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白眼狼_分卷阅读_184

  送走顾河岳,曹大叔晃悠着来到隔壁殷家门口,拎起铜门环,咣咣咣一阵砸:“小立子,出门见客喽!”
  没过多久,院门吱呀一声开了,满头大汗的殷立扶着大门笑道:“富贵哥,你来了。”
  “啧!腿脚练得不错么。”
  曹富贵看看他已经没扶着拐,站得还挺稳当,赞了一声。
  “托您福,要不是您给好药精心帮我治,我哪有今天。”殷立开心不已,让开身子请富贵哥进门。
  殷家院子里还是只有他一个人,可却清清爽爽、干净整洁,院子里的两棵大树绽发了新枝嫩芽,似乎都泼辣辣地透着股精神劲。
  殷立的老娘如今在街道的作坊里做手工,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她也不愿闲在家里,做个活多少补贴点家用;两个孩子则在学校上学;至于殷家传说中的老三,曹富贵只匆匆见过一面,小子挺愤世嫉俗、苦大仇深的,听说曹富贵是老头子的忘年交加徒弟,他翻个白眼转身就走,后来还真没和富贵哥再碰过一面。
  殷立的老婆方虹就在“随园居”里当杂工,她为人腼腆,不好意思跟客人打招呼,本来是要当服务员的,结果倒成了闷头干活的杂工。现在顾大小姐眼见是不可能再来当服务员,她这杂工也得赶鸭子上架升职当服务了。
  曹大佬亲自上门当然不是为了方虹升职加薪这点小事,而是带来了好消息。
  “……你家老爷子也平反了,快要回来了!”
  “真、真的!真是,真是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富贵哥,我,我……呜呜呜,谢,谢谢你!”
  殷立人都站不稳了,扶着院子门浑身发颤,说到后来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虽说这几个月来家里挤出最后一点积蓄,都在卖力跑动老爷子的事,真正听到消息落实,这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就像是巨石落了地,他也不知自己怎么了,根本没办法控制奔腾而出的泪水。
  这些年,家里老老小小都过得太艰辛了。
  他原本该在父亲不在时,成为一家子的顶梁柱,可自己这性子、这半残的身子……要不是富贵哥来京后大力帮衬,他怕是早就撑不下去了。
  如今,如今可算是好了!父亲要回来了!
  “嗨嗨嗨!站直了,大老爷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像话么?!”
  曹富贵嫌弃地挟起殷立的胳膊肘就往屋里拎,人家顾河岳小姑娘哭得梨花带雨那叫令人怜惜,你个一把山羊胡子的中年妇男哭成这样,就是咱性别男、爱好男,也瞅着不顺眼啊!
  “对,对不住,富贵哥,我本来是想练好腿脚,给您店里去帮把手,谁知道一激动,腿,腿又软了,呜呜呜——”
  曹富贵哭笑不得,赶紧把人摁到椅上,摇头翻了个白眼:“得了吧,就你那软趴性子,上店里万一遇着个流氓混混的,别把你给吓哭喽!我说,老殷那一身武艺,你是半点没学着啊?”
  殷立老脸通红,喃喃道:“……惭愧惭愧,我,我不肖啊!”
  曹富贵安抚了几句,让殷家老二好好待在家里准备准备,顾青山的信里说是不日回京,估摸着老殷也能给补发一笔钱,这一家人的日子眼见着也要起来了。
  眼见两家人开心不已,想起老顾信里提到胡敬全这老小子,孤家寡人的。
  顾青山和老殷都平反要回来了,他这经济犯可和这两位不一样,估摸着就算“五七”干校结束,他不用再待在林坎,回乡也是难熬,倒不如让老头也来京,他富贵哥也不缺这老小子一口饭吃。就老胡那把算盘珠子,要是能帮着坑人,那也是废物利用,造福社会么。
  越想越有道理,曹富贵回家修书一封,赶紧的让黄胖寄回家乡,索性让他们结伴回京,几个老头也互相有个照应。
  趁着人还没回京,富贵哥叫上猢狲等几个小弟,上街给老头们去淘点日用品、礼品之类的,到时登门道喜也能让老头们用得上。
  初夏的京城比江南乡下凉快得也有限,人们穿着换季的短袖衣衫,走在街上已经不再是前几年单调的白、蓝、绿、黑色调,好些姑娘们的身上悄悄换上了色彩鲜艳,甚至带着小花点的“布拉吉”(连衣裙)。还没到酷暑,街头巷尾已经有晃着蒲扇的膀爷出没,口沫四溅地跟人说道着国际国内天下大事,宛然消息能通中X海。
  街面上闲人很多,年轻人们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街角巷弄里也有了些偷偷摸摸的个体摊贩,警惕地拉着往来行人招呼,新的秩序在野蛮而蓬勃地生长着。
  曹富贵慢慢的,一摊摊走过,笑眯眯地问问价钱,问问货,偶尔买上一两件粗糙的小玩意,心里琢磨着介入的时机。
  猢狲带着几个兄弟远远跟着,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口干舌燥,又不敢上前打扰老大,那甚甚……市场调研!只得强打精神瞪眼四顾,以防不长眼的混混招惹看上去很好欺负的老大。
  不是他说,来京城这几个月,地面上乱糟糟的,人混眼杂,心浮气燥的,什么都得小心。哪像他们当年在县里在省城那个威风,谁人不识曹大佬?
  正看着,他眼睛一亮,提声喊道:“哥,前头有摊茶水铺,咱们去喝点茶休息休息?”
  第107章殷三
  “青年茶社?大碗茶……嘿,有意思。”曹富贵念着前头茶铺挂在半空的招旗,颇为玩味地一笑,“走,瞧瞧去!”
  说是茶社,其实就是一个地摊,几个年轻人拎着几把大茶壶,正为往来的游客们倒茶水,旁边放了一口大缸,缸边还放着一摞大碗。招旗上写着斗大的字——“大碗茶”,下方是小一号的字体“两分一碗”。
  摆茶摊的几个年轻人虽然招呼着客人,热情地斟茶倒水,脸上却都有些掩不住的不自在,只有一位二十多的青年,似乎是领头的,带着股豁出去的劲,扯开嗓门在吼:“大碗茶!两分一碗,消渴生津。您来一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