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总校长[穿书]_分卷阅读_524

  李谈听到他这么问,一时之间也有些语塞。
  他总不能告诉王紞,之所以让王维过来,根本原因是安禄山攻破长安的时候,王维没能跑掉,然后在安禄山的压迫之下,他不得已接受了安禄山的委任。
  当然是不是真的压迫和不得已谁都不知道,但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等到大唐收复长安的时候,王紞是用自己的功劳去换王维性命的,虽然后来王维还是官至右丞,但到底不是那么受信任的。
  李谈是忽然想起来这件事情,觉得王维有点可惜,便想给他一个不用面对艰难抉择的机会。
  至于王维为什么受了伪职,为什么不在城破的时候直接殉城这种事情……李谈总觉得这其中应该是有什么隐情。
  毕竟王紞声明不显,就算安史之乱之中立过功,但是在王维这种几乎是叛国的罪名面前,怕也是不够看的。
  然而当时朝廷就是放过了王维,这里面或许有对方是世家王家之人的缘故,但更多的可能是王维在接受伪职期间,也为大唐提供了不少情报。
  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这样一个用弟弟功劳换来活命机会的人,怎么会还能坐上宰相之位。
  当然这一切的猜测都基于一种李谈对于世家的信任。
  虽然世家有的时候挺没有节操,乱世之中,一个家族的子弟同时事多个政权的情况都存在,但安禄山不一样,他是胡人。
  在民族大是大非之上,世家还是拎得清的。
  不过如今王紞这么一问,他也觉得这个理由太突兀,只好笑着说道:“没什么,就是曾听闻王侍郎曾经向往大漠风光,如今你在这里,他若有时间,过来看看,顺便上两堂课也是好的。”
  李谈说完就走了,毕竟再继续留下去,他还不知道要胡诌出什么来。
  实际上王紞也是迷茫的,他对自家哥哥多少也有些了解,王维这个人喜欢的是山水田园,无边美景,用后世的话来形容就是小清新。
  这样的人可能向往江南,但是大漠……?
  王紞一时之间满脑子问号,不过很快他就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毕竟现在需要他做的事情太多。
  李谈回到书房之后,提笔给杨贵妃写了一封信,然而写着写着他忽然就有点写不下去了。
  李隆基能跑,杨贵妃也能跑,所有的高官侯爵都能离开那里,可是普通人怎么办呢?
  更甚至宫人都可能离不开。
  因为刚刚叹气王维,李谈忍不住就想到了王维的《凝碧池》,这首诗所写的那个主人公,不就是留在宫中的伶人,结果因为不愿为安禄山取乐而被杀。
  李谈叹了口气,心中有些郁郁,同时也给贺知章写了一封信,让老人家尽早过来。
  至于琅嬛书院,只要安禄山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应该就不会动那里的学生和书籍。
  第二日李谈将信件发出去,正好也收到了杨贵妃的信,然后才知道这一次安禄山所要清的君侧就是他。
  李谈满脸问号,他一没结党,二没操控朝政,清的哪门子君侧啊?
  然而皇室生活或者说是贵族生活距离老百姓们都太远了,安禄山需要一个理由,所以他就开始宣扬李谈不知与何人学了些方术,便开始在长安炼制丹药,称能起死回生,以此来招摇撞骗。
  就连圣人也为他所骗,对他疼爱有加。
  然后就是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什么李谈飞扬跋扈啦,什么李谈因与李林甫有仇怨,所以害死李林甫啦。
  众人在得知这些的时候,都有些哭笑不得,李白冷哼一声说道:“李林甫死有余辜,更何况从头到尾他生病死亡都与大王无关,倒是大王不计前嫌救了他一次,第二次的时候大王自己也险些遇刺身亡,怎么就害死他了?”
  李谈看着所有人都义愤填庸的模样,心说安禄山这次这个脑洞虽然开的大,但不得不说已经开到了点子上。
  王紞在一旁不知道他想什么,只是担忧说道:“安禄山如今大肆宣扬这些事,百姓愚昧,怕是要信的,大王的名声……”
  李谈倒是不在乎什么名声,反正交给后人评论好了,而且千百年下来,好的能变成坏的,坏的能变成好的。
  最经典的大概就是始皇帝焚书坑儒事件,这让始皇帝挨了多久的骂啊。
  公孙垂说道:“圣人应该……不会任由大王被如此污蔑吧?”
  按照李谈受宠的程度,应该不至于吧?
  李谈摆摆手说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事情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更何况安禄山为了证明自己,肯定是要大肆宣扬的。”
  杜甫在一旁有些无奈:“大王,您都不着急吗?”
  他们听了之后一个个都气得不行,反而是作为主角的李谈看上去十分冷淡,简直让人怀疑被骂的那个是不是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