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41节

  然后继续看书。
  冯大人被赵大人的态度弄得心痒难耐,勉强挤在赵大人身边看了几眼,奈何他没有从头看起,看的迷迷糊糊,完全不明白这都是些什么。
  加上冯大人本人在算学上与赵大人相比,就是个渣渣,只能不甘不愿的放弃,想等赵大人看明白后,仔细跟他讲讲。
  总觉得自家大人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确实是好东西,但对科举不考算学的有些算学渣渣来说,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因为锦绣拿出来的东西,不仅给账房那边带去了数之不尽的灵感,还在赵大人的强烈要求下,让府城,包括下面县城的所有官员都要学会应用。
  对学会的定义,锦绣想的是精通,但冯大人头摇的像是随时要掉下来似的,一脸苦闷道:“大人,这实在太有难度了,下官有信心在半年内将这些知识精通,但短时间内,请恕下官无能,还请您宽限一些时日吧!”
  于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衙门里到处都能听到背诵九九乘法口诀的声音,就连看门的老大爷经过这些人的影响,也能摇头晃脑的背上两句。
  两位大人见面,互相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这样。
  赵大人:“五九多少?刘大人今早吃的好吗?”
  刘大人:“四十五,两个包子一碗甜粥美滋滋!”
  锦绣看这些大人的积极性很高,于是特意让人制作了超大卡片贴在府衙内的各墙壁上,只要抬头,不管你眼睛盯在哪里,总有一个知识点等着你去学习巩固。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府衙的大人们整体觉得自己升华了,以前去外面买东西,几文几两的混在一起,心算能力不强的,只能等着商家拨算盘。
  现在简单的口诀表一算,结果一清二楚,看账目也比以前更加心里有数。
  虽然被折腾的不轻,但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时才有人后知后觉的想起:“这套知识是大人老师传授给大人的,不知那是一位怎样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啊!有这种能传世的学说,一点儿不藏私的让大人教授给我等,此等心胸,实在让人敬佩!”
  “哎,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我仿佛记得,咱们家大人没有拜师来着?”
  “可大人也不至于在这种事上和我们开玩笑不是?没必要啊!”
  刚好几人的讨论被路过的锦绣听见了。他顺口就答了:“我有先生啊,只不过他老人家低调,不喜张扬。
  他老人家姓谢,名清风,字宁玉,出生高贵,京城人士。”
  说罢也没管众人什么反应,径直招呼人帮他牵马,和人约好了,要去蔗糖厂瞧瞧,那边儿最近一直在扩建,锦绣担心衙门的人为了赚钱,不管不顾,发生什么他不能容忍之事。
  等他的身影从衙门口消失,冯大人揪着自己的胡子,迟疑道:“谢清风,谢宁玉,怎么听着这般耳熟呢?”
  有人不确定道:“我知道有位先生,刚好与这位同名同姓,德高望重,隐居多年,不问世事,只不过没听说他老人家收了关门弟子之事。”
  有直肠子道:“这不很明显了嘛!咱们家大人就是那位王爷的亲传弟子啊!若不然,天下间还有谁会苦心孤诣研究一门新的学问十几载,学问大成之时,却不宣扬,还能随便让弟子拿出来让咱们随意学来使用?”
  众人心里本来就已经有了八分肯定,最后两分动摇的心思,也被这人给砸瓷实了。
  冯大人连连感叹:“不是我等不愿意相信,实在是那位老先生在士林间地位太过特殊,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接受过他老人家的教导了,一时难以相信罢了!”
  “我怎么没早一点儿想到这茬呢?咱们这是沾了咱家大人的光,也算是间接得了老先生的指点,与老先生有了师徒情谊!我若是写信给老友,他怕是嫉妒的眼珠子都要红了!”
  等锦绣回到家时,元老爷也与他说起了此事:“这般将事情说出去,王爷他老人家不会不高兴吗?”
  锦绣笑的像个小狐狸似的:“您有所不知,师父在京城待不住,一心想出去闹腾,陛下不同意,两人之间你来我往的闹了大半年,各有胜负。
  两人上次吵架,无意间被宫人给听了去,将我乃师父关门弟子的消息传了出去,现在就是咱们不提,旁人也很快就能知道了。”
  元老爷想想就觉得头痛:“爹听说老爷子年轻时有很多追随者,到了现在也很狂热,他们找不到老爷子,一定会打着各种旗号,来找你探讨学问的,你能应付的过来吗?”
  锦绣笑眯眯道:“爹,这不是更好吗?人来的越多,越有名,越好。”
  第136章 税收  功劳站牌
  元老爷也是个老狐狸了, 眼珠子一转就知道儿子打的什么主意,反问道:“你是想利用那些人将明安府的名声打出去?”
  锦绣点头:“若是能带货的话,咱们不亏, 若是能带动明安府的文风, 咱们血赚。”
  元老爷摇头:“带货的可能性极大,若是有人愿意为明安府的特产写几篇赞美的文章,传唱开去就更好了。
  但带动文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至少要十年二十年,或许会有所改变。
  咱们靖林县在前朝时期,也是个贫穷且愚昧的小县城,也是经过好几任县令的努力,加之当时寺庙和道观盛行, 教化民众,前后经历好几十年, 才有了现如今的乌兰书院的雏形。难啊!”
  锦绣道:“爹,我都明白, 不会着急的, 只是现下有这么个想法, 路还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儿走的。”
  元老爷明白锦绣的意思:“你是想开办书院?”
  “嗯, 您能想象吗?整个明安府连一家像样的书院都没有,读过书的几乎全是富家子弟, 自己家里请了西席先生去教导。
  继续这样下去,百年后这里的普通百姓还有读书识字, 改变命运的机会吗?虽说愚民好管教,但到底不利于进步发展!”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 饶是元老爷智计百出,他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不过在这之前,制定统一公文格式的章程终于定下来了,自上而下开始普及使用,从府衙开始,到下面的各个县衙,全部派专人来学习。
  简单试运行两个月,锦绣明显感觉各项差事处理起来要比之前更加有效率,出错的概率也大大降低,模糊不清,废话连篇等毛病基本被迫改正过来。
  日子一晃临近年关,去外边儿的商队回来,几路领队来衙门交差,脸上喜气洋洋,显然这趟出去,超额完成了之前的预期。
  冯大人带着一个管事过来找锦绣,脸上全是掩饰不住的笑:“大人,隔壁康来州的成大人真是个热心肠,不仅给我们借道,还帮着我们给他们附近的几个州府打了招呼,一路上咱们的人走的可安心啦!”
  锦绣挑眉:“是吗?这成大人月月与我通信竟然未提过此事,还是个深藏功与名的!回头我写信好好谢谢他!”
  冯大人指着管事道:“您还是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管事恭谨的给锦绣行礼后才缓缓道:“这一路上,咱们的果酒出了康来州就大受追捧,还没到预计的地点就被卖的差不多了,要不是还记得要去其他地方打开销路,差点儿没经受住金钱的诱惑,半道儿上给卖完了!
  还有蔗糖,物美价廉,比果酒更受欢迎,到了年末这段时日,简直有价无市!好些人拿着钱找咱们买东西还买不到,再是没想到,生意还有这么好做的一天!”
  锦绣认真问:“明年有信心将这门生意做得更大更好吗?”
  管事将胸口拍的邦邦响:“大人,就算拼上小的这条老命,也要将咱们明安府的果酒卖的全天下都是!”
  锦绣拍拍对方肩膀:“行了,一路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转而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了,冯大人,不要忘了收税,今儿我就将话放在这儿了,咱们明安府今年的税收就靠着商业了。
  让下面的人皮紧着点儿,该收多少就收多少,一文钱都不能多拿百姓的!做得好了,回头大人我有赏赐。若是被我发现有贪赃枉法之事出现,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冯大人自然应是:“下官明白。”
  锦绣又对管事道:“回头也给一起回来的商队紧紧皮,就说是本官说的,该交多少就是多少,不用想着贿赂谁,从而达到少交税的目的,现在的商税不高,若是被本官发现谁家私底下有小动作,你明白吗?”
  管事连连应是。
  管事心下没说的是,若是真的吏治清明,官员不朝他们这些小商人伸手,谁不想老老实实做生意?有您这句话,我这心里才踏实呢!
  也只有那些有后台,有门路,做惯了走捷径拿好处的人,才会没事找事,损人利己罢了,这世上毕竟是普通人居多,哪儿那么多有背景之人呢?
  等这一拨税收上来,最后一算账,众人再次坐在一起商议事情时,赵大人腰杆子挺的笔直,脸上满是笑意:“大人,这般下来,咱们今年虽然修梯田,铺路,给百姓借贷银钱购买蔗糖,建立公厕和公车,花了许多银钱。
  且今明两年的庄稼免税,但总体下来,咱们竟然达到了收支平衡,若是细细抠起来,还能略有节余。”
  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今年明安府的大动作人人参与其中,正是因为参与其中,才能明白这中间到底花了多少钱,说一句花钱如流水也不为过。
  用赵大人的话说:“下官这辈子就没摸过这么多钱,心疼啊!真心疼!就算不是自己家的也心疼的厉害!”
  谁能想到都这样了,还能收回来本儿呢?
  众人之前也只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上官是个有能耐且讲义气的,身后有强硬的背景,被朝廷问责的时候,天塌了还有高个儿的上司顶着呢。
  眼下听赵大人这般说,冯大人再三确认:“赵大人,你们的账目没问题吧?”
  赵大人很生气:“我们连着算了几十遍,每个铜板儿都清清楚楚,咱们明安府的账,已经十几年没这么明白过了,你这是在质疑我的能力吗?”
  冯大人也不在意赵大人话里对往年明安府状况的不满,笑呵呵的感叹:“在明安府做通判这么多年,没想过明安府的商税有这么多的一天。”
  锦绣拍拍手:“好了,马上就要封笔了,年礼都让人给你们备好了,现在说说今年的最后一件事。”
  锦绣带着众人往衙门外走。
  一出了衙门大门,众人就发现今日大街上与往日有何不同了。
  明安府府城内一共有四条主干道,其中又分流出无数支道,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众人眼前的,沟通府衙和仓库的一条,路途中间还经过小吃街,是非常有名的一条公车道路。
  现在正有人在公车站牌下闹闹哄哄的,围在一起指指点点,谁也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
  锦绣背着手,带着众人走过去,人群自然为他让开一条路。
  走进了才看见往日的公车站牌一夜之间全部被蒙上了一层红绸,一时搞不懂锦绣这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锦绣上前一步,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下,伸手扯下红绸,只见这个站牌早就不是以往的站牌,下面的车站名还在,只不过上半部分,着重雕刻的,是在程大人的主持下,于何时何地,截止何年何月,修建了何段水泥路。
  没有任何修辞,也不多加赘述,只用最简单,最公正的态度,将程大人这一年来做的贡献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
  看见上面内容的程大人激动地不知如何是好,一向沉稳淡定,以儒雅自居的人,搓着手红着脸,像是不好意思,又像是有些得意,傻站在原地一时也想不到有什么好说的。
  有人大声将上面的内容读出来,周围群众兴奋的叫好,一个个真情实感的夸赞程大人,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程大人实至名归!
  其他人羡慕嫉妒的眼睛都红了,例如冯大人,心里想的是:他老程带人修建水泥路,我在乡下带工匠修建灌排系统,难度一点儿不比修路低,遇到难题,夜以继日,没日没夜的想办法,攻克难关,做的事情一点儿不必老程少啊!大人怎的这般偏心,眼里只能看见老程呢?
  其他人心里想的和冯大人差不多,而且他们更加直接,将心里的想法直接用眼神表达的清清楚楚。
  锦绣握拳笑了一声,指着不远处的站牌道:“咱们明安府府城内,共有大大小小一百零八个站牌,四条主干道上约有二十三个站牌,你们每人的功绩,本官都让人一一记录在其中,将来这主干道放不下了,还有支道。
  总之,你们做了什么,不仅本官知道,本官也要让所有明安府的百姓都知道,从今往后,这明安府的公车站牌,不仅仅是简单的公车站牌,还是你们的功德碑。往后百姓们是叫这个车站为知府衙门站,还是程大人站,就要看程大人你的本事了!
  今儿本官话就放这儿了,这功德碑不是每人只有一块儿,只要你事情做到位了,给百姓将功劳立在这儿了,凭你的能力,还可以有第二块,第三块。”
  看这些人急不可耐的样子,锦绣指着不远处街上的站牌道:“旁边就给你们特意准备了公车,都去看看吧!”
  众人瞬间顾不上仪态,一哄而散,就连当初因为腿脚不利索,进而请求锦绣建立公车站的钱大人,这一刻在锦绣眼里,也是健步如飞,身姿矫健的样子。
  锦绣背着手站在知府衙门的台阶上看着众人的热闹,好久不出现的小野突然出声感叹道:“人类对名利的追求,真是永无止境。”
  锦绣轻笑:“小时候能为了在幼儿园得到老师的一句夸奖而好好吃饭,上学时候拿到三好学生奖状春风得意,到了大学,就算家里不缺钱,凭自己本事拿到奖学金,也要迫不及待的请众人吃一顿,炫耀自己的能力。
  以至于到了工作中,这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若是做的好事能被当下所有人知晓,甚至只要想一想后人能在民间各种记载中看到自己的身影,理所应当感到骄傲自豪。
  这都是人之常情罢了。”
  第137章 年礼  亲戚
  临近年关, 衙门马上就要封笔,处理完最后一批公文,这些大人们一个个还对着锦绣依依不舍, 表现的像个刚谈恋爱的十八岁大姑娘似的。
  锦绣没好气道:“快走吧, 今年都不想看见你们的脸了,烦都烦死了,让人给你们准备了年礼,不多,是个心意,全都放在门房处,回去的时候记得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