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靖康元年(求订阅!)

  …
  十二月末,东路金军攻破信德府城。
  完颜宗望等金军将领登上城楼,假惺惺地下令抚谕居民。
  其实在破城之初,完颜宗望等金军将领就已经悄悄下达密令,对各部明确划分了抢劫范围。
  最终结果是,女真人抢掠的地区,杀戮无数,而汉儿、契丹等族抢掠地区,只是稍微抢了些财物而已。
  女真人贪婪嗜杀的强盗本性,暴露无疑。
  郭药师所率之军一直在信德府城外,没有入城抢劫,所以不曾杀戮一人。
  有人问郭药师原因,郭药师道:“我辈入京,素无歹心,复来归朝。”
  有人竟然信了郭药师所说的鬼话,想要联郭药师退金兵保宋。
  说郭药师所说的是鬼话,绝对没有冤枉郭药师。
  可以说,如果没有郭药师,东路金军打到此地,就不会再前进了。
  赵佶禅位给赵桓,是完颜宗望等人所没有预料到的,加上河间和中山二府未破,后路有危险,完颜宗望等人商量是不是就此退兵还师?
  这时,郭药师建议说:“南朝未必有备。”,接着,郭药师进一步鼓动完颜宗望等人说道:“汴京富庶及宫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今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势,急趋大河,将士必破胆,可不战而还。苟闻有备,耀兵河北,虎视南朝,以示国威,归亦未晚。”
  完颜宗望被郭药师说动,最终采纳了郭药师的建议,决意继续南侵。
  完颜宗望派遣郭药师为前锋,不过只给了郭药师一千骑兵。
  郭药师再三请求再给他增加一些兵力。
  完颜宗望才又给郭药师增加了一千骑兵。
  显然,金人根本不信郭药师这个屡叛之人。
  郭药师也知道,他的名声彻底臭了,可他并不甘心仕途就此完了,所以他极力表现自己。
  郭药师亲率两千轻骑兵从信德府出发,疾驰南下,没过多久,便抵达黄河边上……
  ……
  靖康元年,正月初一。
  赵佶正式向宋钦宗赵桓提出,他想在正元节前,前去亳州蒙城烧香,拜祭庄周,祈愿道祖老庄保佑国泰民安。
  此时,军国大权还掌握在赵佶手里,赵桓怎敢不答应?
  太史通过占卜推算了一番,建议赵佶选择正月初四辰时启行。
  可正月初三晚上,赵佶闻听金兵已渡过黄河,感觉情况急迫,于是,等不到正月初四辰时,这天晚上夜漏二鼓之时(即夜里九点到十一点之间),赵佶就悄悄的离开了龙德宫,车驾东出,直至通津门,下河乘船而去。
  这时,赵佶身边仅有蔡攸以及内侍数人扈从。
  通津门是陆路城门,南侧就是汴河东水门。
  汴河是东京城里最主要的一条水上交通干道,从外城西水门入城,流入内城水门,横穿皇宫前边的州桥、相国寺桥,然后流出内城水门,再经过外城东水门,出城朝东南方向流去。
  赵佶等人匆匆登船,沿着汴河连夜出城。
  水在夜中流,船在水上行。
  此时正值寒冬时节,汴河水位较浅,因而船速稍缓。
  赵佶觉得如此行进太慢,于是弃船上岸,改乘肩舆(即轿子)。
  可坐了一会儿肩舆,赵佶又觉得肩舆还不如船快,于是又回到河岸边,征得一条运砖瓦的船乘之。
  由于走时太过仓猝,侍从们甚至都还没来得及准备食物。
  经过这番颠簸劳顿,赵佶开始感到饥饿。
  蔡攸急忙派内侍在船上寻找食物。
  后来,内侍从舟人处得饼一枚,赵佶等人分而食之。
  一夜之间,赵佶他们竟然就逃了数百里,天亮时已抵达南都(即应天府,也就是后世的河南商丘)。
  至此,赵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天亮之后,也就是正月初四。
  太上皇后、太皇妃以及王子帝姬等也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离开了汴梁城,前去追赶赵佶。
  赵桓命平凉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范讷,统领胜捷军扈从。
  这天,不少朝廷官员闻听赵佶已经离开京师,相继逃出了汴梁城。
  赵佶在南都并没停留多久,他们买了骏骡之后,便赶紧骑上继续向南前进。
  途中,路过一个村庄。
  赵佶走累了想歇歇脚,见一户人家竹扉半掩,遂拍门而入。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赵佶于是与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问赵佶姓氏。
  赵佶回答说:“姓赵,居东京,已致仕,推荐长子自代。”
  赵佶骑着骏骡到达符离(后世安徽宿县北符离集)后,又改为乘大船继续南下。
  船行至泗州(后世江苏盱眙西北),赵佶弃船登岸,至江边集市上买鱼。
  赵佶很会买东西,他与卖鱼人讨价还价,最终得胜而归。
  买鱼归来,赵佶颇有感触,遂赋《临江仙》小词一首: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卖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到达泗州后,赵佶才停住匆忙的脚步稍微休憩。
  泗州城地处淮河下游,淮河在此处与汴河相连,这里是南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时候,行宫副使宇文粹中以及童贯、高俅等大臣,都相继从后面追赶了上来。
  童贯本来已被赵桓任命为东京留守,但童贯闻听赵佶南幸,于是私率胜捷军亲兵倾巢而出,追赶赵佶,美其名曰“护驾”。
  童贯胆子的确很大,对于赵桓的任命他竟敢拒不从命,这也是童贯后来被定罪处死的十大罪状之一,即:不俟敕命,擅去东南;差留守,不受命。
  像童贯这样擅自离开京城,前往东南地区的官员其实还有很多。
  达贵、百姓和那些地位较低的官吏就不说了,高官自尚书而下逃遁者,如张权、卫仲达、何大圭等五十六人。
  以至于上朝的人只剩大半,不少位置都空着。
  蔡京、蔡攸与宋焕家族,千余人,无一在京师。
  而蔡京、蔡攸门下之士,弃官而逃者十之七八。
  童贯和高俅都是手握兵权的重臣,而且他们都是领兵而来——童贯领着三千胜捷兵,高俅领着三千禁卫兵。
  名义上,童贯和高俅都是来给赵佶护驾的,都要保护赵佶过淮河,去扬州。
  而实际上,童贯和高俅都是来跟着赵佶保命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他们本就屁股不干净,所以,他们预感到,自己若是留在汴梁城里,十有八九凶多吉少。
  童贯比高俅早一步到泗州,所以赵佶被童贯抢到手,保护了起来。
  童贯诈传赵佶命令,令高俅守御浮桥,不得南来。
  高俅对这道命令很怀疑,执意要面见赵佶。
  可童贯就是拦着不让高俅见。
  东路金军已于正月初七兵临汴梁城下,并开始猛烈攻城。
  赵佶闻讯,赶紧动身离开泗州,并往扬州。
  这时,高俅拒不执行童贯的命令,带领禁卫军也要跟随赵佶南下。
  童贯大怒,遂令胜捷军射杀禁卫军。
  禁卫军军士不少因此中箭身亡,还有一百多人从桥上掉到河中淹死。
  胜捷军是西军强军,童贯的亲兵,更是其中的精锐,禁卫军哪里是其对手?
  打不过童贯,高俅只好下令禁卫军停止前进。
  高俅父子兄弟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再见上赵佶一面。
  不久,赵佶乘坐肩舆而来。
  赵佶、高俅见面之后,君臣相顾泣下。
  赵佶想说些甚么,可或许是因为蔡攸、宇文粹中、童贯等大臣陪伴在侧的缘故,赵佶最终一语没发。
  路上之人见此情形,莫不扼腕流涕。
  高俅于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金军前来追击。
  赵佶到达扬州后,仍感觉不太安全,执意要渡江南下。
  当地父老力谏车驾不可渡江。
  但赵佶不听。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赵佶乘船渡过长江,到达南岸镇江。
  郑皇后此时已经追至扬州,但她并未跟随赵佶过江,最后留居在了扬州。
  追随赵佶南而来的那些王子帝姬们,此时四散在沿路州县。
  镇江是赵佶此行的目的地。
  绍圣三年,赵佶以平江、镇江军节度使身份被宋哲宗封为端王,那年他才十四岁。
  政和三年,赵佶将镇江由州升格为府,这是两浙地区最早由州升格为府的城池。
  这说明,镇江在赵佶心中地位是比较高的。
  关键是,镇江北有长江天险,可以阻挡金军南下。
  而且,镇江的政治局势对赵佶也比较有利——镇江知府蔡翛是蔡攸的弟弟,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宋焕是蔡攸的妻弟,而蔡攸是赵佶最信任的人。
  所以,只有来到镇江,赵佶才有些安全感。
  至此,赵佶便在镇江住了下来……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