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攻略_分卷阅读_44

  除去武将,金台上的名字至少暗去了五分之三, 可见英灵大多是战场上的英雄,但相应的,作为文官能够金台留名, 甚至光芒璀璨的, 必然也是人杰中的人杰, 姬越早前就在挑选韩信时捎带瞄了一眼他上面的名字, 当时她就注意到这人虽然不是武将, 但光芒璀璨, 十分惹眼, 如今再次点开,也没怎么犹豫就将那个名叫张良的人定下。
  还有两个名额,姬越也很快定下,一个姓李,一个姓王,除了对张良抱有极大期望之外,姬越第二个看中的就是这名毁誉参半的王姓官员,在她看来,这人和王莽一样,都是生不逢时,但所主张的政策和思想都很有深度,她如今所要做的一是富国,二是强兵,正与这位王老先生的主张不谋而合。
  至于那个叫做李白的人,完全是姬越习惯性带上无简介之人的一个添头,不过这人的光彩也很明亮,应当是一位不错的官员。
  姬越选定,随即三道金光飞溅而出,一道直奔姬越为异灵想好的目的地,过了西域也没有停歇,这是张良,姬越想到韩信的先例,连忙看了一眼张良的位置,从舆图上来看,张良的落点在姬越新建没多久的永安郡内,也就是原安息国的位置,他的运气还算不错,至少比韩信……好吧,是个人就比韩信幸运得多,这人醒在一个晋国士卒身上,看模样还算年轻,应当是在伤兵营里,看不出有什么大伤势来,姬越便也放下心来,去看另外二人。
  另外两道金光比张良下落早一点,而且距离姬越很近,从舆图上看简直近在咫尺,但姬越仔细看了一下,知道并不是这样,这两道金光位于城外一座山林里,距离那里不远就是皇家猎场,附近有不少年轻郎君,那两道金光间隔不远,都是生脸孔。
  比起其他异灵上身就入住,一醒就没事,这两个人显然要惨烈得多,其中一人满脸是血,另外一人被箭射中,即便有了异灵的神智也还是倒在地上艰难喘气,被箭射中那人正是韩放。
  实际上宴会这两日韩放还真没做什么,如果他只是比不上金澈,还能有操作余地,但没了一个金澈,一下子又多出好几个才貌俱佳的同龄人,父亲的态度又摆在那里,他也没办法再做什么,好在他还有一个面君的名额。
  今日是狩猎的日子,韩放压根没准备入林子,只让家仆悄悄准备了一些不显眼的猎物用来交差,不料就在他骑着马百无聊赖的时候,从林子里冲出来一个人,他认出来这是魏家的一名旁支郎君,这人向他求救,说林子里有熊。
  这一处偏僻,韩放来前就知道附近没人,听闻有熊,立刻就要策马离开,魏家郎君离得近,一把抓住了韩放的手,要他带自己上马,韩放被抓得手疼,就用马鞭抽向魏家郎君的脸,士族都重容色,魏家郎君下意思想要遮脸,却被带得向前一跌,额头狠狠撞上一块尖锐的山石。
  事有凑巧,韩放刚要策马,忽然听见林子里有人高声呼喝了一句,下意识回头,林子里一箭飞出,力道极大,他捂住被射中的小腹从马上摔了下去,后脑撞上同一块山石,随即人事不知。
  那支箭的主人本是逐熊而来,不料惊熊又把林子里的魏家郎君惊了出来,白送了一条命,也带了韩放一条性命。
  这是姬越用金台回溯的真相,堪称曲折离奇,但实际上从魏云拖了一头死熊出林子发现二人,再到他把倒在血泊中的二人送到山庄医治,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唯一清楚的就是魏云猎熊,误伤了韩家小公子,毕竟韩放身上那支箭的尾端有魏云的标记。
  对于这样的事,姬越也没有插手的意思,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金台一般不会为英灵挑选太容易死的身体,这二人应当能活下来,至于韩魏两家的扯皮,那就不在她考虑范围之内了。
  韩阙第一时间得知消息,人都快要背过气去了,他这些年和长子不亲,最疼宠的就是幺女韩瑶和幼子韩放,前两天这小子还在书房谈笑耍狠,如今一下子就奄奄一息了,是个当父亲的都承受不住。
  韩阙承受不住,魏家主魏灼也有火气,那名魏家郎君叫做魏白,他在宴上是不出彩,但却是他先父最喜欢的一个孙儿,魏白早年丧父,少年丧母,一直在守孝,也没正经上过几天学,人长得又乖巧,族中长辈都疼惜他,照拂得多了,他也把魏白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看,如今白着一张脸躺在榻上,是个做伯父的都心酸。
  出了这种事,宴会也继续不下去了,韩魏两家没工夫在生死之时扯皮,都各自把郎君带回家里尽心救治,说句难听的,要是两下都死了怕也就罢了,要是死了一个活一个,那闹起来才难看呢。
  韩阙真恨不得把那个放箭的魏云大卸八块,但自家儿子自家清楚,对于那个同样倒在血泊中的魏家魏白,他也有疑虑,毕竟魏云如今只说是失手伤人,但他总怀疑魏云是不是撞上了什么,才怒而出手。
  衣不解带守了儿子两天两夜,韩阙昏昏欲睡之时一直握着的手却动了动,一双清明的眸子睁开来,看了一眼陌生的床榻,又看了一眼床榻边鬓发微白的中年人,王安石微微眨了眨眼睛,他才一动,韩阙就立刻醒过神来,死死地握紧了儿子的手,紧张地道:“我儿,你疼不疼?对了……大夫,大夫!去叫大夫来!”
  王安石躺在床榻上,感受着这具年轻的躯体里奔涌的血液,浑身渐渐有了力气,只是他看一眼韩阙,心头就免不了叹息,如此慈父却要遭遇中年丧子之痛,实在让人心有戚戚。
  一番换药灌药之后,王安石的脸色看上去好了不少,至少不是前两天看着快要死的样子了,韩阙放下心来,本是想直接问的,但又想起自家儿子的性情,没什么底气地屏退家仆,这才低声询问儿子道:“你和那魏家魏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要杀他,被魏云撞见射了一箭?还是有别的原因?”
  话是这么说,但韩阙的语气却有一种迷之笃定,让王安石到了嘴边的叹息滞塞住了。
  韩阙见他神情,以为是自己猜对了,眉头立刻拧紧,有心想教训几句,但见儿子这副面如金纸的可怜模样也说不出来了,只得咽下斥责,低声安抚道:“好了,不用挂在心上,魏白还没醒过来,我估计他要悬,人要是没了最好,就算魏家要追究,你咬死了是魏白要害你,你和魏云两个人各执一词又没有实据,到了你大哥的廷尉府里也没法定论,就算魏白活着,他有什么证据?我还说他为了维护魏云自残呢!我儿莫怕,你当务之急不是想这些,是把身子养好。”
  王安石张了张口,韩阙慈爱地替他掖了掖被子,宽慰道:“莫怕,这魏家一门君子,比不过咱们心思诡计多,道理总归是咱们家的。”
  王安石不再试图说话了,他闭上了双眼。
  这位慈父又守了半夜,到凌晨的时候大夫又来看了一趟,叮嘱了负责伺候的丫鬟好一会儿,这才放心地回房睡下了。
  待到屋里安静下来,丫鬟放下了床帘,王安石睁开了眼睛,他伤在肚腹,但好在只是箭伤,用了最好的药,虽然天气炎热,但伤口没有恶化,只是一时半会儿也没法起身,他摸到枕下有一两卷书页,吃力地拿到眼前,才发觉是两卷野史,他原本想随手放到一边,但不知为何,醒来时的一幕幕在眼前飞速掠过,最终定格在韩阙开合的嘴巴上。
  王安石惊觉,这人的口型和他听到的话音有些许出入,他按着自己的唇瓣,试图说几句他熟悉的经史,但很显然,到了嘴边的音换了个口型说出来,又成了他所听过的正常音色,仿佛冥冥之中有什么存在修改了一样。
  王安石悚然一惊,目光落在手上,手里不受控制地打开那卷野史,面容渐渐从惊慌转变成惊奇,再到沉思,他仿佛打开了一卷新世界的大门。
  第99章 王安石的震惊
  一朝正史通常由史官整理, 鲜少有后世史官来编撰前朝史书,史家一笔春秋,通常落在书册上的不过寥寥几字, 比起正史, 同时代的士族野史一般更为详实,也更可信, 韩放枕下的正是韩家专门编撰的史书, 其中主要记载了韩家先祖的为人处世和光辉事迹,免不了伴随一些朝堂隐秘。
  王安石也是修过起居注的人, 越是翻看这卷野史越是心惊, 韩家是千年士族,修史较为讲究, 不会特意粉饰或是抹黑某个人某件事, 从野史的记事手法和内容来看,王安石不得不怀疑起这卷野史的真实性,千年事一卷说不尽,他逐字逐句读完这卷先武帝朝旧史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二卷 , 却觉得有些对不上,仔细比对一下才发觉这第二卷记载的是三百年前的宣帝了。
  王安石一口气差点没上来,他急于知晓武帝之后的事情,也迫切想要知道那位太子殿下有没有继承武帝之风,将武帝的改制实行下去, 为此连借尸还魂的事情都忘记了, 支撑着起身叫人, 外间的丫鬟原本是想偷懒小睡一会儿的, 被吓了一跳, 本以为是郎君觉得疼痛要去拿药,不料却是要书看。
  丫鬟并不认识字,但韩家有专门的藏书阁,阁里有族老照应,丫鬟立刻到院子里找了个粗使婆子去藏书阁把郎君要的书找来。
  婆子应声去了,没多久只带回薄薄一卷,王安石迫不及待地翻看,忽然嗅到这卷野史上还有墨香,墨这种东西留味不久,香气明显到还能嗅闻到,说明是才誊抄不久,或是著书不久,王安石没有多想,连忙打开。
  然后他就感受到了什么叫急转直下。
  韩家人修史自然偏向自家,这卷野史里写的主要是韩阙之父和先仁帝的君臣旧事,王安石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士族的兴盛和君王的衰弱,一朝三十年,那位以仁为谥的君王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甚至在王安石看来,连守成之君都算不上,然而武帝朝为这一朝留下的根底不薄,这位仁帝在位期间算得上是清平世道,只是照这样下去,国力迟早会衰弱在士族之手。
  王安石其实也能算是官宦人家出身,说是士族也勉强,但他的立场绝不在官员那边,而在于富国,变法失败后,他时常分析思考原因,除去朝堂上的掣肘和一切不可抗力,他认为自己的政策本身没有过错,其一是用人不当,其二是欲速不达,如今对着一卷史书,他看到了武帝朝的变法,看着那些字里行间隐约透出的明主气象,心潮澎湃之余也仿佛亲身随着那位明主经历了一些血与火的变法,这是他毕生所追逐的东西,然而结局却是如此的令人痛惜。
  这是什么仁帝?竟还有个这么好的谥号!
  王安石知道帝王谥号通常代表的也是君臣两方博弈,不可能一个庸君取文宗武帝这样的谥号,仁这个字代表的是中上君王,而非顶好的谥号,士族的偏向也无法将一个帝王的生平盖棺定论,故而这个仁字,他认为还是要落在仁帝的太子身上,先入为主,他对这对父子的印象很不好。
  再想接着往下看时,史书见底,王安石又是一口气差点没上来,叫来丫鬟,问道:“这卷之后的内容呢?仁帝之后的史呢?”
  他要问史书的事,丫鬟肯定是不知道的,但要问仁帝之后,怕是连山里的野人都知道,丫鬟连忙说道:“陛下登基刚刚六年,二爷爷那里怕是没写完。”
  韩家人这一代的史书是韩阙的二叔在修。
  王安石死心了,他躺了回去,短短六年的时间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如今的世道怕还停留在仁帝那会儿,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里,但他觉得心有些累,甚至很是失望,他要是早几年死,会不会能赶上先武帝在位期间?
  这丫鬟平日里是不敢和郎君这么说话的,郎君重尊卑,很少和家仆说话,仿佛她们在他眼里就是桌椅板凳一样的物件,但郎君生得好看,许多丫鬟背地里都想多看几眼,这次郎君受伤,她反而能和郎君多说了这么多话,十几岁的小丫鬟难免有些兴奋,见郎君失望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说道:“要不,我去二爷爷那里看看?”
  王安石有气无力地说道:“算了,才六年,能有什么可入史的事。”
  他这么一说,丫鬟倒有些疑惑了,奇怪地说道:“陛下开办官学,一统西域,废除奴制,征安息国……桩桩件件都是大事啊。”
  王安石一怔。
  韩阙才睡下没有多久,就有下仆急急忙忙来报,说是魏家魏白醒了,韩阙也被叫醒了,一听差点没跳起来,又急忙问魏白的说辞。
  下仆摇摇头,只道:“说来也怪,魏白郎君刚醒过来人就像疯了一样,一会儿说要喝酒,一会儿又说自己在梦里,熏了安神香才睡下了,大夫说可能是伤到了颅脑。”
  韩阙没笑出声来就是对魏家最后的尊重。
  韩赵魏三家是千年大士族,如果说有积年的矛盾倒不至于,三足是最平稳的结构,但凡一家要对付另外一家,都会先掂量置身事外的那一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彼此关系也不亲近,甚至联姻都没有几次,如果说这一次是韩放杀人,韩阙有可能去低声下气赔礼道歉,但韩放也差点没了一条命,韩阙理亏的同时也心疼儿子,并没有讲道理的意思。
  说话间大郎君也回来了,韩阙知道自家这个长子已经满脑子忠君爱国,干得出来把弟弟送进牢房的事,所以再三给长子洗脑,把韩放洗得像是刚出生的婴儿,白起不说信不信吧,反正魏家也没报官,这事还没落在他手里,便也姑且听听。
  白起这些日子不算忙,但也没有那么清闲,廷尉府本来就是司掌秩序之地,举凡大案要案都要再三审核,来到晋国这些年,白起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也喜欢上了这样的日子,那些金戈铁马的旧事,对他来说,已经恍如隔世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没能生个孩子享受天伦之乐,这具身体的主人原本就和妻子有些矛盾,两人分居已久,他不可能去碰别人的妻子,但这几年下来也没遇见什么可心的女子,只能随缘。
  听闻韩放醒了,白起就和韩阙一道过去看望,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间他正和什么人说话,语气很是激动,“陛下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决断实非常人能及,真我主也!”
  白起听见这话有些微妙的欣喜。
  韩阙就正常多了,虽然韩放平时不怎么评价君王,但从他迫不及待想要进宫的态度来看,显然也是对陛下十分仰慕的,在背地里说些好话不足为奇,男儿家大了,当着他做父亲的面不好意思表白也是有的。
  这次探病,宾主两欢。韩阙欢喜的是儿子脸上明显有红晕了,精神头也足了,和他说的话也多了,白起欢喜的是弟弟不仅没事,脑子也开窍了,知道念君恩了,对于王安石来说,能从这两位当朝重臣口中了解到更多本朝君王的英明事迹,是这次被探病最大的收获。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只要想想自己如今身处在如此的时代洪流之中,他就心潮澎湃,一股久违的热意上头,无法遏制。
  姬越对于王安石的关注不够多,李白那边也只是探看了几次,她这些天看的最多的是张良,心中有些担忧,因为来的时候她没有看分明,是第二次去窥探时才发觉的,张良的腿貌似无法行走了。
  罗马军队以骑兵为主,走的也是重骑兵冲刺,轻骑兵冲杀,辅以弓兵的路线,虽然晋兵有大量的对骑兵器械,但一场战事下来总有伤亡,其中最多的就是落马之后被骑兵踩踏受伤,张良所依凭的身体正是这样的情况,在落马后被重骑兵踩踏双腿,膝盖以下粉碎,军医只能截去他的两条小腿,姬越第一次看时,张良是盖着被褥的。
  原身高烧不退好几天,原本都要看着收尸了,张良来了之后退了烧,人也醒了,但就是不肯开口,直到转了一次伤兵营,情况才略有好转,也愿意开口了,多是和受伤的士卒攀谈,不着痕迹探听一些军中的事情,偶尔也谈及家人,再谈到如今的时事政策,军中儿郎大多关心时局,有事没事都要谈天说地,一二来去,足够张良弄清事实。
  说实话,醒来的时候在军营里,张良差点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直到发觉双腿的问题,他也还是能够保持冷静,在重伤兵营待了一段时间,那里的人大多是等死,平时安安静静的,他的情况好转一些被转到普通伤兵营,有许多人说话来往,他听了许久,才慢慢发觉,这里也许不是乱世。
  重活一世,好大的幸事。
  第100章 先进楼兰郡
  前线的战事, 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
  历来灭国之战,拼的就是国力, 反而是乱世江山人心思安, 一旦有霸主成势就是众望所归,想要吞并一国,正面战事是不可避免的, 好在晋国雄踞东方多年, 国力强盛,因年初时姬越废除奴制,大大提升了原奴军现黑甲先锋军的战力,韩信明显感觉到这仗是越来越好打了。
  战事顺利的同时,后方建设也很快跟上,入冬时建起的泥巴房已经渐渐空置了,只留一部分用来安置犯人,永安, 新安,久安三郡建起砖窑, 大批的青砖用来建造新的安置房,原本的城池也加固更新,直道从开春起就在修建,因为三郡的地况不同,除去原本可以种植大麦的农田之外,其他的地方多半被用于建造工坊, 毕竟罗马一旦打通, 三郡的用途多半也和西域一样。
  罗马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 哪怕安迪王西逃, 也还是有大量贵族不舍得离开故土,安迪王至少还流着王室的血,越是小国对于王室血统的追求就越是病态,最次不过娶个小国公主颐养天年,而他们这些贵族没了领地和财富,逃到哪里去都是不值钱的流亡贵族,加上教会也还有一部分没有撤离,这给了贵族希望。
  教会给了贵族希望,自己却没什么希望,更改圣书是教会的常规操作了,也少有人不买账的,试问哪个凡人不渴望和永生的神明扯上关系,或是自己就是神明本身呢?可惜教会主张的是唯一神论,不能给姬越弄个紫薇帝君投胎的大噱头,不管天上地下,做天使时上头有个神明,做了魔王更低一头,这丝毫不能让姬越动心。
  韩信也没有收手的意思,这些长得奇形怪状的胡人倒不是很傻,兵法诡计也会使一些,还试图离间过他的几支军队,但这些人并不清楚那几支军队的将领并不是他的手下,而是同僚,虽然如今也就只有他还记得出征之前他们是三支军队,而不是他一人统率。
  自建七年,六月过半,罗马全境沦陷,代理教皇当众宣读了投降书,罗马境内的贵族大量逃亡,剩下的一部分被暂时关押,这些人需要审判,但基本上除了十岁以下的孩童,这些贵族手上或多或少都有几条人命,别说十岁,有个家里给安迪王做情人的小贵族家庭,还有八岁杀死婴儿的小姑娘。
  这就是未经教化的上流阶层了。
  当初跟随汉帝打天下的汉初三杰里,韩信认为打下一块地盘之后最重要的是解除所有武力威胁,张良认为是犒赏将士,安抚功臣,使人心安定,萧何则是第一时间梳理户籍,收拢人才,了解此地的风土人情,为后续治理打下基础。
  姬越需要的原本正是萧何这样的人才,金台上张韩萧三人的名字是连在一处的,但她纵览金台,硬生生错开了萧何,选中了张良。
  好在三个臭皮匠,到底也能抵上一个诸葛亮,永安久安新安三郡的郡守凑在一处,治理了大半年,也是初见成效,如今计划不比变化快,三名异灵里有两个都远在曲沃,剩下的那个刚刚截肢,不可能立刻让他参与劳动,姬越到底还是割了肉,把几个原边郡官员派去了昔日的罗马,如今的新西六郡。
  姬越没有按照罗马原本的地盘划分,把偌大一个罗马分成了六个上郡,派遣去的官员大多都是她关注已久的优秀人才,除了五个做了多年边郡郡守的官员之外,还有一个刚刚走上仕途的年轻官员,叫做金澈。
  正是那个遭了原韩放坑害的金澈。
  夏宴过后,金澈痛定思痛,原本打算好的闲云野鹤过一生的计划被全盘打乱,他想要上进了,不仅是为他自己,也是为了这几年日薄西山的奉山金氏,在奉山郡,金氏还是数一数二的大士族,但在曲沃,也许连一个普通寒门都不如,他想要改变这些,就要担负起身为家主的责任来。
  姬越登基这几年,官员做官变得不易,以往父死子继的俗成规矩已经渐渐没什么人提起了,唯才是举也走不通,再有才学本事的人,一旦犯禁,重则丢头轻则回家吃自己,从不姑息。
  这几年,官员的日子很难过,但再难过,也少有人舍得放下官位,挂印而去,毕竟现如今天子的性子,弃一回官也许这辈子就当不了官了,天子可没有三请四请的习惯。
  七月流火,永安郡守杨赦和儿子杨采从官邸出来,他自己穿得像个寻常的富家翁,打着一把大蒲扇,走路慢悠悠的,杨采十五六岁年纪,长相普普通通,个头不高,但一脸的朝气蓬勃,他在学里久了,少有出门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路上遇到的尽是一些胡人,长得倒也没西边的那么怪,大部分还是黑发,只是眉目深邃,皮肤铜色,又都瘦巴巴的样子,放在晋国是难以想象的,但如今看在杨赦眼里,已是比他刚来时缩在路边破衣烂衫的骷髅模样好得太多了。
  楼兰已是经教化治理好几年的地方,还保留着一些晋人是上等人的看法,在刚刚打下没多久的三郡之地就更是如此了,杨赦和儿子走在路上,几乎没有人敢直视过去,走到哪里都是自动分出一块空地来,杨赦对此有些叹息,但也明白,隔阂是要慢慢打破的,不可能今天才打下一块地,明天就和土著称兄道弟,只能慢慢来。
  对于消化这些地盘,姬越的想法是迁一些草原部族来,草原的气候比西域都要恶劣,三郡之地的人口本就不多,将一些草原部族安置过来,一来是让这些部族有更好的地方休养生息,为她空出大片草场,二来也是巩固统治需要,草原部族大部分对于晋国都存在一种既敬又畏的惧怕感,这是千年来和晋国不断磨合出来的默契,比起不知根底的土著,这些草原部族显然更值得相信。
  姬越是不准备在三郡之地或是新西六郡养马的,如今她有广阔无垠的草原作为马场,想养多少马就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把这些草原部族迁走之后就更自在了,但考虑到先期实行问题,姬越准备先迁一部分,就定羌人。
  羌人这些年替姬越养马,日子过得不说有多富足,至少是吃穿不愁,但王室名存实亡,基本上都是作为晋国官员被使用,羌族比起一部分不服统治的草原部族要乖巧得多,姬越一声令下,几家羌族就在义渠国会面,商讨西迁一事。
  西边是什么样的,很多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羌人这辈子都没见过,就是在晋国待了几年的公主也不知道,但晋君的命令却不能不听,义渠王最先表示自己会派遣年轻男女各一千名响应号召前往三郡定居,毕竟路途遥远,不是年轻人也扛不住。
  其他几家本是抱着试探一二的心思来的,见义渠王态度坚决,也实在没法,各家都派了一些人,最后零零散散凑了五千多人的队伍,这会儿天气虽然还有些炎热,但已经不比六月酷暑,启程倒是很快。
  永安郡守杨赦一直有微服出巡的习惯,永安郡的晋人不算多,但走在路上碰见几个再正常不过,所以他微服得也挺起劲,不以一个官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他认为自己治理得相当不错,除了稳定土著之外,他保证了军粮的来往运输,各项建设也都在跟进,只除了郡里的土著基本上不会晋语,想要普及政策非常困难。
  杨赦试过禁止土著方言,但没奈何这里的文字也和晋字不是一个体系,想要从头学习一种语言是需要时间的,他把方言禁了,这些土著还真就能一整天不说话,他也没法子,只能暂时先放着,等他派去楼兰学习先进经验的属官回来再说。
  其他两郡的郡守也渐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然后不约而同想到了楼兰,现如今楼兰那边基本上已经和晋郡没有分别了,走在路上,除了长相略有差别,说的话都是晋语,土著和晋人的隔阂也渐渐在消弭,楼兰郡守王莽前后接待了三批郡县官员,刚把人送走没多久,新西六郡那边也派了人来。
  先进郡就是这么忙。
  姬越也难得忙碌了一阵子,直到韩阙多次明示暗示,才恍然想起来,她的皇后选拔已经差不多了。
  韩阙前期选了十人,张异并不在内,韩阙也还是有些私心的,他知道张家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入宫,同时他给姬越选的这第一批人里夹带了一个王安石,想到幼子,韩阙的心里就是一片柔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