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在反派破产前花光他的钱[穿书]_分卷阅读_130

  标题中除了对不起三字以外,还附加了一串长长的叹号,让它瞬间就在所有邮件中脱颖而出。
  叶舟点进去,发现这是一篇言辞相当恳切的道歉,字里行间诚惶诚恐,发件人的语气几乎低到了尘埃里,卑微的不像话。
  原本叶舟还有些诧异,不过在看清楚这封邮件最后的署名时,想了半天,总算想起来前因后果了。
  发件人:刘元源
  这个名字叶舟有印象,《一场闹剧》开拍前曾举办过一场试镜会,刘元源当时是第一个参加试镜的,长相虽然不是很帅,精神却很好,神采奕奕,非常爱笑的一个大男孩。
  从他在试镜时的表现可以看出,刘元源的演技一看就知道大多是混迹在各个剧组,一点点磨炼、钻研出来的。
  当初叶舟定下他,就是看重他身上这种拼命和努力的劲儿,所以尽管他的表演并不算十分出色,叶舟和副导演商量过后,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只是让叶舟没想到的是,剧组眼看着就要开拍了,刘元源却突然打电话过来,先是对叶舟一顿冷嘲热讽,然后表示自己要解约,宁愿赔上违约金也一定要解约。
  张口闭口就是不愿意与人品有问题的劣质导演有所合作。
  叶舟上辈子混圈什么妖魔鬼怪没见过,就刘元源这点路数,什么意图一张嘴,心里顿时门清。
  刘元源提出解约的时候,叶舟并没有生气,毕竟按照当时的情况,明哲保身确实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圈子里向来踩高捧低,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有脑子的人却不会这般直白的撕破脸。
  真正让叶舟有些生气的是,后期王宏在微博上变本加厉黑他时,刘元源这个他曾经想要给个机会的演员,居然跳出来落井下石。
  这已经不是明哲保身的问题,而是人品问题了。
  叶舟看着电脑上这封言辞间卑微至极,满口道歉,希望叶舟能再给他一个机会的邮件,联想到他趾高气扬的那通电话,简直被逗笑了。
  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将其删掉了。
  刘元源要是从发表‘不耻与他为伍’的言论后,就彻底跟他划清界限,叶舟搞不好还高看他两分。
  可现这种行为,真的很难让人看得起他。
  删掉那封道歉邮件后,叶舟继续整理自己邮箱,往下翻了翻,一封不甚起眼的邮件映入他眼帘,叶舟手中鼠标顿住。
  点开那封邮件,叶舟根据邮件内提到的信息,差不多将发件人的身份确定下来了。
  发件人好像是原身在电影学院的一个学长,这位学长如今在做编剧,这次发邮件过来,表示自己手里有一个写了很久的本子,想看看叶舟是否对此感兴趣,邮件的最后还附带了一个文档。
  叶舟对这个学长的名字没什么印象,在原身记忆里也没找到什么太有用的信息,想来两人的关系应该算不上多亲密。
  而这位学长发这封邮件的时候似乎也没报多大希望,应该是想来叶舟这里碰碰运气的意思,言语有些地方挺混乱的,文档里面也并非是剧本。
  与其说是剧本,不如说是故事梗概更贴切,总共不过两三千字,看下来甚至不需要五分钟。
  叶舟最初也没当回事,只是象征性的扫两眼,可越看他的眼睛就越亮,神色也开始有了变化。
  这个本子……怎么说呢,与《一场闹剧》完全是两个风格,如果说《一场闹剧》是喜剧的话,这个故事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早些年的时候这种类型的电影曾短暂的有过一波小高.潮,不过辉煌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被市场淘汰。
  除了专业的影评人和电影人以外,鲜少有人再为这些沉重致郁的电影买单,大家走进电影院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放松身心,而不是专程过来找虐受的。
  合家欢类型、大团圆结局,以及各种酷爽战斗的商业巨目前已经成为主流。
  悲剧越来越不被市场接受,聪明的导演和制片人已经学会顺应市场,即便内核依旧是悲剧,却会在悲剧之外裹上一层厚厚的外壳。
  这层外壳包含了喜剧、悬疑、犯罪、动作等诸多类型,相较纯粹悲剧整体灰暗的基调而言,这无疑更能被市场、被观众所接受。
  纯粹的悲剧题材电影,除了冲着拿奖或是镀金去的文艺片,完全不在乎票房外,已经鲜少有导演愿意去拍了。
  倒不是说悲剧电影没有受众,有是有的,但显然想要用这类型的电影赚钱,难度远比其他更容易被人接受的电影大太多了。
  不被市场接受=不能赚钱=没有投资商愿意投资。
  有些为爱发电的剧组甚至很难支撑到电影上映,就不得不因为各种原因被迫解散。
  就算好不容易历经千难万险电影顺利上映了,大多数也会淹没于茫茫电影中,掀不起半分水花。
  除了一些业内鼎鼎有名的大导演冲击奖项,有人愿意上赶着送钱外,小导演想要得到投资商青睐,几率非常渺茫。
  可名导出品贵精不贵多,有些名导为了精益求精,几年都鲜有作品面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