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七零做知青_分卷阅读_217

  他们也是听说了班上有这么个比赛,专门抽时间过来旁观的。
  看着自己的学生们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还能有自己的观点,两位教授都在外面笑了起来。
  要不是担心影响学生们的发挥,他们都想坐在里面去从头到尾的看完这场比赛了。
  宋教授道,“不愧是恢复高考第一届之后的学生们,对学习有这样的热情,不愁学不好这门学科。”
  李老师笑道,“他们这到底说的好不好?听着知识点有些散。”
  另外一位张教授道,“刚开始学没多久,能说到这些就不错了。是认真查看资料的,只是一些观点还不够全面,存在漏洞。以后学习中是可以查缺补漏的。这个辩论会组织的不错。”
  “苏青玉这个学生还是很有想法的。不愧是带出那么多大学生的学生。”
  李老师听着自己班上被这些老教授们表扬了,高兴不已。
  “还需要多锻炼。”
  辩论会苏青玉预计的是一个小时三十分钟,毕竟也不能耽误大家学习时间了。结果愣是辩了两个小时,正方才把反方给辩的不能说话了。
  对于这个结果,苏青玉也是高兴的。
  她虽然是主持人,可也是赞同改革开放啊。广福两省就是改革开放的试点地区。而且她也是知道未来的结果的。
  正方能够赢,说明学生们对于改革开放都是看好的。
  而这些人毕业之后,也正是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的时期,这些人都是实行这些政策的人才。
  结束的时候,双方互相握了握手。
  苏青玉笑道,“以后一个月咱们办一次这种比赛。大家也可以提出好的辩题来。要求和社会经济和实事有关的。所以咱们平时也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报纸和广播。”
  反方立马来劲儿了,“那岂不是下个月咱们又能杀一场了?”
  “来就来。”正方得意洋洋的笑,“先把这个星期的图书给我们借了再说,可别抵赖。”
  “谁抵赖了,认赌服输!”
  还是自己学艺不精了。
  一场比赛,倒是让班上的同学之间互相更加熟悉了,建立了更深刻的同窗情。好歹是在同一战壕待过的,情分就是不一样。
  苏青玉干脆趁着这股热风,和班上同学商量,搞一个辩论协会。先咱们自己班上搞,以后搞熟悉了,还能去挑战别的学校经济学系的。首都最不差的就是名校了。
  一听还能和别的学校学生同台竞技,这些有自信的才子才女们个个都精神十足。
  “班长,你真能找别的学校和我们比赛。”
  苏青玉道,“这有什么难度的,到时候咱们写一封挑战书,送到他们系里去。就不信他们不接。一封不接,咱就连下三封。实在不接,那没办法了,谁让无敌是寂寞呢?”
  听到苏青玉这话,班上的学生们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骄傲什么,没准人家一封就接了。其他学校的经济学系也是很优秀的,可别轻敌了。到时候输了可不是丢咱们班上的脸,是咱京大的脸面!”
  班上的同学立马收了笑容,但是心里还是忍不住想笑。
  想着以后他们挑战各个学校的经济系,就觉得热血沸腾。
  辩论协会的人员挑选,苏青玉就让他们自己去选了。都辩过一次了,都了解这个流程,也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用她操心。
  当然,因为苏青玉这个辩论会的主持人和发起者就成了辩论协会的会长了。
  她又在班上把英语角和外语社团宣传了一下,让有意向的学生加入进来。
  他们学经济学东西方的都要研究,所以对外语也是有要求的。
  能多学点知识当然更好。
  体育委员张磊举手道,“班长,你行啊,连外语系都有人。”
  苏青玉道,“都是一个学校的,我们宿舍也有外语系的学生。所以说,我们要团结周围的同学,互相学习,进步。”
  “那回头我们也去报个名,找谁报名啊班长。”
  苏青玉轻轻咳嗦一声,“找我就行。鄙人不才,目前担任外语社团社长。”
  “……”
  学生们顿时一阵无语。你一个经济学系的,打入了外语系,还成外语社团社长。
  当然,他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社团人数并不多,也就十几个人。而且暂时也没得到外语系的认可。
  有苏青玉这个当班长的担任外语社团社长,班上响应的人还不少。起码有一半的人都选择加入社团了。反正加入了也不吃亏,还能多学点外语知识。
  按着班长搞活动搞的这么出色,外语社团总不会差了。
  一下子拉了几十个人,整个社团从十几人增加到了三十多人了。
  这要是在人数少的专业里,可能就差不多是一个班的人数了。
  苏青玉就准备和学校申请一个社团平时用的教室。
  一个社团如果没有自己的地盘,那就是无根浮萍。既然想搞起来,那肯定是搞的好好的才行。
  她搞这个社团也不止是为了学好口语,还想将所有的学习资源集中起来。
  在这个学习书籍以及设备都不算多的年代,对于好学的人来说很吃亏的。
  有了社团,也相当于大家有了一个交换资源的平台。
  有事儿当然得去找辅导员。
  李老师一听她搞外语社团,一惊,“你不是搞了个辩论协会吗?”
  苏青玉道,“辩论协会是针对我们自己的班级的,有没有教室没影响。但是外语社团,是各个院系都可以参与进来的。大家平时上课碰不上,有了自己单独的空间,才能有机会交流。”
  李老师有些担心,“你搞这个不会影响学习吧,你们学习任务也很重啊。外语虽然重要,但是专业科目学习更重要啊。”
  苏青玉摆摆手,“老师你得对我们京大的学生有信心,各个都是人才,分到单位那都是中坚力量,更不用说做个社团了。办事能力都特别强。社团成立之后有分工的,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管理的方面,不是我一个人干活,我最多就是统筹管理。平时干不了什么。”
  作为一个领导,她向来是分摊任务下去给大家一起做的,这样才能将领导的用处发挥最大化,啥事儿她自己做,耽误时间,而且早晚累垮。就和这次辩论会一样,只安排任务,各个班干部都干的很好。她最多就是出个辩论题,主持一下。中间基本没事儿,还抽时间去外语系弄了个英语角和外语社团。当然,这也多亏自己的同学们确实能力强,一点都不用她操心。作为领导,可能这是她领导的最优秀的一批人了。未来哪里去找从上到下都是京大的员工和下属?
  李老师听到她这话,看了看自己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公务。
  再看了看苏青玉这个班长。
  苏青玉立马道,“而且老师,我觉得忙碌点也好,这才更有人生意义,在别人眼里存在感更强烈,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老师咳了咳,“教室的事儿不好说,毕竟外语社团一听就是外语系的事情,我们系里弄个教室出来……”
  “那咱们系里多有面子,咱只当个兴趣爱好,都能办的有声有色的。这说明我们系里的学生多么爱学习啊。”
  苏青玉说完,又道,“而且吧,咱办好了,咱系里再安排几个学生去参与学校学生会竞选,胜算不更大吗?”
  李老师道,“你搞这么多就是为了学生会?”
  苏青玉麻溜摇头,“顺带的顺带的,主要肯定是为了学习啊老师。学习是我辈学生首要任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我们的信念。”
  李老师琢磨了一下,还是准备答应。
  自己班上学生这么爱学习,也愿意做有意义的事情,自己当老师的当然也要给与支持。
  反正和系里申请一下,好歹把态度给表一表,总不能让学生们失望,觉得自己这个辅导员什么事儿都办不来,以后更不给面子了。
  哎,给一群有才华的年轻人当老师,他这压力也是很大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八点见。
  第188章
  京大每个系里都会有一些空教室或者空的办公室, 进行资源储备。总不能要用个什么地方存放东西, 或者增加老师安排办公室安排不出来。
  目前京大第一次招生, 老师也不算多, 所以空办公室就有一些。
  经济学系里也有。
  李老师紧张的打了个申请递上去了。
  这个申请的内容都是苏青玉填写的关于申请的这个办公室的用途。
  这还是第一次有学生团体申请这个,而且还不是学校正式的学生会成员, 是学生们私下里自发成立的一个社团。
  系主任特意找李老师来问清楚这事儿。
  李老师担心说不清楚,把苏青玉也叫上了。
  系主任同时也是苏青玉班上的任课教授孙教授。
  所以苏青玉也不紧张,这位老教授平时上课的时候和蔼可亲。
  孙教授道,“你们这个社团具体有什么用途?”
  “主任,用途十分多。我们很多学生家庭贫寒,买不起学习资料, 在这里就能和其他有条件的同学共同分享。当然也不会白用, 因为他们也要负责总结各个资料上比较好的笔记,和大家分享。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我们还准备凑点钱买一台二手的磁带播放机,平时练习听力用。以后我们还可以在外面找活干,在社团里发布任务。有能力愿意接任务的学生, 可以一展所长。我们都认为, 学习是多样性的, 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孙教授道,“你们准备接收多少人?”
  “目前我们准备只接受五十人。人多了不好管理,容易出乱子。等管理规范之后, 我们还可以开分团。各个系里组织一个社团分开管理。”
  孙教授笑了。
  这还搞出分团来了。
  这队伍拉的挺大的。
  学生们爱学习,孙教授当然也不支持。这些孩子们可都是未来建设国家的力量。总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
  “小教室可以批一个给你们,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如果为了搞这个外语学习影响其他课程,被其他授课老师指出来了,那教室必须收回来,而且你们还要解散。怎么样,有信心吗?”
  苏青玉啊了一下,那万一就偏科怎么办?
  她认真道,“主任,那……我就把我们社团加个规定,但凡有挂科的同学,一律开除社团。直到开除到一个不剩为止。这样解散,大家也心服口服。”
  李老师顿时笑了。
  苏青玉道,“我觉得主任说的很对,主课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个社团本就是业余社团,如果有挂科了,那说明主课没学好,那就不存在什么业余时间了。如果大家都因为参加社团挂科,那么这个社团直接解散,是最好的结果。您看我这样安排好吗?”
  孙教授严肃道,“可以。但是我希望不会有这么个结果。”真要是一群人挂科,任课的老同志门可真好捶胸顿足了。
  教室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有主任发话,系里就在一楼的最里面一间平时当仓库用的单间办公室也让出来了。
  里面如果全都在,可以容纳二十个人排排坐。大家都是不同院系的,上课时间和休息时间都不一样,所以不存在几十个人都在一起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