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2章 各路人等

  赵然向新收的两个护卫打听:“这个曾汝明何许人也?他也是要入伙的?”
  “方丈大旗在江上招展,四方响应,此为常理。末将以为,有方丈高举义帜,各方人马必然纷至影从,曾指挥也理应如此。”
  “是,末将也以为,方丈可以一见,末将听说,三千营中司入城叛乱时,曾指挥使还带人前去阻拦,可惜没有成功。”
  赵然纳谏如流,返回静海庙大门口,见到了这个圆的跟个球一样的曾指挥使。别看曾指挥使胖,行动可一点都不笨拙,极为灵活的向前一窜,抱着赵然的衣角就拜了下去,他身后五位指挥整整齐齐跪倒在地,也不知练了多少回。
  于是,赵然又收了五营军士,在曾指挥使的强烈期盼下,给他们划了驻营防区——各营原地不动,等候命令。于是曾指挥一脸严肃的部署军令,要求本司各营指挥按照赵方丈划分的营区有序入营,全面戒备,日夜操练,等候下一步的总攻军令。
  一切就好似他们是凭空变出来的一样。
  于是,赵然身边又多了一位曾指挥使,勤勤恳恳的开始替他尽心筹谋军务。
  其实赵然最想收编的是眼前驻守仪凤门的五军营右掖中营,可惜这厮是个墙头草,摇摆不定——其实墙头草本来也没关系,赵然向来崇信不拘一格用人才,对墙头草毫无鄙夷轻视之心,尤其这并非国战。
  可是,当墙头草摇摆得太厉害也很不好弄,城头上这位营指挥始终摇摆不定,等胡大顺亲率两营军士增援后,他便错失了最佳时机。而张略为了防止仪凤门外狮子山和绣球山的大树被焚毁,只得把善意收起,派兵登山。又为了防止城门下的街巷民宅被毁,将兵锋直接推到墙根下,算是有了些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到了晚间时分,赵然居然在静海庙里看见了户部主事时维明。
  这个时维明以前赵然是不知道的,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又是朝堂一系,伸着脖子也够不上赵然这种高层了,不提赵然的背景和交游,一个十方丛林省观三都的级别,就让时维明望尘莫及了。
  但三个月前,户部尚书甘书同那桩漂亮的操作,让赵然认识了这个小小的六品官。甘书同私下里亲口承认,说他当时确实是让户部出钱支持京师街道整治,但被时维明拦住了,他建议甘书同自己掏这笔钱,而且不用多,认捐一千两,就此埋下个大坑。果然,其后让时维明找到了机会,向杨一清吐露此事,于是掀起一股弹劾甘书同的风潮,将甘书同的个人声望推向高峰。
  若不是之后的一系列变故,甘书同已经由此入阁了。因此,赵然对此人还是很欣赏的。至于有人说时维明为迎逢上司而出卖坐师杨一清,赵然并不认为这是个大问题,科举的时候闭着眼睛点出来的“学生”能叫学生吗?结党而已。
  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同岁的时维明,赵然没看出什么心机深沉,什么手腕老辣,事实上他看到的同样是个胖子。这个胖子眯着眼睛,让随从打开了两个大箱子,里面是码放得满满当当的雪花官银,整整一万两!
  “户部为大军进京平叛筹备了饷银十万两,这是第一批,先由下官解送而来,请方丈笑纳。甘大人说,城西丰盈仓中的粮米,也一并敞开向大军供应,还请方丈派出粮秣官随下官前去点验。”
  赵然点了点头:“甘尚书有心了,户部诸位辛苦了。”
  他对时维明如何将两大箱官银带出城外比较感兴趣,问了问,时维明当即笑了:“今日方丈大旗刚立,城中已是人人振奋,也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出城劳军,下官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句,京城十三门,除仪凤门和左近的清凉门、钟阜门、神策门外,其余九门,下官可随意出入,无人敢于拦阻。”
  闲谈片刻,赵然请张略将粮秣官找来接收,那粮秣官一见时维明,当即恭恭敬敬口称老师,原来当年白马山大战时,年轻的时维明作为户部观政进士,就主动要求前往白马山军前效力,用了半年时间掌握军中钱粮之法,再半年成为精通钱粮的专家,其后的三年里,不知带过多少军中的秀才文书,教过多少营中武官。
  赵然沉吟片刻,道:“原来如此,我这里大军混集,营号繁杂,全靠牛佥事一力支应,恐怕有所不支,时主事可愿留下帮我?”
  时维明笑道:“按说方丈发话,下官是绝不敢辞的,但时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时主事不须客气,有话直说。”
  “城中人心浮动,盼方丈如盼甘霖,方丈只要下令,短则半日、迟则一日,此城必破,因此时某可有可无。但方丈适才也说了,军中营号繁杂,互不统属,上下令行不一,若耽搁久了,反易乱由内生,留下时某也是无用。”
  这是在劝谏赵然尽快进兵,赵然点了点头:“贫道懂了,多谢时主事建言。”
  时维明的观点其实与张略的用兵计划在大方向上如出一辙,就是速胜,绝不能出现城内城外的对峙,对峙越久,对客军越不利。
  能打的主力龙潭卫和武昌卫就是客军,而能称得上主军的柳文龙、李三虎及曾指挥使等营头倒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但指望他们攻城是不可能的,他们这些临阵”举义“的营头都不是朱先见的心腹,当日就没被朱先见”收容“,更别提得到战阵装备。没有战阵军甲,先不说能不能和城中装备齐全的营头硬拼,真打起来,他们连城墙都接近不了。
  赵然给他们的定位,也就是开战的时候摇旗呐喊而已,等进了城,则帮忙维持秩序。
  时维明回城了,向甘书同带去了赵然的口信,他走了没多久,严世蕃就到了静海庙。
  严世蕃说,作为修行球大赛黄冠组的擂主,对于大赛的停办感到非常痛心,他也多次前往紫金山香炉轩和大修行球场查看损失情况,为此,他愿意捐献一万两白银,为大赛的重启尽一分自己的心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