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当大佬[系统]_分卷阅读_77

  这是糜荏替他重建的信仰之塔。
  “既然汉室天下已千疮百孔,”荀彧喃喃道,“那我们为何不亲自为百姓建立遮风避雨之处呢。”
  他蓦地回过神来,眼中迸发出强烈的光芒,朝糜荏行了一个大礼:“多谢子苏点拨,彧明白接下来该做的事了。”
  糜荏忙要扶他。
  他却没有起身,保持着大拜的姿势对糜荏道:“彧已知晓子苏之意。只要君心似我心,彧必将鞠躬尽瘁,不离不弃!”
  糜荏怔了一下。
  他看向荀彧。这个人还俯着身子,看不清脸上表情。可他明白这个人一旦认定某件事,就会一路到底,就连发顶都显得执拗异常。
  他也跟着拜下去,一字字承诺道:“定然不负,相思之意。”
  第三十章
  两人动容对拜,半晌之后方才一起抬首。
  他们相互扶着手臂起身,相视而笑。都看见了对方眼中的如遇知己的愉悦快意,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差不多是戌时三刻,千家万户即将陷入安稳睡眠。窗外月光清冷,一弯银月高高挂起,冰冷而圣洁的光辉透过轩窗分格成数个残影。
  糜荏就站在倒影里。他如玉的面庞被覆上一层斑驳的光影,称得深邃的眼眸愈发神秘莫测,令荀彧下意识想要探究一二。
  他听得糜荏提议道:“时间尚早,文若,不如来聊一聊你我想要的未来?”
  荀彧回过神来,欣然同意。
  他们在书桌前并排坐下,肩挨着肩,好似离得远了就会看不清对方在纸上记录的要点。
  关于未来,他们聊了很久。
  他们终于不再拘泥于汉室皇族,从大汉现有的制度,到他们想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度;从如何挖掘更多的栋梁之才,到如何才能留住这些人才;从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百姓,到将来天下安定后该如何发展农业、经济、文化。
  ……
  一个人的想法永远不可能面面俱到,纵使糜荏来自三千年之后,知道历史的大致发展。
  他读过很多这个时代的书与文章,内心深处显然不能苟同于这落后的制度。他的想法是活跃的,某些观点足以打破汉室的顽固与封建,却又忽然在一些点子上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而荀彧是根正苗红的汉家臣子。他深受时代桎梏无法看到人类将来走得多远,但他比糜荏更了解儒家文化的精华与传承。
  他被糜荏所描绘的未来深深吸引,渴望糜荏描绘出的“每人都吃饱穿暖”,“每人都能读书”,“每人以劳作糊口”……的未来。即便偶尔出现天灾,朝廷与百姓也能众志成城,亿万一心,携手渡过每一场灾祸。
  这是怎样理想的国度啊,荀彧心驰神往。
  但等糜荏想的过多、过远,他又能及时提出疑问,将人拉回现实。
  这个时代太过落后,他不能迈开太大的步子。正如王莽篡汉时试图将田地从士族手中分给普通百姓,从而被士族联手推翻。
  有这个前车之鉴,糜荏也不能一下子做的太过。
  两人抒发着各自的观点,补充着对方的漏缺。偶有争执,大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使得他们都觉这场谈话如鱼得水。
  及至启明星初升,茶壶彻底空了,他们才停下讨论的声音。
  他们都因对方而被激发出丰富的灵感。又因讨论的范围太过广阔,没能规划出一个足够理想的蓝图。
  瞧这架势,今日都不可能完全规划出来。
  两人眼中满是兴奋,没有半点困意。只是东方微白,再不睡天便要大亮。今日还要收尾赈灾之事,为防止精神不济出错,他们需要小憩一至两个时辰。
  “时间过得太快了,”糜荏起身,他动了动肩膀,“文若,我们还是先歇息一会罢。”
  荀彧这会也发现,他因保持同一姿势太久后颈酸痛难以,抬手按了按脖子:“是啊,一不留神居然这么晚了。”
  他笑道:“未曾与人如此畅谈,不知觉时间竟过得如此之快,总觉得是才开始与子苏畅谈一般。”
  瞧着这些文稿,他依旧神采奕奕:“要将这些文稿整理起来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