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炮击都城
明军阵中,马祥麟伏在马背上懒洋洋的看着前边俩人酣斗,他跟曹文诏交过手,曹文诏不用攻击让弱点的话,百合之内曹文诏跟他不相上下,百合之后曹文诏力气占优,他才败退。
他这个马超后人也不得不承认,曹文诏已是大明第一猛将,对付鞑子,取胜只是时间问题。
当他看到曹文诏追击鳌拜就意识到事情不妙,赶忙催动他的白龙驹挺枪冲了上去,面冠如玉,白马银枪,大有其先祖风范。
关宁将士见到马祥麟出战,更受鼓舞,叫什么的都有。
“小赵云。”
“锦马超!”
“独眼马!”
马祥麟在泰昌年间戍边时的战绩至今仍在关宁军中广为流传,加上他马超后人的身份,是关宁军士兵心中所向。
城上清军见到一个白马银枪的将军冲出阵中,爱看三国的他们惊呼道:“赵子龙!”
曹文诏眼瞅着鳌拜的朴刀向自己迎面砍来,认命似的闭上眼睛,下一刻听见一道兵器交击声,抬眼一看,一杆银色长枪顶开了鳌拜的刀锋,让它砍在别处。
“曹将军快走,我来斗他!”
“是你!”看见马祥麟的容貌,鳌拜回想起那个雨夜中跟他交手的一幕幕。
又来了个武力值不下于自己的,体力消耗严重的鳌拜哪敢跟他斗气,拨马朝城墙奔去。
鳌拜的溃逃和暗箭伤人虽然让多尔衮不齿,可他毕竟是大清军中的一面旗帜,见鳌拜要撤退还是抬手命令道:“弓箭手准备放箭!”
周围的几十名弓箭手张弓对准马祥麟,望着城上一张张引而不发的弓箭,马祥麟恨恨的望着鳌拜的背影,露出一个算你走运的眼神后,调转战马回到阵中。
站在高台上的何可纲手扶栅栏,黑色披风在微风吹荡下轻轻飘荡,在马祥麟归阵后,冷冷道:“炮团开始炮击!”
一身红色衣甲的旗语兵就在站在他身边,手持两把红色令旗的他摆出动作,通过特殊动作将指令传达到各个炮团。
炮兵通过望远镜看到命令,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炮击,几十门辽炮和几百门迫击炮一字排开,发起炮击。
一发发炮弹冲出炮管落在城墙上下,城头上顿时一片混乱,满人慌走奔逃,多尔衮在戈什哈们的保护下来到城下,下达了一个明智的命令:所有守军撤到城墙下。
得到撤退许可的满人纷纷来到城墙下避难,炮击并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多伤亡,能落到城头的炮弹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其他的要么的打在城墙上,要么直接飞过城头,打在了城里。
心理丧的震慑才是关键,面对从头顶呼啸而过的炮弹,满人都会觉得自己再待在城头早晚会被炸死,这种想法让他们感到不安。
多尔衮躲在城下,几名忠心的戈什哈举着盾牌簇拥着他,即使被人护卫,炮弹在城墙上爆炸的声音仍旧让他心下骇然,这炮火太密集了,太可怕了。
何可纲眼瞅着满人从城墙上撤下,仍旧没下达停止炮击的命令,用来当炮灰的黑奴过两天才能到,这两天他要满人在炮弹下瑟瑟发抖。
这一天,每门炮都打出十几发炮弹,上万发炮弹就打了出去,城内满人心里就剩下惶恐了。
明军炮兵觉得打的挺快,清军却觉得时间为什么那么漫长,这么密集的炮火别说在城头防守了,就是杀出去跟明军拼个你死我活都不行啊。
他们觉得自己刚出去就会被炮弹炸死,没冲到明军阵前就被明军打死。
当炮声停止,满人打在各自牛录的催促下重新走上城墙,城墙上已是一片狼藉,地面被炸出坑坑洼洼的大洞,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
一个年轻的满人弓箭手走到地上,一个没爆炸的迫击炮弹倒在地上,满人少年将其拿了起来,走到出任牛录的镶白旗人面前,“大人我捡到宝贝了。”
他的牛录一看吓得魂儿都飞了,赶紧跑开,“别过来,你拿的是明人炮弹,会爆炸的。”
“啥?炮弹?!”满人少年一个激灵,手没拿稳,炮弹落在地上,爆出轰的一声巨响,崩飞的弹片直接射进他身体,一张还算耐看的脸上插了十几块弹片。
城下正准备撤退的明军听到城头又响起爆炸声,还以为是哪个炮兵手痒痒又给满人来了一发,也没当回事,看了一眼就走了。
……
大清皇宫,崇德殿内。
身心俱疲的多尔衮坐在龙椅上,以手覆面,扫视着身前左右的代善等人,“今天你们都在场,明军长以火器,而我军长以骑射,是继续坚守还是选个时候北撤,大家都说说吧。”
这群兄弟叔伯都见到了明军火器的厉害,他也可以提出北撤的想法。
老成持重的代善第一个发言,“建州卫乃我太祖皇帝发家之地,更是我大清龙兴之地,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说着看了他儿子岳托,岳托莫言不语,显然也是这个意思。
跟代善交好的汤古代起身道:“赫图阿拉城是我满族最重要的地方,如果放弃这里,我满清几十万族人岂不都成丢魂丧魄之人了。”
多尔衮的十三哥,爱新觉罗·赖慕布站起来道:“满清不是建州卫,只要族人还在,到哪里都是满清,现在城外有几万明军,这还不到明朝军队的二十分之一。
就算我们击退他们,以后还会有几十万、上百万的明朝军队来攻击我们,二哥!我们拼不起啊。”
“十三哥说的没错。”多尔衮点头道:“明朝人今天不进攻是因为他们人没来全,昔日明军进攻沈阳曾用一群黑鬼作为敢死队攀上城墙。
今天朕远观明朝军队,没见到一个黑鬼,这才是明军不进攻的原因,等那些黑鬼到了明军必会进攻,到那时我满族子民不知要死多少才够。
各位都是朕的兄弟叔伯,朕不勉强大家,大家先回去休息,成与不成咱们明日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