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10节

  要唐瑾说,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就是麻烦,要是以前有标点符号那该多好啊!
  唐老爷子之所以教的时间长,一个是教家里的女性长辈背诵,二一个是教他们识字,一起进行才慢。
  唐家人口多,唐老爷子不可能每个人都给笔墨纸砚。
  纸不好弄,直接在去年夏天和了黄泥,放模子里弄成薄薄一块,打瓷实拿出来晒干,看着也是灰白色,可以在上边写字,写完还能拿刀刮掉上边一层的继续写。这个考验功力,刚开始刮不好就会凹凸不平,不好写,不过熟悉起来也快。
  墨好说,全村走一遍,帮大家铲锅墨,把锅墨收集起来,和了水,就能当墨用。不过这个考验和墨的功底,水多了写上去染开看不清,少了墨太干也浪费,开始不好把握。
  砚台?除了唐老爷子,只有唐瑾一个人有。唐老爷子教完九九口决表说谁第一个背会奖给谁,当天下午教了,第二天唐瑾就背过了,让唐家人从上到小从老到少一片吃惊。
  别说唐瑾不要脸欺负小孩子,没办法,唐老爷子先一天晚上就考过他,想要让他赢了,后门开的理所当然。
  其它人没有砚台也没那么多的闲碗和杯子让他们用,用的是鸡蛋壳。
  吃鸡蛋时只打顶部一点不弄碎,和点软泥,在鸡蛋壳四周一抹,底下四周弄平,好了,砚台好了,反正又不用磨墨,刚好!
  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家一起行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家人的感情,还做了课外活动动了手。唐瑾佩服唐老爷子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至于笔吧,谁把三百千全背完了,就奖一只笔,这个背完,指的是不打恰不停顿。教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们都背过了。
  女性长辈里就只有唐二婶背完了,其他人背是背过了,却总是忘记,这一篇忘了这里,那一篇忘了那里,反正都没有得到奖励。
  最后,唐老爷子开了特例奖励了三个儿媳妇一人一支,理由是她们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很辛苦。这听得三人非常激动,很有成就感,也听得唐家的儿孙们都很感恩母亲。
  唐家三位叔叔原本就有笔,剩下没笔的唐三婶唐四婶觉得面上无光,下了狠劲儿的背,也终于在二月里背过了。
  四月里唐四婶如愿生了个儿子,唐老爷子很高兴。
  唐家在唐瑾这一代有点阴盛阳衰,生唐瑾之前有三个男娃,女娃却足足九个。虽说是唐瑾的姐姐就贡献了一半的数量,不过自从唐瑾出生家里连生两个男娃,让唐老爷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兆头,心下欢喜极了。
  如今唐瑾已经快两岁了,也跟着一起握笔写字,不过他的字就难看多了。但再难看,都比小萝卜头们写的好。
  这个时候唐瑾就极为后悔,怎么上小学时写毛笔字时应付差事不好好写呢?捉毛笔都是圆珠笔的姿势,老师也是的,不管学生耍滑,要是严厉一点,总比现在强多了!
  在科举上,写的一手好字特别重要。若是两个人一起考试,考卷答的差不多,教官肯定选字写的好的那个人啊!甚至于就算考卷差上一点点,教官欣赏你的字了都能取你中!
  唐老爷子虽然心急,看唐瑾用功倒是劝着他少写一些,免得歪了指头。唐瑾想着以前小学时用圆珠笔经常把食指指肚都压成三角形,想着他人小骨头还是软的,还真不能太用功,不然长大后手指是个歪的多难看,只能每天少写,握笔用力轻一点。
  《孝经》学完,就开始念四书五经了。
  唐瑾正式念的第一本科举书,就是《大学》。
  拿到书之后,唐瑾有些吃惊。原本看书房里的《大学章句》不薄,还以为大学有多难学,其实,他数了,全《大学》不过一千七百五十三个字!比《孝经》字数还少。
  然后才知道,那么厚是因为里边有“名家赏析”,加起来才厚。
  这么少一下子把唐瑾心理上的那一点点对于科举的畏惧给击散了,愉快的学习起来。
  唐老爷子人老觉少,起的早,唐瑾也跟着起的早,他每天的做息是这样的。
  早上起来洗脸刷牙收拾好,开始读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他一念书,一会儿全家都起来了,小孩子跟着一起念。
  每天早上念半个时辰,然后吃饭。吃完饭休息一下,温书的温书,做家务的做家务,完了后一起上课。
  第一节 课上检查昨天的学习情况,再教新的东西,中间休息一下,下来复习上一节课或者上新课,再休息一下,一起练字。
  中午吃完饭午睡,这个他必定得睡,人小觉本来就多,早起不早睡午觉就不能缺。
  下午先检查以前的学习情况,再上算术课,休息一下,然后做唐老爷子出的题,再休息,最后一节课教《千家诗》。教完后大家还温习当天所学,背书、练字、做算数题。
  下课后就算是放学了,自由活动,萝卜头们这个时候最开心,小的能玩的疯起。
  唐老爷子设计了好几个文字游戏,唐瑾觉得挺好,有趣味还能提高记忆力,大小孩子都能跟着一起玩,他也参加。
  等晚饭时家长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了,吃完饭就是听故事时间。唐瑾觉得唐老爷子讲的很多很杂,不止是成语故事,相当于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历史+民俗+加很多小类别的事。
  就这样过了快一年,等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唐瑾早已经学完了《大学》和三千五百六十八个字的《中庸》,开始学《论语》了,他感觉《大学》《中庸》学起来也没那么难,至于考试难不难就不知道了。
  有一天早上,唐老爷子将家里人都叫了过来,说有事要说。
  第14章 考科举也要学五禽戏
  唐瑾以为是什么大事,唐老爷子却说要教大家五禽戏。
  一听五禽戏,唐瑾眼睛一亮!据说五禽戏是华佗模仿动物动作所创,能锻炼身体,应该比广播体操还要效果好?
  唐家人都嗡嗡议论,唐老爷子点名了:“乖乖,你说!”
  三岁的唐瑾比起一岁时高了一个头多一点,也还是个矮豆丁,他站在唐老爷子身边,声音是孩子独有的清脆:“不干活的话,就不能锻炼身体,老是坐着身体就会变差,就会成为‘文弱书生’。”
  这是一个“孩子”的解释,他不能大道理一堆,只捡最重要的说。
  唐老爷子很满意,在晨光里点着头:“谁不想学?”
  唐二婆如今对学习深痛恶绝,不明说不学,只问:“学这个有啥好处?”念书还有好处,五禽戏是个啥东西?
  “好处就是能长寿。”唐老爷子扫了一眼唐二婆一眼,道:“乖乖哥哥姐姐都得学,至于你们……”唐老爷子扫了一眼柴氏和唐二婆唐三婆,很不满的道:“爱学不学!”
  唐二婆缩一下肩膀,不出声了。
  今年过完年以后,唐二婆借着照顾唐二婶坐月子不上课,月子坐完了还是不肯上课,一副反正我就是不上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大有“我看你还真敢休了我回家”的姿态。
  唐老爷子问起怎么不上课时,她头疼的道:“爹,我真不行了,真学不会你也看到了。”说着,还拉了柴氏一下。
  柴氏也不想学,不过她是大嫂,不能起个坏头,没说,现在唐二婆说了,她道:“我还要照看小五小六,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不太好。”
  唐三婶唐四婶生了儿子停了一段时间的课,过后还要上课,柴氏就自动出来照顾孙子了,也不上课一段时间。
  “不上课,以后笔墨纸可没你们的份。”唐老爷子道。
  他这一松口,唐瑾的婆婆婶婶们都脸上一喜,觉得终于不用再受累了!
  柴氏与唐二婆都连忙道:“不用不用,我们用着也是浪费钱。”唐三婆在一旁跟着点头。
  “买纸买笔买墨的钱也不会给你们了,谁跟我学我给谁。”唐老爷子又声明清楚。
  三人都说是:“不要不要。”。
  “那好,不想学的,以后可以不学了。”唐老爷子下了结论。
  这话一出,真是让柴氏和唐二婆喜得不得了,感觉一下子变的身轻体健,连唐三婆都大松了一口气的样子。
  让唐瑾来看,唐老爷子之所以同意了,大概是看大家都是“小学课程上完了”。
  这一年多也不是白学的,成人到底是比小孩子定性一些,认真起来学的也快。就算是学得最差的唐二婆,也背过了九九口决成法表,会了加减乘除,会打了算盘——虽然经常算错,但到底是会了方法。三百千也是背的八九不离十,《大学》《中庸》也是能背一点出来的。
  当然,字也认得一些,就是会写的少。
  柴氏能比唐二婆强一些。
  唐老爷子一发话,晚上唐三婶一想,不上课就得干活,上,不能被大嫂比下去!唐四婶也存着不能差大嫂太远的意思,决定上课。唐二婶也决定上。
  所以第二天柴氏和唐二婆唐三婆就不来上课了,结果连唐瑾他三哥也借着唐老爷子说不想学的可以不学这个借口不想上课,气得唐三叔揍了他一顿。
  不过马上的,唐三婆又来上课了,她发现她不上课,她家儿子就没以前用心了,为了让儿子更用心,她只能上课了。不过跟以前也不一样,不是每节课都上,但每天早上下午总有待在堂屋的时候。
  现在唐老爷子一说爱学不学,唐二婆就不敢出声了。
  最后当然是跟着一起学了,因为能长寿啊!
  学了后觉得这比上课简单多了,更是乐意了。
  不过这只是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很多人都懒了,不是每天都锻炼,唐老爷子也不强求,只是要求孩子每天都跟跟着练。在唐老爷子眼里,没成亲的都是孩子。当然,太小的例外。
  教五禽戏的第一个晚上,睡觉时唐老爷子对唐瑾道:“乖乖要好好的学五禽戏哦,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考场上吃不消的。”
  唐瑾很乖的点头。哪怕现代离这个世界几百年,他也听说过有些人下了考场累病了,有运气不好的没治好就死了,没死的身体也差下来,几次下来,举人进士没考上,倒是垮了身体,拖累了家庭。
  《论语》是去年冬天就开始教的,让唐瑾来说,比起《大学》《中庸》来难度差不多,不过《论语》字太多,他也没数,只是问唐老爷子:“《论语》总共多少字?”
  唐老爷子笑道:“《论语》共一万一千多字,《孟子》共三万四千多字。”
  一个比一个字数多了。
  唐瑾又问:“那五经呢?”
  唐老爷子好笑的问:“你问这个做什么,怎么,怕难了?”
  唐瑾摇了摇头,才念一年多,他还不到三岁,还没厌学。
  唐老爷子高兴极了,道:“《周易》两万四千多字,《尚书》两万五千多字,《诗经》三万九千多字,《礼记》九万九千多字,《春秋左氏传》十九万六千多字。”
  唐瑾心里快速的一算,共三十八万三千字,再加上四书的四万七,它共总共要背四十三万字!
  好多,不敢想像!
  “老爷全背过了?”唐瑾疑惑的问。
  “老爷全背过啦!”唐老爷子叹息着道。
  唐瑾:“……”好吧,早知道要背的很多啊!上小学一二年级肯定觉得文言文是天书啊,等到了学天书的时候,用心也能学得会,他现在担心字数多背不完太早,万千人都能背得过,没道理他背不过!
  背不过最多多背两年!
  学习学习,他要好好学习!
  等唐老爷子的《论语》教完的时候,唐瑾快要过三周岁的生辰了。比起家里别的人生辰时一碗长寿面加鸡蛋,唐瑾的生辰可谓隆重。自家做了六种菜,有荤有素,围了四个拼起来的桌子在院子里,男女各两桌,吃的小孩子们都特别开心。
  生日过后,就开始教《孟子》了。
  《论语》一万一千多字教了七个多月,当唐瑾背过的时候,竟然不敢相信自己背过了!其实背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难的,每天学一点背一点,不知不觉一半背过了,再一眨眼,全背过了。
  其实一算,大概学了两百二十多天吧,按两百天来,二十天一千一,二天一百一,一天也就五十五个字。
  谁一天背不下五十五个字,一首七言律诗还要五十六个字呢!背起来不也挺简单。
  所以他背的挺熟的。
  每天背上一百多字,第二天背新的,再把昨天、前天、大前天、四天到七天之前背过的再背一遍,忘记的补充;有时不背新的,温习前几天学过的或者全部温习一遍。
  教这么长时间,主要的原因还是要学习文言文每一个字和词的意思。要说成语精简,那文言文的字和词就是精简加生僻。
  以前想要阅读和写作文,不是得把每一个字的意思和词的意思弄明白了,你才能看懂别人写的,也才能在自己写的时候有词可写,所以唐瑾现在处于一个打基础的状态。
  等教到《孟子》的时候,唐瑾明显的能感觉到自己学起来简单了一点,很多字和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理解了,都能看个半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