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纪[历史]_分卷阅读_340

  石炭,就是煤了。
  赵受益道:“锅炉大了些,几乎占去了三分之一的船舱内部空间。若要运货的话,似乎不太经济。能不能将锅炉缩小,或将船再造得大一些?”
  夏玉奇摇头:“锅炉不能再小了,再小的话,就带不动这么大的船了。其实如果再将船修得大一些,这么大的锅炉也还带得动,也能有更多的空间载人运货。只不过……”
  他指点着锅炉旁边的位置:“官家,看到那里了吗?那里的龙骨已经快要经不住船身的重量了。锅炉是铁打的,那么大的一块铁加在了船上,对龙骨的压力极大。此处的龙骨本来就要断裂了,我用铁条将它缠绕加固,这才让它维持了现在的模样。否则就在刚刚试航的时候,整艘船就会从正中间断裂开来。这么大的船已经是极限了,若要将船造得更大,恐怕……”
  他摇摇头:“找不到那么结实的龙骨。”
  龙骨是船身的骨架,多以巨木打造。
  宋代的造船技术极为发达,可以造出数十米长的大船。可是和蒸汽时代动辄数万吨的远洋巨轮比起来,简直就是个侏儒了。
  究其原因,还是材料的局限。
  以巨木作为船身的骨架,固然很方便,可是树木的生长是极为缓慢的,适合作为龙骨的木材也相对较少——得笔直,粗壮,高耸,不宜腐烂。
  而且木材即使再坚固,也是有其极限的。相比于钢铁而言,木材过于脆弱了。一旦航船的自重和货物重量超过了某个极限,龙骨就会从正中间断开,整艘船就废了。
  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是木制帆船的制造巅峰,长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排水量达到了数千吨。
  可这艘舰队是倾举国之力建造供养的,目的是炫耀国威,并没有任何经济效力。如果将这种宝船投入到市场——
  赵受益算了算,估计终其整个使用寿命,都不能收回成本。
  而且除了皇帝本人,也没有第二个人能有这个本钱造出这种宝船。
  木制巨船根本就于经济无益,只是个耗费巨大、徒劳无功的玩具。
  想要造出适合投入航运市场、拉动整个大宋经济的蒸汽轮船,还得换一个造船的材料才行。
  赵受益问夏玉奇:“夏老前辈,你是说,如果将这艘船造得再大一些,整个船身就会经不起自身的重量,从而断裂开来吗?”
  夏玉奇点头:“正是如此。”
  赵受益道:“所以你用铁条加固了船的龙骨?”
  夏玉奇道:“没错,我将铁条缠绕在了龙骨上,保证龙骨不会突然断裂。”
  赵受益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直接用铁来造船呢?”
  他指着水中的那艘轮船:“整个船身都用铁来打造,这样就不会有断裂的风险。众所周知,铁要比木头坚韧得多了。”
  夏玉奇目瞪口呆:“这怎么可能?”
  他道:“木浮于水,所以用木头造成的船才可以飘浮在水面上。可是铁会沉到水底,用铁造船,船怎么可能漂浮得起来?”
  赵受益心道,来,让朕给你上一堂初中物理课。
  他道:“这里的水太深了,走,咱们找一处水浅的地方。”
  刘恩指着附近的一处浅滩:“那里的水浅,去那里吧。”
  赵受益点了点头,走到了浅滩前。
  说是浅滩,但其实码头附近的水都挺深的,赵受益拿刘恩的佩刀试探了一下,水深大概能有一米左右。
  他蹲在水边,随手捡了一根枯枝:“前辈,看好。这是一根木头。”
  赵受益将木头浸在水中,松开了手。木头浮在了水面,随着水波晃晃悠悠地漂走了。
  夏玉奇、白玉堂和刘恩都蹲在了他身边。他对夏玉奇道:“正如前辈所说,木浮于水。木头漂走了。”
  他又四下寻摸,打算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正好附近有一块西瓜大的白色石头,被河水冲刷得光滑致密。
  赵受益在心里掂量了一下,发现以自己的实力,想要将拿石头拿过来,应该会费上一番功夫。
  他刚想叫刘恩将那石头取来,就见白玉堂一言不发地起身,将那石头拿了过来。
  那么大的石头,在他手里倒像是轻如鸿羽一般。
  赵受益笑道:“有劳白少侠了。”
  白玉堂将石头放在他手边。赵受益拍了拍那石头:“夏老前辈,你说,这石头能不能在水中浮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