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在御,宠辱两忘_分卷阅读_30

  见赵让脸现凄然,少年暗悔自己多嘴,他急着要将赵让注意力转开,脱口道:“那我现在与你打一架好不好?”
  赵让讶然转头,看向一脸肃然的少年,似笑非笑地摇头拒绝:“不好。”
  “为什么?”
  “你打不过我。”赵让不留情面地道,眼见少年又垮了脸,轻笑起来,“开玩笑的。这样好了,你先告诉我名字,我就陪你过过招。”
  “李铭!”少年目光灼灼,话音一落,整个人犹如豹子般蹿起,直扑赵让。赵让笑赞了声“好”,急退数步,闪身避开,并不还手。
  李铭拳掌交替而出,他身高不及赵让肩膀,攻击赵让的上半身可说是吃力不讨好,他很快也发现了这一点,转而全力放在腿脚上,尝试着去扰乱赵让不停腾挪的步法。
  赵让逗李铭出手,本就是试图从中看出些门道来,既然前太子妃全无武艺,那李铭的身手必然是另有人传授,他边游走闪避边留心观察,见李铭虽显然无太多与人交手的经验,动作转换略有迟滞不顺处,但招式却极为规范到位,一板一眼,并无大错。毫无疑问,必是有精通武艺的高人亲授指点,光凭自己,天资再高也不可能悟到这份上。
  交手有一炷香的功夫,李铭先行放弃,他颓然停住,无聊地看向赵让,叹气道:“算了,我的确打不过你……你都还没跟我打……”
  赵让顿了脚步,笑对李铭道:“你基础很好,只是需要时间与练习——高徒必有名师,陛下这后宫还真是藏龙卧虎。”
  “什么呀,”李铭闻言失笑,“这才不是宫里人教的呢!”
  “不是吗?”赵让目光闪动,惊讶道,“我还以为是哪位大内高手。”
  李铭有些得意洋洋,笑道:“哪来的大内高手,这是……”话到一半,他倏然顿住,脸色颇有些尴尬,勉强接道,“反,反正不是宫里人教的。”
  赵让心念电转,虽说李铭警觉性极高,未曾把话说完,但从中亦可推知,只是这结论未免有些匪夷所思:不是宫里人,就是授业者来自宫外,但九重禁地,这人却是打哪来?
  总不能这对母子还时不时有离宫外出的机会?
  一时间赵让真不知李朗这后宫是怎么个回事了,原来本身就怪象频生,他这个降将身份的大男人住进来,仿佛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了。
  思忖着下次若能见到李朗,必要向他询问冷宫住客的事情,赵让虽对前太子妃有诺在先,但到关乎谋逆作反的事时,却是顾不上私义。
  李铭见赵让沉吟不语,耳中听到内侍打更的声音,知道是时候该回去了,他本受母亲所托来打探皇帝驾幸静华宫的事,如今也算得了个肯定答复,就是自己心头徒然添了份惆怅,想到李朗——那现在龙座上的人乐得拥有赵让,周身都不舒畅。
  “……赵让,”李铭忽而叫了声,他仰头盯着赵让的脸,闪过一丝犹豫,咬咬唇,还是开口道,“那个姓谢的,就要回来了。虽然皇帝现在护着你,但是……谁知道呢!你还是早做准备吧……”
  这却要赵让怎么准备?此地插翅难飞,何况赵让还有长乐羁绊,李铭把话出口后又是一阵懊悔,徒劳令赵让不安,何必呢?
  但赵让却是朝李铭温和一笑,拱手为礼道:“知道了,多谢。”
  李铭低头,告辞向正门而去,走出十来步远,不由回头,再望了眼赵让,心中烦躁,若他违背母亲意愿,为赵让求情,不知有无效果?
  而李铭所忧心之事,也正是李朗要直面的麻烦。
  镇北大将谢昆今早一入金陵地界,李朗便接到专职探信查访的皇城司探子密报,而在这之前,他刚刚手拟了份密旨,交予特使送往蜀国。
  然后他便在御书房内苦思,谢家父子必定会向他发难,要他交出赵让。他该如何应对,才能既保赵让的命,又不让他当众受辱,同时,还得拖住谢家令其不至于狗急跳墙呢?
  似无良策……
  作者有话要说:
  ……怎么办?作者表示不知道……
  大纲已经被吃了=。=
  第24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
  谢昆暂去戍边之职返回王都,本是为的家事,但大将军回朝,照例先行入宫见驾,李朗在御书房宣入谢昆。
  行过君臣之礼,李朗给谢昆赐座,谢昆再拜谢恩,坐于下首。
  李朗见谢昆一身干净朝服,须发齐整,全不似风尘仆仆的模样,知道他已是回过谢家,但并不点破,只笑道:“知遥辛苦,北方边境现在可还安定?”
  “回陛下话,夏秋之际,北寇少有进犯。臣接自大梁谍报,敌方似有蠢蠢欲动之像,若此时备粮草衣甲,秋冬则可能大举侵境劫掠,臣日夜视察布防,不敢稍有迟纵怠慢。”谢昆道,谈及这关乎生死存亡的军国大事,他的声音仍是倦懒无力的,听之不似一名保家卫国、身负守土重责的大将,倒仿佛日渐垂暮的老人,中气还不如年近花甲的其父谢濂。
  李朗目视谢昆,虽对他的颓废状暗自不满,并不出声斥责,反是柔声道:“都是自家兄弟,知遥何必拘谨。”
  谢昆两年多未曾归家,倒不全是因为北防要务繁重,另外事出有因。
  谢家父子虽在东楚朝堂权势熏天,但并非父慈子孝的楷模,两人在数年前,因着一事一人颇有嫌隙。只是谢濂毕竟为家长,尽管谢家倚势的是谢昆手中兵权,但这场父子相争,仍以谢濂遂愿告终。
  自此除非家中大事,谢昆纵然回金陵述职,也只是留在城中的将军别馆,而不是住在谢尚书府邸。
  此事闹起的时候,李朗从最初的作壁上观,到断然出手,暗助谢昆一臂之力,为的就是哪天能靠此挟制谢昆。
  他为求谢家施以援手,助其上位,是曾刻意留心过谢家父子的性情品格的。谢濂不说,谢昆和其父是大相迥异,虽为大将,实则爱文不爱武,只不过是长子职责所在,为家尽忠,情非得已罢了。
  而且谢昆自命风流,性好美色,也曾有过“一夜无陪眠,百骸不舒畅”的时候,谁料得到这样的情种,命中注定也要遇到个克星,无端端生出个软肋,被李朗制住。
  从李朗出手相助并妥善安置谢昆的心头肉后,谢昆也投桃报李,或明或暗地在些不甚要紧的大小事上支持李朗。
  李朗正要借机分化谢家父子,而谢昆面对年轻的皇帝,也是进退两难,不知该如何挑破父亲交代之事。
  他在边境收到父亲谢濂以公文急件投递的家书,得知谢吾已死,并无太多感触,他们兄弟关系向来不睦,他打心底轻视不学无术只懂吃喝玩乐,且还不将他这大哥放在眼中的弟弟,但见到父亲口气生硬地要他速归,谢昆当时就头疼不已。
  不久后皇帝的谕旨也到了,令他回来送胞弟一程,谢昆便再不情愿,也不能违旨任性,只好把军中事务草草交代,率领两队亲兵,动身返回王都。
  刚入了城,便有谢濂派家丁早早等候在城门侧,一见谢昆的马队便上前拦下,叫着谢大公子的名号,直道老父久盼儿归,还请谢昆先回家转转。
  当着众部将的面,谢昆只好按捺火气,无奈依从。果然一入家门,便被谢濂找去。彼时虽离谢吾离世已近小半个月,夏季炎热,尸身早已下葬,但灵堂却未撤下,专是为了等谢昆。
  谢濂站在灵堂前,背对门,仿似未曾听见谢昆的脚步声,直到谢昆唤声“父亲”,跪倒在地,连磕三个头,他才缓缓转过身来,目中满溢哀与怨:“你终于是回来了啊,你爹真该高兴,到底不是连心爱的儿子被贼子杀了,也孤立无援、无处哭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