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农家科举记_分卷阅读_14
崔稚在一旁也听到了,心道正好趁这个机会把说辞拿出来,便道:“是呀!我姨夫做了崔家的管事,这崔家可是大户,听说村人手里有盐却没钱没粮,便发了善心,说若是村人愿意,就能用盐换粮!不过这事不能多传,崔家的粮食也是有定数的,先到先得。”
她故意没压低声音,温传的大哥温仁、二哥温信都听见了,走过来问,“这是真的?一斤盐能换多少粮食啊?”
崔稚笑得满脸是花,“一斤盐换三升米,还是隔年米,不是陈米!”
崔稚是算好了的。
不管盛家和安丘富户交易粮食什么价钱,她最后要压价到莱州的米价,也就是一斗米八钱。按照一斤盐三钱算,一斤盐也就合成三升七合五勺。
她也不是什么奸商,就按安丘富户和盛家的交易价与百姓换盐,一斗米十钱,那么一斤盐也就换三升米!
像魏家,去掉洗陈米的盐,还有一斤余盐,就能换三升米,还是上好的扬州隔年米,够两口人吃半个月不说,质量还是保证的。
这样的买卖,也只有富户们才有这个待遇,现在很多百姓都有了!
她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大善人!
更要紧的是,她每倒腾一斤盐,就能得七合五勺米,按照盛家有五十石隔年米算,她要是能全部交易掉,就能得十石,分给魏铭一半,还有近五石啊!合成市价近五十两!
这就相当可观了!
有了傍身钱,做什么不行?
她得意得掩不住笑。
温家人几个眼神就商量好了。他们家有近两斤余盐,留着也没用,换了米吃,岂不是好?
大哥温仁赶忙道:“我们家也有盐,能换吗?”
“能呀!先到先得!”
崔稚一看这算法一出,生意就上门了,简直不能更高兴,正乐着,听见身后魏铭的声音。
“崔稚,你过来一下。”
咦?
崔稚走过去,“你有何事?”
魏铭低头看她,“你准备以安丘的米价换盐?”
“是呀!”崔稚见他神色不明,还以为他担心到时候在盛家讲不下价来,道,“盛家那边,可被神秘的崔七爷吓得不轻,价钱肯定能下来!莱州的粮价只会一日比一日低,等到过几天,降到七钱了,我们跟盛家谈八钱,还不是轻而易举?放心,咱们亏不了!”
她这么说完,以为魏铭没有异议了,谁知道他突然道:“既然如此,为何还以十钱的米价换盐?”
“啊?”崔稚一懵,“什、什么意思?”
问过,看到魏铭严肃的神色,忽的明白过来。
“你不会想我用八钱跟他们换盐吧?”她问了,见魏铭没有开口否认,愕然道,“别逗了,魏大人!我是中间商,要赚差价的!”
魏铭微微皱眉。在他的印象里,商人大多奸而精于算计,即便是有官在上强压,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面上,却没有直呼要赚差价的。
原本他想着这种无本的买卖,受益的应该是出本的人,他们在其中能得些好处已经是极好,没想到她一斤盐,竟要赚二钱银子的差价,委实让他吃惊。
只是她这般理直气壮,倒是让他想听听她到底如何想。
“你说。”他道。
崔稚气得嘴歪眼斜,“我说什么呀?你魏大人这是让我白出力啊!你这样做,是要伤了广大小商小贩的心!以后谁还要做生意?没有做生意的,你的百姓连粮也吃不上!”
她捂着胸口,好像他给了她一枪似得,模样甚是好笑。
但魏铭却来不及笑,她后面说得两句话,确有几分道理。
商人逐利,却也带来便利,若是不给他们该有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跑前跑后劳心劳力,所谓的便利也就无从谈起了。
魏铭思索,听她又道:“你高抬贵手,给我点活路行不行?虽然最初的一斤盐是你家的,可点子是我想的吧?你不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霸权……强权……怎么扯到这上头了?他又不是酷吏。
魏铭不禁摇头,见她可怜兮兮被欺压的样子,道:“你不是要与我五五分成?”
“是呀!”她大呼,“我本来就赚不多了,还要跟你分!咱们得好好谈谈,我得跟你说说什么叫商人的重要性……”
魏铭见她满地找树枝,让他坐下要跟他从长计议,再看温家几人都竖着耳朵听,他只好叫停了她,“先不论那许多,你说的我考虑了一下,有道理。”
他这么好说话,超出了崔稚的认知。
古代重农轻商崔稚是知道的,而且士大夫阶层,最看不起商人,有些就是穷得叮当响了,也不与商贾为伍,她实在没想到,三言两句竟然就说通了魏铭,她还以为要同他论上三天三夜呢!
“魏大人,你明白过来了?我这可不算骑在人民脖子上吸血,我这是给他们补血呢!你看温家人反应就知道了!”
魏铭点头,开口却道:“降一钱吧,按九钱算。”
崔稚还以为他想通了呢,搞半天是要跟她讨价还价,搞的她像什么奸商,他魏铭就跟义士一样!
崔稚还要在劝,见他又开了口,“降的一钱算我头上,你不必与我分账了。”
“啊?”
崔稚大吃一惊,这样一来,她就一分也没少赚了!
她嘴巴啧啧地上下打量魏铭,看了半晌,抱了拳,“你魏大人高义,让利于民!佩服佩服!”
她佩服过,嘿嘿一笑,“我一个市井小贩,就不和您争名夺利了,我就赚点吃的穿的就行!那咱们从温家开始呗!”
魏铭又从她脸上看到了偷油的小老鼠样。
她说她是个市井小贩,但魏铭觉得不是,她脑中有很多、连他这个官居一品的人都没有的见地。
第21章 先到先得
温家人一听降价了,更是赶紧把盐拿出来,崔稚止了他们,“别急别急,现在就要去收盐,收完还是要回来的,到时候把你们家的盐加进去也就是了。”
温家人还有些不放心,“不是先到先得吗?”
“是呀,我和你们口头约定,也算先到了,放心!”
崔稚只要有钱赚就很高兴,说话也爽快。她这才饿了几日,就有了穷怕了的感觉。
魏铭和温传在旁说话,崔稚趁着温家人收拾地排车的空,凑过去听了一耳朵。
现在的魏铭和温传没了前世的情谊,只能说些边缘的话,她听魏铭道:“你在县里哪所社学读书?”
“县学后街那个。这两年饥荒,县里原有五所社学,只这一所还在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温传很不满意这种状况,一看就是好学生的想法,崔稚心道,要是放在现代,学生们的最大梦想,怕不是炸学校!
魏铭又了解了几句温传读书的状况,还问了一句教谕的事。
“洪教谕年龄大了,日日念着回乡,但县里没有旁的教官,县太爷是万不放他的。不过,我听说县太爷往上递了呈文,说要再取一位教官过来,洪教谕实在年纪太大,看书都看不清了。”
魏铭听着点头,还要再问,温传母亲黄氏来叫了他,“去你二舅家借两张煎饼,等咱们换了粮再还。”说着拉了他道一旁压了声音,“问问你舅家还有多少余盐……”
崔稚呵呵笑,又瞧着屋里出来了个年轻妇人,怀里抱着孩子,同温传大哥温仁说话。
她干忙戳了戳魏铭,“那是不是温传大嫂?看年纪比温传大不少啊!这些造谣的也是瞎造谣,人家有孩子又年纪大,跟温传扯什么啊?”
魏铭回头看去,又瞧了她一眼,“不是这位,那位寡嫂是续弦,没孩子。”
“啊?这样啊……”崔稚嘀咕起来,“没孩子,还是续弦,肯定年轻,难怪乱传……”
她说着凑到了魏铭耳边,“不会确有其事吧?”
魏铭一听这话,立时干咳一声,“没有。”
“那温传嫂子去了,他怎么反应那么奇怪?”崔稚还在疑惑。
那边温传原配大嫂转过来看了两人一眼,魏铭连忙拉了瞎嘀咕的崔稚一把,“别瞎说了,这事还早,不要妄言。”
崔稚道是,摇头晃脑,“就算重生了,还是很多事闹不清,走一步看一步吧。你说是不是,魏大人?”
魏铭见她心情好的不得了,嬉皮笑脸的,也不由跟着她弯了嘴角。
——
温家男丁齐上阵,推了地排车跟着崔稚魏铭往绿亭村去。
日头西斜,日光漫过远远近近的山间照来,将一行人影子拖得长长的。
崔稚坐在地排车上,享受着日光的沐浴。
早间去的时候,还只有两个空腹的小孩和一袋子盐,现今回来,已经有半斗米,又招了四个人。明日、后日……等到全部交易结束,她才总算能在这饥荒古代站住脚。
田氏早在村口翘首以盼了。
小乙眼睛尖,见着来了一群人,没等田氏认清楚,就叫道:“哥哥!姐姐!”
“真是木子和翠枝?!”田氏不可思议。
两个孩子怎么和几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翠枝还坐在人家的地排车上?
这根本不算什么,待到崔稚亮出半斗米给田氏瞧,田氏直接惊叫出声。
崔稚赶紧把她拉到一边去,“这事老复杂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不过为了能换盐,必须得假托姨夫的名声……”
崔稚的第一套说辞唬住了盛家,第二套说辞是给温家人和村里人准备的,这第三套说辞,是专门给田氏备下的,用的是神秘崔七爷看中了魏铭好头脑的说法。
三套说辞把真相糊的严严实实,唯有魏铭和她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
崔稚回过头去看魏铭,魏铭正好看过来,她一脸嘚瑟的朝他一挑眉。
只看眼神不看身形,竟有几分风情万种,若是搭配这个瘦不拉几的小孩身板,风情就没了,只剩下搞怪。
魏铭轻笑出声。
好像太多太多年,他没有像今天一样,笑这么多回了……
绿亭村当然是最先的示范点,崔稚往郭婆婆、白婆婆家走了一趟,众人听了话,见了米,没有不又惊又喜的,当下串联着各自亲戚去说,把盐拿出来换米。
崔稚粗略算了一下,假设每户四口人,有一斤余盐,那么她要换十石米,就需要收二百六十户人家的盐,要是把盛家五十石米都换了,那就跟上千户人家打交道。
一天两天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太久,耽搁盛家的行程,还容易惹上麻烦。
得速战速决。
这种情况,只能打出“先到先得、饥饿销售”的牌了。
魏铭对与她满肚子生意经如何好奇就不说了,只是一村的人去魏家交盐、记名、等着发粮,老朱婆就是耳朵再聋、眼再瞎,也觉出不对劲了。
她大儿媳妇高氏得了可靠消息,“说是木子三叔魏大年攀上富贵人家了,那家行善积德,竟然愿意以盐换粮,还是尚好的粮食,先给了木子和那翠枝半斗带过来,不仅有隔年米,还有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