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赘婿_分卷阅读_1026

  而且这两个流言太真实了。
  ……
  新楚王大营内!
  宁岐浑身颤抖,满脸苍白。
  我……我,我草啊!
  沈浪你个贱人,你真是活该千刀万剐。
  我从这个绝境里走出来容易吗?
  我从地狱深渊爬上来容易吗?结果你又猛地一脚要将我踢下去?
  你这个小白脸真狠啊。
  我不栽赃你,你自己栽赃你自己。
  而且这两条流言,都在拼命洗白他宁岐。
  沈浪你个狗贼,我不需要你洗白。
  你这样让皇帝陛下怎么看我?
  皇帝陛下会觉得我两面三刀,会觉得我不愿意为他背黑锅。
  甚至,皇帝陛下还会觉得我推脱责任,并且把黑锅盖回到皇帝的头上。
  关键,面对沈浪这恶毒的招数。
  宁岐还无法自辨。
  他总不能跑出去说,没错楚王是我谋杀的。
  这种政治斗争,悬于一线,要绝对精准的。
  接下来怎么办?
  等,只有等!
  等皇帝陛下的裁决,对他命运的裁决!
  ……
  面对如此扑朔迷离的局面。
  所有人都在翘首以待皇帝旨意。
  他的旨意,将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也将是一个全新的信号。
  帝国新政完毕。
  对天下诸国的战略态度,会不会有根本性扭转。
  然而皇帝陛下还没有表态。
  越王宁元宪却公开表态了。
  他坚决相信,楚王之死和宁岐,沈浪无关。
  并且他下旨给三王子宁岐,令他立刻返回国都。
  不仅如此,宁元宪还给新楚王亲自写信,责令新楚王立刻无条件释放三王子宁岐。
  宁元宪的表态,更加如同火上浇油一般。
  这几乎是在倒逼大炎帝国,你们谋杀楚王的腌臜事,不要把我越国牵扯进去。
  越王的表态,使得眼前复杂的局面,更是愈演愈烈。
  ……
  两日之后!
  至高无上的大炎皇帝陛下,终于有了反应。
  两路钦差带着密旨,一路朝着楚王都的沈浪而来,一路朝着宁岐而来。
  ……
  第378章:浪爷名震天下!奇迹之手!
  最近的越国民众,实在是被刺激得有点狠。
  之前因为太子投降,二十几万大军覆灭,天南行省沦陷,天北行省岌岌可危,天西行省沦陷几郡,真的是一副亡国景象。
  哪怕再乐观之人都要绝望了。
  所以整个国都陷入了一种末日狂欢。
  醉生梦死,就等着国家灭亡那一刻的到来。
  然而没有想到。
  一个多月之前,忽然局面逆转。
  矜君退兵了,吴王也退兵了。
  听到这两个消息之后,国都万民依旧不敢欢喜。
  因为这两个胜利都是外交胜利,不扎实。
  而且楚国的三十几万大军就在天西行省,正在围攻镇西城。
  一旦天西行省沦陷,那越国依旧难以摆脱厄运。
  紧接着,一个离奇的消息传了过来。
  宁政和沈浪率领一万大军,翻越大雪山,跋涉几千里,突袭楚国王都。
  仅仅不到一日时间,就拿下了楚王都。
  听到这个消息后,所有人本能都觉得荒谬。
  怎么可能啊?
  牛皮吹上天了,白日做梦。
  有史以来,压根就没有军队能够翻越那座千里大雪山。
  而且楚国王都乃是天下坚城,没有个二十万大军根本连攻城的勇气都没有。
  楚王都就算守军再少也有好几万吧。
  紧接着,消息传来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荒谬震撼了。
  什么宁政和沈浪烧了楚王宫,俘虏了楚国王后,王妃等人。
  不仅如此,还凭借几千军队击退了楚国的七八万援军。
  总之消息一个比一个离奇,哪怕是话本中也不敢这么写,就看到天上无数牛在飞。
  然而……
  真的毕竟是真的。
  传来的消息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详实。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切都是真的。
  之后,真正的实锤来了。
  楚王听闻噩耗之后,吐血昏厥。
  然后越王宁元宪正式昭告天下,庆祝宁政和沈浪获得史诗般大捷。
  接着是尚书台和枢密院,用非常官方的口气向整个越国所有郡城发布了塘报。
  宁政殿下率领一万大军,远征楚国王都,大获全胜,正式占领楚国都城,并且俘虏楚国王后,颜妃等王族成员一共五十七人。
  这下子,越国万民才敢相信这个惊天的捷报。
  然后……
  彻底陷入了沸腾。
  这真是前所未有之胜利,前所未有之奇迹。
  凭着一万人直接攻陷了敌国的王都。
  这个大捷,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因为这一场胜利,越王宁元宪亲自率领群臣前往越国王陵祭拜,感谢宁氏王族列祖列宗的庇佑,才使得宁政获得如此史诗般大捷。
  这一次祭拜先祖,除了文武百官之外,还有几千民众。
  之后越王宁元宪下旨大赦,并且给国都所有六十岁以上老人送去粮食和肉。
  整整几天的与民同乐。
  宁元宪作为国君,想尽办法将这场胜利烘托到了极致。
  宁政和沈浪虽然远在楚国王都。
  但是越国从南到北,都彻底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之前亡国的阴霾,彻底消散。
  宁政之名在天下万民中瞬间高涨,直接成为了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之英雄。
  之前他背负的骂名,也瞬间消散。
  万人称颂。
  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就连许多读书人心中也不由得涌起一阵念头。
  宁政殿下继承王位,或许也不错。
  甚至不仅仅是部分读书人,就连一些普通的官员也渐渐转变了观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