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空间之九零年代小地主_分卷阅读_268

  可那是一般人,换到他这,就完全不是事。
  胳膊能拧得过大腿?
  你们再有势力,还能干得过整个国家?
  而他秦易最硬的后台,不是秦家,而是整个华国。具体来说,是华国的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纪。
  跟秦朗一样,他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自打参加工作以来,虽然后台很硬,上门送礼、送美女、送古董……诱惑他堕落之人更是如过江之鲫,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通通拒绝了。
  他从未干过违法乱纪之事。
  这就是他的底气。
  有了这一层底气,再硬的地头蛇,他也不怕。
  上任平城市委书记被双规,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最起码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会有什么人说闲话。
  毕竟谁会指责清扫垃圾、维护环境整洁的呢?
  他来了后,第一次开会就明明白白地亮出自己意思:
  以前看报纸喝茶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时代结束了。再不干实事,我是绝对不会让你们舒服的!
  然后他也拿出了对应的行动,好一番整顿。一个多月下来,平城各部门上上下下这些相关人员,虽然肯定还会有各自的小算盘,但大面上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效率比以前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变革初具成效,他才开始着手招商引资。
  果然,高效率的政府,招商引资、规划开发区等事上,效率也空前的高。
  而如今,不过是给几个村修公路,简单的会议结束之后,各部门连夜开始干活。
  部门领导心里也苦啊:我们公务员没有加班费!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
  新任市委书记后台硬不说,还软硬不吃,三十岁出头的小年轻,却比他们这些老油条套路还要深。
  总而言之四个字:干不过他!
  除了乖乖听话,好好办事之外,他们别无选择。
  多年之后,当平城经济腾飞,弯道超车,成功跻身华国二线城市行列之后。看到自己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家乡建设的如此美好,他们内心深处不由升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
  千秋伟业、福泽后世,那是一种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幸福感。
  当然,这都已经是后话了。
  各部门高效运转下,修路的时很快敲定。
  刘家村是平城周边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
  村子里平城市区的距离比起东屏村要近上不少,但还是在城乡结合部外围的外围,属于那种地地道道的农村。
  不过最近,刘家村上下却是喜气洋洋。
  他们村好些地被划入了新开发区,市委给的补偿价格也很公道,而且资金到位也很快。
  据说村委会已经拿到钱,正在核算,过不了多久家家户户又要发钱。
  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这怎么能不让人开心?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年前他们已经发过一笔钱。
  提起先头这笔钱,刘家村这些村民们心情难免有些复杂。
  那是村里一个废弃的农贸市场,去年年底市里下发通知要求整顿。村里没人愿意干活,干脆把地给转手。
  那会分钱时,大家也都是兴高采烈。
  可谁曾想转过年来,没两个月,那块地会被纳入开发区。
  市里给得补偿,可比他们当初卖地时的价格高多了。
  真是……
  村民们也不是傻子,这几天村里隐隐有不平之声。
  “要是再等等,晚点卖就好了。”
  这还是轻点的,重点的直接开始骂了,“刘庆国那孙子,就是他撺掇着把地给卖了。”
  更是有人听到了风声,“听说五里村那边闹了一场,市里好像说要给什么补偿。”
  有人动心了,“要不,咱们也闹闹?”
  人心浮动,然而刘家村的村长却是明理的。
  “当初卖地,可是咱们村里开过会,大家同意要卖的。”
  “当时什么情况?才过了几个月,大家应该都清楚。如果不是人家买地的,天寒地冻,大过年的,你们愿意扛着铁锹去整理那块地?”
  “再说了,开发区定咱们村边上,那可是大好事。用着咱们村的地,以后村子里大家想打工,怎么都方便些。”
  刘村长德高望重、处事公允,在刘家村向来为人所服气。
  他都已经开口了,而且一条条有理有据。很快,村里面那些声音消失了。
  村民们搬个小板凳,乖乖等着分剩下的地钱。
  然而,地钱还没等到,他们先等到了另外一件好事。
  这天清晨,村民们从睡梦中醒来,便听到村子中间的打喇叭响。
  “村民们,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昨晚刚接到通知,先前买咱们地那家,要出钱给村里头修路。今天上午九点,每家每户都出一个人来大队办公室,商量修路的事。”
  第352章、二更
  村里要修路!
  这则消息如一记春雷,炸醒了清晨迷蒙的刘家村。
  刘家村紧挨着省道,离着平城也不算远,交通上其实挺方便的。正是因为这点,开发区选址才会圈定村里的土地。
  可那也只是看起来。
  方不方便这事,只有村里人最清楚。
  刘家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外围的外围,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村里近年来不少人去外地打工,但绝大多数人还是以种田为主,大多数时间都不会离开村子。
  省道修得再宽再方便,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他们日常生活中真正需要的,还是村里面、家门口这点路。
  村里面的路都是土路,稍微下点雨,踩下去就是一脚泥。而干旱的季节,土路又是另外一番尘土飞扬的景象。
  总之,体验极差!
  从前几年开始,国家开始号召村村通公路,新闻里也经常报道。
  村里不是没动过这心思,可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哪里来钱?
  简单的修一修,一两百万打不住。全村两百多户人家,平摊到每家每户,都得拿万儿八千。
  八十年代那会,万元户是妥妥的富裕阶层。
  前几年城里那些铁饭碗,每月工资也就五六百块钱。
  不管八千还是一万,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负担。
  干脆打消这个念头。
  然而如今,钱来了!
  大喇叭里的声音传来,刘家村上下首先是不可置信。
  是不是还没睡醒?
  在做梦?
  村民们的情绪明晃晃写在脸上,然后端着饭碗,走出家门,开始仔细听广播里的内容。
  “各家各户,咱们每家都出一个人,九点,来大队办公室商量修路的事!”
  刘村长再次重复一遍,平日沉稳的声音中,这次却难掩喜气洋洋。
  第二遍,全村上下都听清楚了。
  “要修路?”
  “是啊,听说是城里买地那人出钱。”
  “这种好事落我们头上?”
  天上掉馅饼,幸福来得太突然,习惯了吃苦耐劳的刘家村上下反而有些不敢相信。
  正好现在地里的事不太忙,吃完早饭,稍微收拾下,各家各户的男丁就赶去大队办公室那边候着。
  正好刘村长也在,碰见了,他们也忍不住问。
  “村长,真要修路啊?”
  人逢喜事精神爽,刘村长笑呵呵的。
  “是啊。”
  “是城里买地的人出?”
  ……
  心里高兴,刘村长也有耐心。不厌其烦、一一耐心回答村民们的问题。
  就这样,时间很快到了九点。
  村委会所在地,是建在村子中心的一处稍大点的院落。
  此刻面积不小的院子,已经被来自全村近二百号家庭的代表挤得满满当当。刘村长站在屋前台阶上,握住话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