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攻略_分卷阅读_42

  周儿认真地听完,宋仪便道:“你文章里写‘得实据不可拖延,须佐重刑以定案’,在这起案件中如何实行?”
  周儿想了想,说道:“将那名侄子拘押到堂,验看手印,无误之后施以刑罚,使其认罪。”
  宋仪又问:“要是他抵死不肯认罪呢?”
  周儿想也不想,冷冷说道:“再查实据。”
  宋仪就笑了,说道:“可你脸上写的是‘打死不论’呢。”
  周儿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宋仪把她的文章还给她,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年轻就有血气,血气上头就生戾气,但吾等为官不是为了排解戾气,是为君分忧,天下臣民都是陛下所有,轻动刑罚必然容易滋生冤狱,这里大部分学子都主张法家严刑重典,我也是学法之人,但我主重典,惩罪不惩疑,仅以此论,为诸位鉴。”
  众人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周儿接过文章,忽然对着宋仪行了一个礼,只道:“多谢先生教我!”
  宋仪笑了笑,让周儿坐回去,接着道:“为官者面对苍生,不可偏听偏信,一切要从实据出发,诸位为学,切莫偏听一家之言,儒家治国,失之法度,墨者治国,失之人心,法家治国,失之人情,众家皆有短处,唯有集众家之长,才能安定一方。”
  宋仪走后,国子监生们陷入了新一轮的辩论之中,有的极端一家之论派就开始驳斥宋仪的论点,认为自家学说的长处足够弥补短处,或者干脆不承认自家学说有短处,有的听了宋仪的话很有感触,转而驳斥起这些一家派论,还有的本就和宋仪一个观点,说起来更为有理有据,还能使用各家学说的理论来完善自己的观点,一时间辩论激烈。
  周儿没有参与这些辩论,她是真的学到了很多,她以前拼命学习确实只是为了自己,想要改变命运,但没有想过为官是多大的一份责任,权力必然伴随责任,她如果只沉迷权势,长此以往,会不会也和那些她所痛恨的人一样,也能容忍育婴堂的那些阴暗,甚至亲手制造阴暗?
  只要想想,就如在悬崖边上走了一圈回来,周儿满头冷汗,半夜醒来之时,却发觉边上的阿燕也醒了,正抱膝怔怔发呆。
  两个人一夜未眠,各自思索着自己的事情,都想了很多。
  第93章 国士无双
  曲沃的冬日比往年来得要早一些, 接连下了几场大雪,连姬越都从明光宫搬到了更为温暖的椒室,因椒室处于后宫, 为了方便臣子往来,只留了一条宫道, 其余两侧都被封住,由凤翎卫把守。
  自从姬越废除宦官制之后, 宫里的宦官越来越少,原先伺候过先帝的顺意因为眼睛不好没法在御前伺候, 被姬越赏了些钱财出宫去做富家翁了,许多老宦官一辈子也没能积攒下多少家底, 又不肯归乡去, 如今宫里空置出的殿宇都用来安置这些人。
  宫中去年新进了一批宫人,都是良家女, 姬越挑了一些愿意读书识字的入女官班, 闲暇之余教些学问, 一年下来也有了几个较为出色的, 开春之后就要送去官学里, 有个特别聪慧懂事的宫女,原名叫万娘,不大好听,媚娘给改了个名字叫婉儿, 姬越就让她和魏悬樊春一起御前听用,也负责监督二人做事, 查漏补缺。
  姬越登基到如今也有六年了, 六年的时间说长也长, 说短也短, 至少姬越就觉得这几年过得一眨眼,有时候她睡得迷迷糊糊,还仿佛能听到父皇的咳嗽声,回个头还能错眼把秦杉看成总是跟在父皇身后的姜君。
  姜君这两个字已经很久没有人在姬越面前提起了,她自己想起来的时候多问了一句,左右也愣了神,还是魏悬沉稳地答道:“回陛下,姜君守陵期满,回封地之后重病了一场……已过世一年有余了。”
  姬越点了点头,又问道:“姜氏为何没有上奏请立世君?”
  魏悬面露一丝犹豫,但回答得很快,只道:“姜君有三位叔父,同堂兄弟十二人,彼此争斗不休,又因陛下不曾问起过,故而也无人上书请命。”
  事实上魏悬还是说轻了,自从姜君去世之后,姜氏乱成了一锅粥,你方唱罢我登场,君位世袭,姜君一无妻妾二无子嗣,死前也不曾立嗣,下葬时就有好几个堂兄弟意欲将儿子过继到姜君名下,以子承位,姜君的几位叔父却觉得叔继侄位理所应当,还有人意图联络朝中人脉支持自己,但赶上姬越最后一波清洗,人脉也没了,到最后竟是几败俱伤,君位空悬。
  姬越想起母后在时姜氏兴盛的模样,对比如今,也有些感触,对于姜氏,她倒也没多大恶感,后继无人,一个注定衰弱的家族,也许这一问过后,就再也没有被她提及的机会了。
  今年的冬日比较寒冷,姬越也难得发了些善心,给官员放了近一个月的假期,年前半月,年后半月,只除了寥寥几个维持前线战事运转的官署还要留人值守,朝堂是彻底空寂下来了。
  太史令张异还是每天按时来到椒室,原先在明光宫的时候,他一般是坐在屏风边上靠近画柱的一侧,这样可以确保陛下能看到他半个座位,也不影响臣子来来往往,如今换到更小的椒室,没有屏风没有画柱,其他地方会影响别人走路,张异没有办法,又不能正面对君,只能坐到椒室的西侧角,挪了桌案,让自己侧面对着君王。
  太史令的事务并不是每天坐着观察君王言行,张异手底下也管着不少官员,平时负责看管国库藏书,君王一旦有需要,就要立刻召集人手编纂新书,或是整理归纳典籍,尤其这几年制定新法,张异作为太史令也忙得团团转,有时候姬越偶尔注意到张异,都只能看到他桌案上堆着的比人还高的藏书和一个官帽顶。
  官员休假,姬越每日却还有不少事务要处理,所以张异也没法待在家里,没了公务要忙,他却没把那一堆藏书搬开,仍旧每日低着头坐在那里,因为太史家族的传统技能,官员休假后过了好些天,姬越才注意到还有个人。
  此时距离过年只有两天了,姬越便道:“近日无事,张卿也归家去吧,开春之后回太史府办公,不必再来椒室了。”
  张异并没有异议,连忙起身离桌,想要行礼,却不慎把桌案上的藏书带倒,撒了一地,连原本被镇纸和砚台压着的正在书写的纸张都飞了出去,飘飘摇摇落在椒室的地毯上。
  张异脸色一白,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姬越如今看远处有些模糊,被那雪白的纸张吸引了注意力,抬了抬手,侍立在旁的婉儿立刻上前去捡起纸张,只是看了一眼,婉儿脸色就有些古怪起来,低着头将纸张呈了上去。
  原本姬越以为张异一个早上埋着头在那里,是在书写着什么,没想到却是一张画儿,从前的人作画是在特质的绢帛上,画法和技艺都比较难学,如今有了纸张,许多初学者都能用简单的技巧绘画,但张异显然是有些功底的,他的画是墨色的底稿,没有上色,但这画技艺纯熟,栩栩如生,是个颇为俊丽的年轻女郎。
  比较新颖的是,和时下溜肩含胸低头的仕女图风格不同,这画中女郎身着华服,眉头上扬,微微俯身,一只手背后,展露出傲慢的姿态,一只手向下,仿佛要来挑起看画人的脸庞。
  姬越一看就忍不住笑了,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张异,只道:“瞧着不像是一般的士族女子,张卿爱慕这样的女郎,怕是有些难办了。”
  张异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意,断断续续地道:“臣、臣……不敢。”
  姬越把纸张放回去,摆摆手,只道:“朕也只是说着玩罢了,只要不是心有所属,张卿堂堂九卿,难道还辱没了谁家不成,朕也不管这些,只是椒室乃内廷,这次罢了,往后不可在内廷作画。”
  婉儿低着头把纸张还给了张异,见他面白如纸,不由得微微叹息,将这位年轻的史官扶了起来。
  张异走后,姬越浑然不觉自己做了什么,继续处理事务,如今年关将至,前线却正好打得如火如荼,运粮较为困难,但姬越没有一次运足粮草的意思,毕竟大军在外,人心思变,朝廷把控着粮草军备,也是把控着军队的生息,这一点上不存在信任与否,没有皇帝会在这上面放权。
  从楼兰到西域再到安息国,这些日子的运粮路线已经基本稳定,军中没有后顾之忧,士卒打起仗来就更加凶狠,再加上呼延列的段位较低,不管他本人愿意与否,实际上还是被韩信牵着鼻子走,对付霍去病,韩信也有一套办法,很快作为名义上的大将,实质上的元帅,韩信已经把军队开到了罗马中部。
  实在不怪韩信带兵如入无人之境,他带兵本就灵活机变,赶上天时地利人和,对上曾被人称之为梦魇之军的罗马军队,生生打出了卫青攻天竺的气势来。
  自从成立了罗马教会,以神权凌驾王权之后,罗马这些年一直在衰退,由于几代国王昏庸好色,没有作为,国中普遍被教会渗透,贵族和教会形成了利益链,在罗马,一个普通的平民一年要交无数次税,教会收完贵族来收,要么饿死,要么交不起税就从平民成为农奴,贵族恨不得把所有人都变成奴隶,而这样长期吃不饱肚子的奴隶是没有办法打仗的。
  韩信率领大军一路冲杀过来,冲是冲了无数次了,杀还是比较少的,因为罗马的军队如今已经削减得不成样子,大多变成了贵族的私军,而被攻打之后,贵族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让农奴去冲散敌军的队伍,再由私军上前拼杀,贵族是第一时间逃离的,没有人指挥军队的情况下,想要胜利怕是只能向神明祈祷了。
  可惜的是,在晋兵的刀枪面前,神明也举起了双手。
  呼延列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他的同乡斛律文飞跟着赵大将军第一次出战时,满心都是建功立业,后来不知道怎么操作的,从一个堂堂将领变成了耍嘴皮子的,每天负责给士卒演讲,给奴隶演讲,给和尚演讲,干得有声有色,官也升了几级,一切都很好,就是主职没了。
  现在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他觉得自己即将步上斛律文飞的后尘。
  韩信正在主帐里开会,外面的守卫来报,杨赦郡守亲自押送今年最后一批军粮来了,呼延列很是自觉地带着几个副将去接手,因为他坐在这里也没什么用,在主帐开会的将军们全都中了这个叫做阿兰的毒,尤其是先前还有些不自在的霍去病,他现在听得眼睛发亮,比谁都认真。
  韩信其实也没做什么,他只是让这些将军们相信,跟着他能够打胜仗,不仅打胜仗,还能打漂亮的胜仗。
  起初谁也不想服一个女人,还是楼兰的女人,但韩信靠着坑蒙拐骗来的军队接连打了几次大胜仗,除此之外,他还料事如神,战场为棋盘,他为执棋手,每一步都在他的计算之中,慢慢就没人不服气了。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国士无双,谓之韩信。
  第94章 期望魔王回头
  和安息国不同, 罗马的气候有些诡异,一开始的时候,姬越是按照冬日打仗的标准供给前线, 后来前线来报,才知道罗马大部分地区冬季都不算冷,反而有些像是江南的梅雨节气, 动不动就要下雨,但不论如何,过冬的物资是可以省去大半了。
  雨季打仗对于士卒来说是有些艰苦的, 但两军对阵不可能我方有雨对方晴天,所以这也不算什么,总体来说, 韩信这一次虽然是远征, 但军粮供给和舆图都还说得过去, 至少比他上辈子打过的大部分战事都要准备充分了,唯一可惜的是语言和文字都不通, 想要使计很费事,有时候都不如直接强攻过去。
  韩信做了大量的战前准备, 对于罗马的情况也进行了一些了解,认为破局的关键还是在于教会和贵族,他已经受够了这些软蛋让枯瘦的农奴挡在大军的铁蹄前,他把几次征战的俘虏集中起来, 找了语言精通的商人来做翻译,也不为旁的, 就是教这些人避让马匹和抱头蹲下, 等到教得差不多了就把人放走, 专门往准备开战的领土上驱赶。
  人是有求生本能的, 一旦看到这些人抱头蹲下没有受到伤害,就会带动更多农奴听话,起初有些混乱,多来几次之后,抓来的俘虏很多都是二次三次被抓,再愣的人都明白了自己要做什么,接下来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有的俘虏早上被放走,晚上带着一批俘虏又回来,还赶得上晚食。
  大军出门在外,不可能处处都要靠国供给,事实上霍去病带的军队已经不吃军粮了,每到一个地方必然先劫粮,平民百姓是不劫的,一是平民太少,二是平民压根没有存粮,粮全烂在贵族的库房里。
  这一点上呼延列堪称圣人,他每打下一块地盘,都是立刻开仓放粮,罗马人也学得很精,会看旗帜,看那军旗上写的是两个字的呼延,就鲜花夹道欢迎备至,看到军旗上是一个字的王,就立刻抱头蹲,这个姿势如今对于罗马人来说是最有安全感的了。
  事实上如今的罗马国王刚刚登基不到一年,在他之前,因为恺撒四世国王的失踪,罗马王室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斗,最终恺撒的叔叔盖乌斯成功即位,然而盖乌斯也只做了两年的皇帝就暴毙而死,新国王受到教会的支持,盖乌斯的几个儿子都被新国王杀死。
  王室的斗争刚刚停止,就被人打到了家门口,传讯兵刚从战场下来报讯,后续的战报就追了上来,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国王不用派兵了,坏消息是家门口已经没了。
  新王安迪依靠教会的力量登基,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贵族支持,真正属于他的军队数目不到两万人,比姬越刚登基那会儿都不如,这会儿人都傻了,好在他也没傻多久,前线战火熊熊,敌军所到之处贵族四窜,教会更是像极了他们口中的羔羊,被拎起来任人宰割,丝毫没有昔日“代天牧羊”的风范。
  一个冬日就快过去了,罗马全境沦陷五分之三,王室西逃,意欲前往被先王打下的一些小国避难,至于国家,就看贵族和臣子们能不能收回了,能收回很好,收不回就算,这也是王室传统艺能之一了。
  罗马教会在这支来自东方的大军开到之前组织了一场神圣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迁不迁,往哪迁,要是不迁该如何忽悠,连同教皇在内的数十名圣职高层进行了激烈的商讨和缜密的圆谎,最终决定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由教皇带领,跟随罗马王室的脚步去小国避难,一部分由剩下的愿意留在罗马的圣职人员带领,撞撞运气,看能不能忽悠着留下来,继续代天牧羊,能让对方也信神就更好了。
  会议开完,教皇立刻把教会内的事务移交,然后带领着圣骑士们去追安迪王了。
  刚才的神圣会议看着肃穆虔诚,实际上也只是内部权力的一次分裂和重组罢了,教皇不愿意承担风险留下来,所以放弃了一部分权柄去避难,剩下的一部分圣职人员则选择搏一把,万一成了呢?
  贵族信仰神明,是因为渴望着死后继续享福,平民和农奴信神,无非只是想要个活下去的念想,最虔诚的往往是不缺衣食的人,因为过惯了苦日子的人,给他几件衣服,让吃饱肚子,这虚无缥缈的神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韩信在战事之余也研究过教会这东西,所谓教会,抓住人心的恐惧和欲望,再胡编乱造个神佛出来,多拉一些傻子来信,就可以开张挣钱了。
  佛教以轮回苦难恐吓,以西方极乐诱惑,教会换汤不换药,以魔鬼地狱威逼,以天堂伊甸利诱,在常人看来简单到愚蠢,但在一代代的流传和入乡随俗之下,一代代信徒查漏补缺,这种简单的威逼利诱被蒙以高深佛法或是圣人经传,久而久之竟能大行其道,蒙蔽众生,使人不求今生求来世,不求自身求神佛,不知不觉沦为这些教派敛财的工具。
  韩信不管这些,反正他让士卒盯着俘虏,是他让这些俘虏吃饱肚子,有哪个敢在得了他的好处之后感谢神明的,就让他把吃进肚子里的吐出来,穿在身上的扒下来,慢慢的,俘虏们都明白了,这些军队恐怕不是神明派来拯救他们的天使,莫说天使,看他们对神明那样不恭甚至厌恶的情态,恐怕都不是人。
  教皇溜之大吉,留下来的圣职人员却还要给信徒们圆谎,毕竟神明如果有灵,为什么会眼睁睁看着异域军队在祂的土地上放肆侵略呢?
  没有那个笔杆子,都不敢说自己是圣职人员,没几天圣书上就多了全新的一页,新圣书采取以得撒主教的一部分主张,三言两语将原来的大天使长,天国副君从九重天上打下了地狱,受魔鬼侵蚀成为堕落魔王,又补了几首诗歌,将那位从未谋面的异域之王描绘得光芒万丈,即便堕落地狱,也是骁勇无双,期望他在看了圣书之后明确自己在天堂的地位,能够幡然悔悟,重归神明的怀抱。
  要是语言和文字能够无需翻译就更好了,现在留在罗马的教会人员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拼命学习异域语言和文字,很多虔诚信仰教会的贵族都因此放弃了抵抗,认为人是无法和魔王相抗衡的,要么等待神明显灵,要么期望魔王回头。
  姬越压根不知道自己上头忽然有了个神明,过了年关,大部分官员还有半个月的假期,她也比平时要清闲一些,尤其从椒室向后宫去,时常能见到不少后妃,一开始她也没觉得有什么,直到有一次白日遇到一个妃嫔满脸笑容颇为可亲,晚上看金台的时候却不小心扫见她在殿后的花园里对着尚未发芽的老枝哭泣。
  放在以前,姬越压根不会搭理,但她如今在各地开办官学,让女子入学读书,甚至已经想好了往后要如何安排女官,连宫女都有机会入学,她自觉开明,却对这些年纪轻轻要在宫里守寡到死的妃嫔视而不见,因为人是有偏向的,她与先皇亲睦,自然而然会避开有损他利益的事情,哪怕是死后的利益。
  姬越躺在床榻上睁着眼睛思索许久,到天明时起身,便吩咐婉儿准备天子金印,她要把这些妃嫔都放回家去。
  婉儿有些吃惊,但还轮不到她来劝谏,金印备下,姬越很快就写好了一份旨意,放下后宫,先皇后宫妃嫔不多,有名有姓的六七人,低位妃嫔十几人,也就没了,数目实在算不得多,姬越想想自己,实在想不来往后人生几十年,只对着二三十个妃嫔过日子的清苦模样,这样说起来,先皇也算是有德之君了。
  这二十多个妃嫔大多数都是士族出身,有十来个家里已经被清洗干净的,姬越准备多赏赐一些钱财宅地,让她们出宫之后过上常人的生活,还有几个学识不错的,姬越想问清楚她们的意向,想读书的就进官学,不想的按照前例,要是有愿意留在宫中的,她也仿照媚娘这样给些不轻不重的官职来做,就这么一点人,花费一些时间就能办得妥妥帖帖,从前不办,只是她的想法还没调整过来罢了。
  皇令下达,后宫里有人悲喜有人愁,但多数还是欢喜的,毕竟妃嫔在皇宫久了,反而不觉得皇宫好,有些家里没事的,也想和家人团圆,哪怕家族被清洗干净的,也想出宫透气。
  没过多久,后宫就空置下来了,不少刚刚复工的臣子都认为这是陛下给他们的一个讯号:后宫空了,该进新人了!
  顿时就有人跳了起来,想要为君分忧,头一个站出来的就是韩家主韩阙,他立马列了一个韩家适龄美貌子弟的清单,找了曲沃最好的画师,画了一厚叠小像送到了姬越的桌案前。
  第95章 陛下喜欢不喜欢
  姬越的年纪在很多人看来都不算小了, 即便是普遍晚婚的士族,也极少有过了双十还没出嫁的女郎,过了年,姬越实岁十八, 虚岁十九, 在寻常人家这个年纪已经很难说上合意的婚事了。
  但姬越觉得正好, 晋室子嗣不丰, 她登基前后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余地, 无论是为了社稷安稳,还是其他,她也应该尽快找个合心意的男子诞下储君,至于三宫六院, 却是要往后推了, 她想要个继承自己血脉的孩子, 不可能为孩子随意找个生身父亲,对于韩阙这样的近臣, 姬越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
  韩阙一听就懂了, 这是要一个德才兼备的正宫国母, 也是未来的储君之父,韩家子弟虽然美貌出众, 但想当国母, 属实有些委屈陛下了,他有些失望,但也明白关系到江山社稷, 还真不能以正常婚嫁论。
  姬越的意思也很明白, 她不打算从朝臣中遴选, 朝臣是要替她干活的, 睡一个浪费一个,异灵就更不可了,虽然他们看上去确实符合她的要求,但这些人之所以光华闪闪,是因为附体的灵魂,就本身而言,像纨绔郎君赵轻,街头游侠儿王二狗这些人,连被姬越听在耳朵里的资格都没有。
  韩阙这时候也不想着韩和了,这孩子虽然哪里都好,但想出头的心太大,如今让他放下官职去陪王伴驾已是不能够了,他绞尽脑汁想了半晌,最终还是不甘不愿地承认,这一次天大的美事怕是要旁落别家。
  但姬越既然把这事交给韩阙来相看,就是相信他的忠诚,韩阙失落了一会儿,还是很快打起精神,回到家里将原先给爱女准备相看的郎君名单拿过来……然后扔了,这些人他相看时连觉得配自家女儿都勉强,难道还能配得上一国之君?
  韩阙知道替君王相看皇后这事极有可能是自己这辈子操办过的最重要的事情了,丝毫不敢怠慢,将朝野内外素有贤名的青年才俊,十八到三十之间,不曾娶妻纳妾,不曾有风流韵事,不曾和友人交往密切的都列了个清单,最后拢共列出一百二十多人,其中有近半数都在曲沃,他准备在家里办个小宴,先把在曲沃的遴选一遍。
  宫里遴选妃嫔的标准一向严苛,肤色有异的退,五官不正的退,身有恶疾的退,体态不美的退,恨不能把人的皮扒开了检查检查里面的血肉颜色正不正。
  韩阙准备比照着这个标准来。
  历来天子选后,选的是个贤良淑德,极少有挑剔身份的,天家已是贵极,身份低了可以堆皇后娘家另行封赏,道理总是在天子那里,所以韩阙也没有过分要求身份,甚至也不在意嫡庶,开玩笑,一个贤淑美貌的庶出子弟和一个五毒俱全的嫡长郎君,难道陛下会因为后者的身份好听一点就愿意多看几眼吗?
  所以韩司徒这一次举办的春风宴让大多数受邀人都摸不着头脑。
  一般来说,士族举办宴会是有很多理由的,除了常规的宴请之外,其他主要是看心情,写了一首诗想请人品评宴请,后院的花开得比较漂亮宴请,族中出了个优秀子弟也宴请,半夜读书心有所感,同样宴请,规模有大有小,主要看宴请人的心情,但韩阙这一次的春风宴早一个月就在准备,受邀人除了几家士族家主之外,就都是一些优秀的青年俊彦,联想到韩家主的幺女韩瑶年满十七,正在嫁龄,许多人觉得自己懂了,有打扮一新早做准备的,有漫不经心随便应下的,还有一部分婉拒了。
  韩阙也没有二请三请的意思,连这点运气都没有,还想进宫?
  这场春风宴定在二月十九,地点在城外的新柳河畔,凌晨起就有大批车马向城外去,有的士族郎君彼此相识,隔着牛车互相谈笑,还有的在车里弹琴,还有人乘兴而歌,总体来说,是有不少人把这场宴会当成踏青游玩或是简单应酬的,有人想得深了一点,却也最多想到韩家主的女儿,谁也不会觉得天子对于自己的婚事是如此随意,随手就交给了旁人去相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