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强人所难的朋友不要也罢

  张芳芬连连点头,道:“对呀!这样算账,哪怕是六十个人都应该能够安排。还是你有主见,刚才我都愁坏了。”
  “有什么可愁的?妈妈,你记住了,升米恩斗米仇,帮人忙不要太刻意。
  如果觉得为难,大大方方拒绝就可以了,用不着瞻前顾后。
  更加用不着在意抹不开面子、得罪人、失去朋友,其实强人所难的朋友不要也罢!”
  “强人所难的朋友不要也罢?这句话说得在理,我心里敞亮多了!”
  “记住了,懂得拒绝,才能活得不纠结,这比乐于助人更加重要!”
  “嗯!我记住了。”
  张芳芬听了黄瀚的主意后不在纠结,一一看过邻居、朋友特意来帮着说情的女知青。
  张芳芬跟她们聊几句了解她们会什么,记下她们的名字和特长,心里有了安排,承诺发榜时如果没有她们的名字,“自强服务公司”会为她们来一次内招。
  这些话当然都是一对一说的,直接结果就是让来说情的老邻居们觉得有面子,他们的虚荣心都得到了满足。
  回家时都在大谈特谈自己多么牛逼,“自强服务公司”的张经理多么给面子,然后他们还在绞尽脑汁想以前有没有帮过黄道舟家。
  绝大多数邻居想来想去想不出,甚至想起以前曾经暗地里嘲笑人家捡西瓜皮、捡菜叶。
  也有邻居想起来曾经把腌多了吃不了的咸菜送给张芳芬,也曾经送过一些碎布。
  看来真是善有善报!今天去找张芳芬托人情人家满口答应,足以证明。
  还有几个邻居认为去年积极响应黄道舟发起的“请会”,应该算给了黄道舟面子。
  所以今天找上门,人家没有一丝犹豫就还了如此大的人情。
  以后看来要经常维护面子,免得请人办事时丢了面子。
  今天注定不平凡,事竟成饭店都打了烊,一直忙到九点多的宋春华还拿着招工表找来了。
  她知道不少知青托人来找过张芳芬,其实找她打招呼的也有不少,奈何僧多粥少,没办法不做出取舍。
  宋春华根据今天的试工成绩结合档案里的记载,考虑了她掌握的知青们的家庭收入情况后,初步订下了二十二个女知青,年龄基本上超过二十五岁。
  张芳芬是经理,也是投资人,理应是她说了算,因此她必须在承诺的放榜时间前得到张芳芬的签字批准。
  宋春华有心理准备,认为张芳芬肯定要照顾人情,说不定她决定的名单会被换掉一半人。
  谁知根本不是这回事,张芳芬和打着哈欠的黄瀚看了看,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张芳芬当场签字同意,让宋春华明天发榜,后天就让这二十二人上班,并且重新排班,执行两班倒。
  认为得到了尊重的宋春华心里喜欢,看来以后跟张芳芬搭档不会成为泥菩萨,她乐滋滋回去了。
  第二天二十二个女工正式上班,当天中午黄瀚就带着高秀红等等托了关系的十八个女工来参加排班。
  被县委指名道姓要特事特办,效率高得出奇。
  三天后,“自强服务公司”的手续下来了,三水镇领导班子亲自上门送营业执照和招牌,一路上还有三水镇的宣传队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三水镇一把手和钱国栋为“新风服装箱包厂”正式挂牌,炮仗放了一箩筐。
  其实在挂牌前一天,不连方桂兰四人,已经有四十八个女工正式上班。
  厂里半个月前增添了八台沪城生产的工业缝纫机,加上二十台租赁的缝纫机,完全能够满足四十四缝纫女工使用。
  还有三个有裁剪手艺的女工专业负责出样、下料,何爱凤被委任为半脱产的车间主任,厂长是经理张芳芬兼职。
  刚刚上班的女工们由何爱凤为首的八个女工培训了半天,第二天就开始缝纫“喇叭裤”,人人都能够胜任,只不过有人手脚慢些罢了。
  缝纫裤子最简单,黄瀚不急于求成,先让女工们熟熟手。
  他明明已经确定了两款牛仔衫、一款夹克衫也不在这个月生产,而是准备留到下个月推出。
  有了集体的牌子和招募几十个女知青的光环,布料问题果然好解决。
  宋春华拿着“自强服务公司”的介绍信找到东方红布厂,人家厂长二话不说就批了,并且答应把“新风服装箱包厂”的用量纳入生产计划。
  其实人家答应得这么爽快不仅仅是集体的牌子和黄瀚家的名气,最主要的原因是县委王秘书给厂里打了电话,要求“东方红布厂”给“新风服装箱包厂”供应布料。
  并且指示只要能够证明“新风服装、箱包厂”是用于生产,不是用于倒卖,必须满足该厂的生产需求。
  这个时代有许多条条框框都不合理,计划物资做出来的商品未必就是计划商品。
  比如说买布要布票,买现成的衣服,就用不着布票,也没有“衣服票”这种东西,直接给钱就行了。
  买肉要肉票,八一年八二年猪肉平均七毛左右一斤,但是买熟猪头肉就用不着肉票,五毛钱一斤。
  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执行价格双轨制,计划内的原材料比例会逐年下降,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黄瀚记不清三水县究竟是八三年还是八四年再也不要布票,只记得布票作废比粮票先行一步。
  “东方红布厂”规模大,产品经常获得省优部优荣誉。
  “新风服装箱包厂”的用料纳入计划后,意味着只要是“东方红布厂”生产的品种,“新风服装箱包厂”都能够购买。
  两家厂子都在“黄陈居委会”辖区,距离不足一里路,肯定节约太多运输成本。
  以后但凡发现“新风服装箱包厂”需要的某种布料“东方红布厂”没有,还可以采取“串换”的模式操作。
  因为“东方红布厂”的拳头产品“劳动布”声名赫赫,用这个计划“串换”其他品种的布匹很容易办到,一匹计划换两匹甚至于更多也是有可能的。
  “串换”计划是八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惯用的手段,不违法违纪,属于互通有无的正常手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