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16节

  仁善的太子百般求情,给足了台阶,洪武帝屡次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此举一方面救下了不少被殃及的得用臣子,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太子仁善的形象。
  同时,太子的存在也是文臣们的定海神针,饱受洪武帝摩擦的文臣们看着太子的时候,内心总会不由自主涌出一点盼头——等太子登基了就好了!
  于是,在这根美味的“胡萝卜”的激励之下,文臣们熬了一年又一年。尤其是这些年洪武帝放了不少权给太子,朝政的治理和管理比之洪武初年都要宽松不少,更是给了臣子们无尽的希望。
  是的,太子老爹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个工具人,而现在,木小白也成了工具人。
  还有谁能比出场就艳惊四座,在这些年辅助父亲执政的过程中也花样百出的皇太孙更适合被拿出来给百官提建议的呢?
  老爹想要找由头,自然要儿子出力,儿子的人设不适合,那就孙子上。
  做了那么久的工具人,现在有儿子来分担压力,太子殿下也是很开心的= =
  和孙子控诉的目光交汇后,洪武帝淡定地给了孙子一个【崽,你长大了,该面对狂风暴雨和啰嗦了】的眼神,随后继续道:“朕的皇孙在民间走了一趟,发现民间学说中就连圣人学说也均是错漏百出,读书人拿的书都是错版,这意味着什么?这就像是砌墙时候最底下的砖头放歪了,底砖歪了,这墙还能依靠?拿着这些错误书籍走向仕途的栋梁,还能撑得住这个大明?”
  说到这儿,老人的声音低了几分,带上了几分痛心:“这一切持续了多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朕管不了,但朕可以决定这从什么时候结束。朕这次修书,修的不是这几个字,而是我们的根基,是天下黎民的心,是未来的百年千年!”
  “朕听闻,以往的王朝修书后会将书籍放在库房里藏着,这修书和不修有什么区别?朕决议,修书完成后将校正后的书籍全数印刷,发行天下。”
  “只是若要将所有书册颁至天下,以朝廷之力难免力有不逮且轻重不一,如此反而可惜,故而朕决议召集天下书局,择佳者委以重任,将一部分任务交由民间,此事便由太孙负责吧。”
  “英儿,你可得给朕选出最好的书社哦。”刚刚给孙子丢了个锅的爷爷立刻又发了一堆糖,深谙教娃心理学的洪武帝冲着站在第一排的大孙子挤挤眼,满脸都是【爷爷给了你出去玩的机会,要好好谢谢爷爷哦】!
  感觉背后的目光瞬间更加炽热的木小白深深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神后冲着他爷爷躬身应下了这个棘手的任务。
  然后,散朝后,小皇孙就被臣子们给围上了。
  这些前一刻还在极力反对洪武帝搞图书整理的臣子们很成功地被转移了注意力,他们围在小皇孙身边好奇询问选择书商有没有什么标准,并且激情又含蓄地为他们寻常买书的书社投了内部票。
  然后,这群文化人就开始了内部battle,并且开启了内部攻讦模式。
  这个说「你那书社有连页」,那个说「你推的书社我买到过错字」,这个回「连页自己裁开不就好了,又不是决定性问题」,那个嚷「你买精装版就不会有问题了,你干啥去买廉价版本」,于是这个又回「精装版是收藏的,普通版才是学习的,学习的底子错了还收藏个毛」。
  不过说了几句话,这群文臣就自己争论了起来。
  木白吸了口气,露出了一个十分得体的笑容,“既然大家意见不一,那就招标吧。”
  作者有话要说:洪武帝(甩出一个太子鱼饵):朕脾气不好,但是朕的儿子脾气好啊。
  苦逼的文臣们:嗷!!我们又可以了!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啊!
  洪武帝(甩出一个太孙鱼饵):我儿子脾气好,但我孙子会搞事啊。
  刚有些伐开心的年轻的文武官员:嗷嗷嗷,这个我们可以!反正我们年轻,看得到希望。
  洪武帝,一个靠卖人设稳定朝廷官员的出色帝王(不是)
  第131章
  洪武二十四年,福建泉州港迎来了自建港以来最尊贵的客人——大明的皇太孙。皇太孙偕一干文武行水路南下,历经十余日,这一日,他们的船只终于抵达了泉州港。
  太孙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巡察福建的备倭情况。数年前开建的以厦门城为主要防御点的沿海防线已经竣工,在这两年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战果,洪武帝派已经虚岁十八的皇太孙来视察合情合理。
  但消息灵通的当地书商还是打听到另一个消息,太孙此行前来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暗中探访,遴选能够承担大明正在编纂的《文献大成》的印刷书商。
  作为全国最大也是最繁荣的出版胜地,整个福建加起来大小书商有三百余家,光泉州港一处的书商就有二十多家,这些书商在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激动坏了。
  能够为官方出版图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要飞黄腾达的节奏啊!
  有官方的资金支持,他们就能找最好的雕工,借由官方的渠道将书籍发往四海八方,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
  而最重要的是,这些书都是给谁看的?皇宫里还有朝堂上的贵人啊,做了这一票,他们的书社以后就是给皇帝印过书的。
  沾了皇气,作为大明第一ip,沾个“皇”字就意味着数不尽的客源啊。
  这才是最大的收益!!!
  于是,这厢皇太孙还未抵港,那厢泉州港的各家书社已经开始不约而同地张灯结彩,书商就仿佛打了鸡血一般,使劲浑身解数,将自家最新、印刷质量最佳的书册放到了书社最显眼的位置。
  有消息灵通的外地书社东家更是一咬牙,竟千里迢迢跑到泉州港,在最热闹的大街上盘下了一间铺子,挂上牌匾、写上书目、系上红绸,码放上最新的书籍,一家正儿八经的书社当即新鲜出炉,并且极其招眼。
  要知道书社这种存在以往的主要客源是各地考生,其铺面也多位于学宫、孔庙附近。闹市区这种地方不仅和它们的逼格不符,而且客人又鱼龙混杂素质不一,书籍这玩意容易坏也容易脏,所以他们是从来不来的。
  但是立刻有人意识到这样做的好处,皇太孙毕竟是个小年轻,小年轻到了一个地方后能不去闹市区逛一逛吗?到时候太孙殿下走到闹市区可不就是第一眼看到了那间书社?而且他此行有任务在身,肯定会走进去看一下啊!
  到时候满大街上只有那一间,又是太孙逛的第一间,这跑去闹市区开分店的书店可不就能给太孙留下深刻的印象吗?
  卑鄙,太卑鄙了!
  于是,让泉州港居民看不懂的一幕就这么发生了——闹市区的若干家店铺先后关了门,再开门时已经换了东家,并且成了书社,放的还都是些极为阳春白雪光看书名就让人没兴趣去翻看的书籍。
  然而,哪怕书社每天门庭冷落,这些掌柜也丝毫不着急,每天就举着个鸡毛掸子小心翼翼地掸去书籍上沾惹的灰尘,像是照顾娇嫩的婴儿般精细。
  而且,这些掌柜每天都没事就笑眯眯地站在门口,看上去古怪极了。更可怕的是,这些掌柜那笑眯眯的眼神中似乎时不时会闪过寒光,每次看到小青年入店都是一阵热情的嘘寒问暖,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的,很是殷勤,然后长篇大论地给人介绍自家店铺的历史。
  入店的年轻人通常都会这古怪的热情吓一大跳,最后离开的时候不得不顺手买上几册书,否则,总感觉不太好意思走出去。于是,泉州港的读书人纷纷怀疑这是书社新出的推销手段。
  明明威力不大,但是感觉伤害力惊人啊!
  其实,这是书社掌柜们经过一通盘算后的策略。他们猜测,太孙殿下会乔装探访书社,虽然他们不知道皇太孙长什么模样,但他们知道太孙殿下的年纪啊,在这个年龄区间的每个年轻人都有可能是太孙殿下,所以,绝对要好好招待!
  事实上,他们猜得没错,木白的确是微服私访了,但和他们想象不同的是,他不是一个人。
  木白此行南下是和小伙伴沐春一起的。
  沐春的父亲是如今的西平侯沐英,在洪武十四年领兵攻下云南之后,沐英就镇守于此,迄今已经有十年。作为沐英的嫡长子,沐春在洪武十五年后便作为朝廷和边塞的桥梁长期留在了京城,这次南下,他的任务是要去云南传达中央的旨意——洪武帝在明年打算迁三十万南京居民入云南,要云南方面做一下准备。
  其实,这种旨意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让他千里迢迢跑一趟,实际上也是洪武帝给自己的养子和养孙一个团聚的机会而已。
  不得不说在对待自己的亲人方面,洪武帝当真能称得上是相当的慈爱。
  作为一方镇守的嫡长子,沐春如今的身份严格说起来算是半个人质,按照常规,他非但不能离京,到父亲所在的云南传旨更是想也不要想。
  但实际上,沐春在应天府可谓出入自由,洪武帝非常喜爱这个文武全才,又曾经照顾过大孙子的养孙,各种恩宠赏赐如流水一般不说,还常常交付重要任务,他对沐家父子的信任可见一斑。
  而沐家也不曾辜负他的信任,沐英镇守此地的十年间,云南的社会经济情况大有改善,如今云南的屯田总数已是将近九十多万亩,云南镇守官兵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有余粮用以应急救灾。
  与此同时,沐英对于当地官吏约束破严,如今云南一地已称得上吏治清明,昔日奢香夫人遇到的作威作福的地方官吏再未出现。
  在部分土官的帮助下,云南境内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农田的同时也防止了水患的发生。
  而云南宽松的商业环境更是为当地提供了不少外来物资,如今,蜀锦、棉布在当地的市售价格已经跌落了一半不止,而云南本地的扎染、蜡染商品也随着商队传向了四海八方,从市场的反馈看,这种带着点异域风情的美感很有市场竞争力。
  安居乐业的环境和对文化事业的支持,使得云南走出来的考生越来越多,他们的成绩也越来越好。
  随着洪武帝屡次迁民入滇,也有越来越多的云南年轻人走出了大山,现在在外地再看到穿着云南服饰的异族已经不再是一件稀罕事。
  譬如现在,看到两个穿着明显和当地人不同的小伙进入书店,掌柜的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依旧笑眯眯地跑去接待和介绍。
  ——不过对于这两人,掌柜的可没有和之前一样再介绍店铺历史啦。
  俗话说,有需求就会产生供应。
  在洪武十四年正式恢复科考后,大明朝的读书人数量日渐增加,这自然也促生出了对书本的需求。
  当然,这也和洪武帝在此前推行的教育下乡有关。在洪武帝强行规定县乡必须开设社学,并且督促县官进行扫盲式教学后,民众的识字量蹭蹭蹭上涨,识字的人多了,对于书册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
  加上在大明朝建立后,洪武帝在道路的建设河流的疏通上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而为了促进民间物资流通,大明如今的商税又是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十税一。
  税务、交通的便捷程度、大量的需求,这些也在无形中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
  这一切造成的结果是,书局宛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华夏大地陆续冒了出来,而如今书本这东西,虽然还不至于到宋时家家户户都能起书的程度,但也已经不再是昔日极其珍贵的存在了。
  然而,书局多了,难免有良莠,印刷的质量更是没有一个标准,如今大明朝的书籍市场完全是靠着商业的自我定位来进行定价。
  质量好的,价格就高一些,走精贵市场,质量差的,价格就低一点,走平民市场,彼此间虽不至于泾渭分明,也尽可能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这也算是行业的一种潜规则。
  而在泉州港,大部分的书店内都摆放着一些高大上的圣人学说或者是前人笔记、诗集。当然,也不是没有意外。
  穿着罗罗族服装的木白在书架上看到了一本书——《三国通俗演义》。
  作为《三国》的出版商,木白完全不记得有和这家书社合作过。
  所以,这!是!盗!版!书!
  而且,卖的比原版还贵!!这合理吗?
  万万没有想到会在福建看到他们家书社热销产品的盗版,微服私访的木小白一口气当即噎住,面上的笑容也差点没保持住。
  他勉强稳定了自己情绪,伸手招来掌柜询问了两句,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三国》这册书按照时下的标准属于话本,面对的客源应是社会中下阶层,属于正经读书人看了之后要被先生打手心的那种,但偏偏它却是顶级书社所推出的产品,说好的你走阳关道我走独木桥,现在这可不就是捞过界了吗?
  而偏偏,市场有了需求,木白家的书社又没有将触须伸到这儿,可不就给了当地人一个明晃晃的机会!你不守规矩,可就怪不得我们啦!
  于是,《三国》的盗版书便出现了。
  而最尴尬的是,不少书社的老板自己都不知道这是盗版的,因为其实他们也是二传乃至于三传手。
  好家伙!当真是好家伙!!
  ↑这世间居然还有比老朱家更不讲道理的强盗逻辑,木白眨了好几下眼睛,才搞清楚这些人的思维逻辑,顿时有些无语。
  想要赚钱就赚钱嘛,在商言商,何必像某灯塔国一样非要找些别人的错处给自己遮羞呢,做人还是要诚实一点才好。
  其实,盗版这个东西可不是现代的产物,它是有极深的历史渊源的,在没有正规出版业的时代,盗版曾经一度是帮助作者传播其思想的助手,但到了现在,这就是实打实的在抢生意了。
  抢的还是木小白的生意,这就让人很不能忍了。
  木小白的钱是好抢的吗?知道这年头赚钱有多不容易花钱有多轻松吗?知道他家里有多少吃货要养吗?他弟弟那头巨能吃的老虎可是算的他的伙食费啊!
  木白在此前继承了他母亲几乎全部的嫁妆和私产。太子妃的娘家是开国功臣常玉春,作为家中的长女、未来的国母,常玉春给闺女准备的嫁妆说十里红妆一点都不为过,其中最不显眼也最昂贵的就是装在小盒子里的田契。
  在地广人稀时的洪武初年,这些田契着实算不上什么,但到了木白这儿,光这些田产一季的产出就够普通人家一辈子吃穿不愁了,他又有老爹和爷爷奶奶给的小金库,按理来说是不用为钱担心的。
  但问题在于木白还有个弟弟,按照如今的继承制度,木白和木文虽然都是太子妃的亲子,木文只能继承到母亲嫁妆的二成左右,而具体能够拿到些什么,还得看他大哥以及未来大嫂的良心。
  当然,如今到木小文正式分家产的那天还很有些距离,加上以他们兄弟的感情,木文未来也是个妥妥的小富翁,但那是未来的事,在未来到来之前,先到来的是小动物们日渐壮大的胃口。
  一顿能吃一只鸡的扬子鳄猪猪,一顿能吃一头鹿的东北虎,繁殖能力惊人的孔雀一家的饭量也着实不算小,还要算上那些已经繁育了好几代的大鹅……尽管木文真的已经很节约了,但他的财政每个月还是赤字。
  从两年前开始,为了给心爱的宠物赚取饭费,木文耷拉着脑袋加入了老朱家的童工队伍,靠给他老爹、大哥跑腿打辅助勉强维持生计。然而,哪怕如此,木文在他的朋友圈里依然是垫底的存在。
  眼看着这个大明现任第三顺位继承人越过越惨,甚至都已经去考虑缩减自己的食物开支供给爱宠了,心疼弟弟的木白最后只能叹着气将弟弟开销最大的老虎接管了过来。
  而到了现在,那头曾经在木文膝盖上打滚的小脑斧已经是三头亚成年的母亲了,可想而知如今这一家子有多能吃。
  扒拉着算盘计算生活费的木白和抱着脑袋缩在墙角反省的木小文已经成了春和宫每个月月底的一道例行风景了。木小文更是屡次指天画地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养奇奇怪怪的宠物,尤其是大型猛兽了,哪怕他每天看着小伙伴家的豹子再怎么流口水,也绝对不会再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