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_分卷阅读_128
番娃一副见了鬼的样子,惊慌失措地跑出衙坊,直奔城东去禀报。
不日,关于李果在廉州得到一颗六分珠,卖了万缗的事,在刺桐城内广为流传。许多好事者,还特意跑去静公宅探头探脑。不过李果自从搬到静公宅就深居简出,鲜少有人能够看到他。不说李果,连果娘和果妹都见不到踪影,静公宅大门严牢,仆人、门子不少。
能进出静公宅的,只有瑾娘、阿七、小孙等几位好友,及李果在衙后街的几位交好邻居。其他人闲人,一律被门子拦下,不管怎么分说,都不给进。
外人指责李果发财后就六亲不认、心胸狭隘。然而李果也不在乎,他穷困潦倒时,谁对他好,谁对他差,谁落井下石,他记得清清楚楚,他就是这么记恨。
午后,瑾娘带着弟弟小山到静公宅,见到李果笑语:“小山吵着要找果妹姐,还想让果妹哄他睡觉呢。”果妹听到声响,走出来,问候瑾娘,蹲身帮小山擦鼻涕,牵着他到院子里玩耍。
瑾娘看着果妹离去,今日果妹穿得漂亮,头上绑着两条销金的头须。
刚搬进静公宅那会,果妹夜里总是醒来,执着蜡烛,到处走动,看着这舒适、漂亮的家宅。果娘问她可是睡不着,果妹说:怕是梦,梦醒后,又睡在漏水透风的老房子里。
这事,果娘和瑾娘说过,也是一番唏嘘。
“果子,她看来也习惯了。”
“不说果妹,我有时也恍惚觉得是在梦里。”
李果做梦都想不到,他有天能够住进静公宅,还是住在赵启谟曾经睡过的寝室。
“往后可不能再这么称呼你果子,得换一个,要取个正式的名字。”
瑾娘认真说着。
“多年前,我在静公宅由赵舍人的书童教识字,那时赵舍人给我取了个学名,叫南橘。”
李果望着熟悉的庭院,风叶萧萧的梨树,幽幽讲述。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瑾娘轻轻咏诵,取这样的名字,是有其寓意和寄托。
李果点了点头,走至一株高大的茉莉花前,他眼眶泛红,然而不想被瑾娘发觉。
“这是个好名字,赵舍人也是有心。”
瑾娘称赞。她已有许多年不曾见过当年那位翩翩少年郎,这些年过去了,大概已经长成一位风华绝代的美男子吧。
“瑾娘,你来啦,快来喝盏茶。”
果娘从屋中走出,身后还跟随着一位丫环。果娘的衣服不似李果和果妹那般华美,褙子朴素无华,发髻上插着一支玉簪,素雅别致。
瑾娘笑盈盈走去,挽着果娘的手臂。
院中只剩李果一人,李果撷下支茉莉花,将它簪在巾帽上。他伫立在院中,背手听着风声。
买下静公宅,是因为这栋房子位于衙坊,王鲸不敢来造次。也因为这栋房子,曾住过赵启谟。
李果没在刺桐停留多时,他携带钱财,前往廉州。此时已近秋季,廉州珠熟,李果正好前去贩珠。
十七岁的李果,俨然是位老练的商贾,他身边跟随一位小厮,行囊里有笔纸、算筹,契纸。他贴身带着交子,像其他商人那般,缝进衣襟里。
抵达廉州,林期已知他获得颗六分珠暴富的事,见他焕然一新,也不惊讶。
李果先是去店舍找周政敏,然而政敏已回京,继而去朱家滩找泊哥。李果想买田宅给泊哥,然而泊哥说住不习惯陆地,也不会种田。他目不识丁,不懂陆地人规矩。李果拿钱予他,他却只识得铜钱,不懂金银。这令李果十分茫然。最终也不得不去兑换一箱铜钱,送予他,吩咐务必藏好。
李果抵达廉州不过一日,便有人急匆匆从刺桐赶来,告知他果妹遭海寇劫走。
无疑,这是专门候着李果离开,李果刚乘船离去,便去劫人。
李果恼怒奔回刺桐,阿七和瑾娘已在等候他。见瑾娘的双眼红肿,李果才知,竟是连小山也一并劫去。
两个孩子结伴去城郊踏青,由四五位仆人看护。却不想闯来一伙歹徒,光天化日之下,将人劫走。
“索要四百金,让初十夜晚送去洋屿。”瑾娘将封信递给李果。
今日已是初九。
“必然是熟人所为,否则不可能知道你我两家交好,两个孩子也常在一起玩戏。”
李果心里有个怀疑对象,气得将信纸揉做一团。
“枉他一个壮汉,何等下贱龌蹉,竟对着小孩儿下手。”
瑾娘显然也觉得是王鲸那伙人。瑾娘通过官司,从黄家抢回海月明珠铺,因此和黄家结仇。而王鲸联姻黄家,想来是这两家人联手。王鲸向来刁难李果,这次见李果衣锦还乡,必然是心生歹意。
三人商议一番,瑾娘和李果筹钱。李果将仅剩的钱都取出,想着这富贵本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不该为他所有,他也不怨愤。只是王鲸和黄家,他决不轻饶!
小孙提供船,李果、瑾娘、阿七、小孙,一群人在初十夜晚前往洋屿。等候海寇出现。
信中写明不许报官,否则将两孩儿沉入海中。李果他们也只是单船前来。
夜明星稀,等待许久,海寇出现。
双方停泊于洋屿,李果和阿七提着金条,登岸前去交涉。六七海寇蒙面戴斗笠,并不言语,寇首察看金子后,示意手下放人。果妹和小山被从寇船上推下,阿七和李果急忙跳水去救。阿七救起果妹,李果捞起小山。五岁的小山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揪着李果衣服痛哭。
安然返回船上,李果揽抱果妹,果妹一头蓬乱的头发,手脸都是擦伤,果妹平静说:“哥哥,他们中有个人我认识。”
“这帮坏人一直蒙着脸,也不敢说话,可是我看到一个贼寇手臂上有刺青,是个骷髅脸,嘴里还咬把刀。”
“我知道这人。”
阿七知道和桥有位无赖,手臂上就刺着个咬刀骷髅,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一群人返回刺桐港,船还没靠岸,就见海港灯火通明,密密麻麻的人群。
原来是一艘番船靠岸,大概是运载来许多昂贵香料,以致市舶司里的官员,都赶来迎接。
不过,这声势也太过壮大。
“不对劲,半城的人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