇祯时空守着一个富庶繁华的江南之地,生生被穷死了,江南自崇祯之前便失控了,自上到下都烂透了。
一张辽东舆图翻来覆去的看,宁远锦州一线本就是背山面海建造而成的,宁远更是出海便利。马城毕竟是后世来人,面对背山面海的特殊地形,很自然想到了依赖水师,以山东为支撑在辽东开辟第二战场,这是任何一个后世将领,都能轻易做出的正确判断。
从山东至辽东半岛,最近处距离不过五六十里,水师编队自登莱出发,四五个时辰可至,十分便利。突然想起毛文龙,此人应是成功开辟了辽东第二战场的名将,这一世不知送踪,若还活着,极可能活动在中朝边境的外海海岛上,或者干脆逃回山东去了。
毛文龙是李成梁旧部,又投奔了王化贞,如今王化贞传首九边,毛文龙没了靠山,自然就没了后世的东江镇,这又是一笔糊涂帐。书信一封问熊廷弼,问起毛文龙所部的下落,熊公只含糊道,此人自辽沈兵败后,率残部退入朝鲜境内,不知所踪。
马城摇头,心知熊公必然不喜此人,搞不好还曾经拉拢过毛文龙,毛文龙却投靠了王化贞,站错了队便只能当海匪了。
三月下,平壤告急,朝鲜使臣进京哭诉。
马城心知拖不下去了,当夜,在亲卫中找了个身材差不多的,以为替身,亲率四营千挑万选的铁骑出三岔口,沿辽河一路奔袭至广宁,广宁此时只有少量军兵驻守,不做停留,直奔宁远与锦州兵马会合,共商出兵大计。
两千骑滚滚南去,沈阳兵马只稍做拦截,远远的放了几箭便龟缩不出了。
马城心惊,沈阳守军行为如此反常,尤为不妥,是看准了这两千骑有去无回么。
三月下,宁远已聚集了两万兵力。
熊廷弼精锐尽出,只在锦州留了五千兵力,山海关留了一万兵,这一战,便干系到辽镇众将身家性命了。
将星云集,熊廷弼召集军议,人人面上都是神情木然,都带着必死决心出征的。马城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先想熊公,戚金等人安抚下来,便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当场给辽东众将上了一堂战术课,生死存亡,马城也不顾得藏拙了。
宁远,背山靠海,跨海登陆可直取盖州,走陆地可从大凌河堡发起进攻,直取鞍山,海州。马城说的口干舌燥,倒兴奋起来了,这一仗倒并非想象中那么凶险,仍是大有可为的,有战略纵深,有空间,有海路,有发起进攻的突然性。
清清嗓子,马城索性给众将官讲了一堂,大范围穿插作战的战术课,又讲了什么叫做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古往今来,作战都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番战役突然性理论,是将诸位辽镇将官的常识都颠覆了,一片哗然,中军大营里吵成一团。
马城犹豫了下,还是算了,没有将后世闪击战法说出来,免的将诸位都吓傻了。
中军大营中吵成一团,终是熊廷弼暴怒道:“噤声!”
争吵中的五十多位将官安静下来,仍是脸红脖子粗,不太服气。
马城只管继续讲:“夫战,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如秋风扫落叶,每战必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为常胜之法。”
祖大寿,一干老将眉头大皱,抗辩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为千古不变用兵之成法,粮草不足必军心涣散,如何能战?”
马城面色不变道:“士卒可携十日口粮,十日之内粮草仍不济,可斩军需官。”
几位军需官员纷纷缩了缩脖子,瞪圆了眼睛看了过来,马城故做不知。
戚金是少数几个极力支持的,拍桌叫道:“携十日口粮,决死一战,痛快,咱老戚跟着总镇大人干了!”
眼看又要争吵起来,熊廷弼忙解散军议,再争下去也争不出个结果,吵吵嚷嚷的不欢而散。
稍后,静室。
除主帅熊廷弼外,只了了几人,马城,戚金,秦邦屏,一干军中少壮派,都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人。马城释然,毕竟是年轻人接受能力强,一干老将战术思想都僵化了,结了一辈子的呆阵,打了一辈子的呆仗,自然接受不了新鲜战法。
呆阵,呆仗也是明军一大顽疾,想来是很难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