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公都是母生的

  因这浴室用的水,是门口的河水。
  引水用的是能把水层层推高的人工水车,还连着一个小小磨坊,若需要,便会用骡子牵磨来同时引水。
  再看排水管,由陶管构成。
  却是古代的城池,和今人想的完全不同,是有很齐全的排水陶管通往城外专用的污泥莲塘的,还是很粗大的那种,并且厕道还会分开,为此,城中到处都有公厕的,公厕边会安置巨大的化粪池。
  化好的粪便会被农人运送到城外,用土埋生化法,统一处理成息土。
  据说,厕这个字,就带着这种地下管道的公厕和大型化粪池的含义。
  在河里倒便桶这种事,也只有大乱后文明断层的国人才做得出来,在古代,却不但有抽水马桶,而且污水和生活用水都是严格分开的。
  对此,枢密院的一些资料中记载说,在华夏,古代的河道系统,是被看作自来水系统的一部分的,可想而知,大家会有多注重环境。
  只有如黄河某些那般,水质天然不够清澈,人们才会用水塔和水箱沉淀过滤了再用。
  为此,这浴室的水是十分清澈干净的。
  若要用热水,普通人家的浴室都是烧开了水放到陶瓷水箱里,这窑厂中则特别一些,只由高处安置在窑炉边陶管来获取热水,如此,水车把水提升上去后,那水沿着窑炉而下,就热了,再流到这边的热水箱后,这边又安置有冷水箱,便可用混合法来调节洗澡用的水温了。
  甚至还用了封闭水管当作导热设备,安置在了了浴池中,和主池用陶板隔开,以防烫到人,因而,连那巨大的浴池中都是带着点温度的。
  一会后,张静涛自己踩着水车,踩来了足够的冷水和热水后,便先用淋浴水管冲洗了起来。
  肥皂,更是不知多少年前就有了,甚至就是香皂。
  却是华人对香料的运用,完全可以溯源到远古的。
  只是,在清洗的时候,却听到旁边的木棚中,有妹子哼着小曲也在沐浴的声音。
  而这窑厂的妹子么,就只有一个。
  可窑厂的工作还远没结束呢,这妹子这时候洗澡干什么?
  张静涛心中一动,便细细洗干净了,踩着池边的排水木板,下了水池,躺在了足以游泳的浴池中,细想这张正的身世。
  这一想之下,才知道,这张正,的确是一名孤儿,并且,在各国中,孤儿是没人管的。
  因战国之前,城中的百姓,大多是因各族派驻商人驻扎城邦,完成货物流通而造就的散户。
  之后,在不知何时,城中有了很多在私下里收保护费的流氓帮派,并且控制一些被利欲所诱惑的女人,弄出了游离于宗族之外的父系小户。
  于是,渐渐的,这些帮派分子越演越烈,便控制了整个城邦。
  这种控制,以是因城中百姓的意识已跟着帮派分子转变,都慢慢化为了以追逐利欲为主流思维的父系小户。
  因而,这并非是没有百姓支持的,为此,华夏官方对此就颇为无奈。
  可想而知,这样的父户,承担风险的能力是很弱的,久而久之,大多都不会真把邻居看做是自己的同胞了,只管自个一家人,因而,其一是养不活多余的人口,其二是即便能养活,也不会有人去养的。
  为此,若不想在城中依靠乞讨吃百家饭长大,那么就只能去乡下,才能存活。
  因为乡村间,就几乎都是华夏的宗族部族了,百姓几乎都在用母系模式。
  也叫女真。
  可以说,所有的大陆上,除了占居了城邦的门阀外,其余就都是女真人,她们使用华夏创出的以‘双弓、双月’合为一轮满月,又能代表太阳的‘耶’字历法,共‘和’于华,几亿年没变过。
  并且,所有的女真人,都是只认华夏族母为主母的,自认为子。
  因而,华姓的姓字,才会是‘女生’构成,那便是‘是何女所生’的含义;
  嫡系的嫡字,又是‘溯源为何女所生’的含义;
  籍贯的贯字,更是‘母之贝’的含义。
  于是,凡是华人,皆为同胞,没有孤儿的说法,遇到落单的小孩,女真人都会将其收留养大。
  同胞,才是真正的一族人。
  另外,门阀,是说父户帮派发展到了如今,形成的势力庞大到了占居了多个城邦的,带有专职武士和军队的古代军阀。
  为此,一个门阀甚至可以控制多个城池,直到形成了国。
  因而,这时代的国,和现代人的国家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不过是一种如同大型私人机构的称呼,便如财团,集团那样的含义。
  也叫公国。
  至于会用公国这一称呼,是因为在古人的认知中,公是比母小的单位。
  任何公,都是母生出来的。
  华夏朝廷才是母朝。
  可想而知,这样的门阀对华夏乡间百姓的控制力是很小的,百姓几乎还在华夏朝廷的保护之下,但这些百姓,会交一定的田赋,好处是,这样的百姓,可进城交易,并且也有权进入门阀功勋模式。
  而门阀功勋模式,对年轻人的诱惑力,是从来不小的。
  门阀对此自然是欢迎之至。
  因而不可否认,这样的国,势力已然十分庞大,甚至和乡村宗族之间,都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若再常会连横合纵,那么轻易真的是极难动之的。
  也为此,门阀中人,会称孤家寡人,就是说,其在生活状态上,几乎脱离了华夏宗族,虽国人还都自认是华人。
  哀家,则是说父尊女贱后,母亲都要听从儿子的忤逆情况,岂能不哀。
  当然,这只是说,这个战国时空的大体情况,并不是说住在城里的张正就一定没人养。
  事实上张正很幸运,从小就受到过一个贵妇的接济,之后,又有一个城中的老夫子收留,并教他读书,甚至,教授了他一些粗浅武艺。
  直到今年,那老夫子亡故了,他又很幸运遇到了寒丹城富豪杨广家大小姐杨武媚的马儿失控,便上前帮了一把,才被杨武媚任命为了武士。
  只是,这些幸运也就到此为止了,他此刻的处境,可谓是千钧一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