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分卷阅读_154

  “他们一定是良心发现了。”
  这是唯一能讲得通的道理了,“但,他们为什么连个招呼也不打?”
  “还有,这钱是什么意思,比医药费多,是表示感谢吗?”
  “为什么是六十三元呢,难道有什么意义?”
  “真是想不通了。”
  “想不通就不想了。
  明天我去后勤处问问,看他们搬到哪里,把多余的钱还回去。”
  “也只能这样了。”
  正商量着,周华骑着自行车来了,“恭喜你们了,这座院子终于全部物归原主——我已经向校领导汇报了,领导非常满意。”
  “还是要感谢周处长的努力呀。”
  鲁盼儿讥讽地一笑,魏家搬走肯定不是周处长的功劳,但他显然已经算在自己头上了,还明目张胆地说出来。
  杨瑾也淡淡一笑,嘴角露出嘲讽之意。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周华笑呵呵地回答,仿佛根本没有察觉对方的态度,自然地进了魏家的屋子里转了转,“搬得很彻底,打扫得也干净,不错,不错。”
  又随口说道:
  “魏家新搬的房子也是倒座,冬天冷,夏天热,我帮他们铺了地板,这样住着能好些,老俩口儿特别满意,再三感谢我呢。”
  周华可不是喜欢聊天的人,从与他接触之后,自家已经被他下过几次绊子了。
  鲁盼儿一面听着一面想,他又想做什么呢?
  杨瑾也没有理他。
  可周华还是很热情地继续说了许多闲话,又帮他们出主意,“你们家房子多人少,不必住倒座的房子,不如简单修缮一下租出去,每个月的租金还不少呢。”
  “对了,说到租金——魏家的房租与你们结清了吧?”
  虽然魏家一向不理人,但从不欠房租,鲁盼儿总要替他们证明的,便点了点头,“结清了。”
  “那好,我就放心了——既然你们这房子所有事情已经交割清楚,后勤处再没有责任了。”
  周华说着重新骑上自行车走了。
  “这人有些奇怪,”杨瑾看着周华的背影消失了便说:
  “交房子这样的小事,随便让后勤处的一个工作人员通知一下就行,可他特别过来了,说了一堆没有用的话……”
  “租金有问题——周华是来套我们话的!”
  鲁盼儿突然间醒悟过来,她做生意时间久了,算账特别快,“六十三元,正是魏家补给我们的房租!”
  还是刚搬过来的时候,周华特别声明,每间屋子的租金三元,由单位付给自家,但魏家却要减半,而且是他们自己付。
  现在回想起来,魏家虽然通过换房搬过来的,但他们住的也是公房,房租其实也应该由单位给的;而且,同在倒座的两间宿舍,单位都是按每间房每月三元统一的价格,那么,魏家的钱本来不应该减半才对呀。
  从交房租起一直到现在,正好二十一个月,每月补三元,共六十三元。
  杨瑾也想起一事,“我去后勤领房租时,曾经遇到过魏大爷和魏大娘,只是他们看到我后立即就躲开了,现在想来他们也是领房租的。”
  “领了六元房租,却只交给我们一半,另一半应该是他们留下了。”
  魏大爷魏大娘很爱财,过日子特别仔细,挖野菜也是为了省些菜金,“他们当初就为了这三元钱才听周华的,说什么也不肯搬家吧。”
  “应该是这样。
  周华担心他们泄露实情,影响他的仕途,特别过来打探。”
  杨瑾也猜测,“估计魏家不只没有对我们说明,也没有告诉他。”
  魏家老俩口的确是那样的个性,做什么都默不出声。
  于是周华就过来了。
  精明如他,得到了想要的消息自然就走了,鲁盼儿不甘地叹了声气,“竟又让他打探到了,我们还是算不过他!”
  周华知道了实情,自然更有恃无恐,并不怕杨瑾和自己找单位告发——他之所以还透露了魏家的一些信息,其实也是在提醒,魏大爷和魏大娘住在单位的房子里,还会有求于他,不可能帮自家的忙,承认事实。
  “这人整天琢磨这些旁门左道,我们算不过也是正常。”
  杨瑾摇摇头。
  “表面看他算无遗策,其实又有什么用?”
  “是呀,似乎每一次都是他赢了,但其实我们最终还是收回了全部的家产和房子,而他还不是什么也没得到?”
  “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各自努力,真正做一些有用的事,总胜过与他计较。”
  杨瑾在读书的同时一直跟着老师做课题,如今已经颇有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了;而自己虽然没能上大学,但从开裁缝铺子到开服装店,收入不低,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比起周华靠着章丽雯的父亲当上了后勤处的处长,他们觉得自己更有成就感。
  夫妻俩这样想着,很快就心平气和了。
  况且魏家走了后,整个大宅院全部收归自家所有,那感觉真是好极了。
  鲁盼儿与杨瑾清除了院子里所有杂物;将倒座的房子打扫后充做储藏间;公用厨房重新改造;还把整个宅院的大门和后门都换成了新的……
  总之,一切都不必再顾虑别人,完全由自己的心愿。
  应梓恒和梓嫣两位小朋友的要求,他们在前院又开了两块菜地。
  青菜虾丸汤早就吃过了,很快,菜地里长出更多的青菜,一家人怎么吃也吃不完。
  紫藤也长了起来,第一年移植没有开花,但到了夏天木架已经爬满了藤蔓和叶子,周末的时候,杨瑾带着两个孩子坐在荫凉处看书。
  鲁盼儿端了一盘切好的水果过来,见儿子正一板一眼地给妹妹读连环画册便笑了,“梓怔今年就要上学了呢。”
  第211章 学校真好
  七月里跃进毕业了, 顺理成章地进入空军飞行大队。
  接着就是梓恒上小学。
  与上幼儿园不同, 在北京小学是要当地户口的。
  这两年北京人口增加, 入学的学生人数也水涨船高,学校的压力大了,就更不愿意接收外地户口的学生了。
  去年蔡颖的女儿小豆就被家附近的小学拒绝了, 后来在蔡大哥的努力下才上了毛巾厂的子弟小学。
  鲁盼儿和杨瑾早打听了情况,决定送孩子上燕京大学的附属小学。
  杨瑾虽然还没有毕业, 但作为高考后第一批研究生,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 他已经参加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历史系便为他开了介绍信,这样梓恒得到了教职员工子女的待遇。
  鲁盼儿与杨瑾将儿子送进学校,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平常过日子, 户口不在北京不觉得有太多不方便,但到了关键时候,还真是麻烦。”
  “不到两年我就毕业了, 就会真正留校工作, ”杨瑾安慰妻子,“那时梓嫣上学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可是, 将来还有升学的问题。”
  就算在北京上了学,没有户口还是不能参加北京的高考。
  “我会想办法, 孩子们读书绝不能耽误。”
  鲁盼儿知道杨瑾最重视儿女的教育, 反而又安慰他, “如果户口调不过来, 过几年我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读书也没什么,不过几年时间而已。”
  “要是那样的话,我也跟你回老家工作。”
  “那怎么行?
  回老家哪里有燕京大学这样好的学术环境?”
  鲁盼儿十分反对,“你一定要留在中国最好的学校里。”
  “车到山前必有路,现在想这些太早了。”
  杨瑾笑着拍拍鲁盼儿,“你去店里吧,晚上只接梓嫣就行了,我接了梓恒回家。”
  梓恒的学校正在燕京大学的院里,他们父子倒是顺路,鲁盼儿一笑,“今天是梓恒第一天上学,我一定要来接他的,以后再交给你。”
  “也好,今天我们一起接儿子,一起回家。”
  这天下午,鲁盼儿特别早些出来,先去幼儿园里接了小女儿,又骑着车带她去附属小学。
  娘俩儿在校门口遇到杨瑾,梓嫣便扑到爸爸怀里,“我也想跟哥哥一起上学!”
  “可是你还小,要六岁才能上学呢。”
  杨瑾捏捏女儿的小鼻子,“你现在几岁?”
  “四岁。”
  “还有几年长到六岁?”
  梓嫣便伸出十根白白嫩嫩的手指头,一个个地数了起来,“两年!”
  “我们梓嫣可真聪明!
  再过两年就能跟着哥哥一起来上学了!”
  一家三口说着话,学校放学了,一队队的小学生走了出来,鲁盼儿就拉着小女儿,“我们一起找哥哥。”
  可学生们都走了,梓恒还是没有出来。
  杨瑾和鲁盼儿都着急了,“这孩子遇到什么事了?
  我们赶紧进学校里找老师问一问吧。”
  正说着,一位老师出来,“你们是杨梓恒的父母吧?
  刘校长请你们过去。”
  鲁盼儿认出正是梓恒的班主任,上前笑着答应,又担心地问:
  “梓恒怎么了?
  他是不是犯了错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